第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皇后斟酒,溫婉淺笑道:“還不是陛下慣的。”

  他接過酒,細細抿了一口,轉著酒杯,道:“我聽說你最近又犯了頭疼的毛病,夜間睡不踏實。這香爐不如放你宮中,焚點安神的香也好。”

  “臣妾已經好多了。”皇后眼帘低垂,避開他的目光,“那香爐是晉王對陛下一片心意,臣妾怎麼能奪美。”

  宴會通宵達旦,帝後早早離席,也讓臣子少些拘束。他還有奏摺要批閱,便將皇后送至朝陽宮門口。

  夜色里,那娉婷的身影被宮娥簇擁著隱在深深的宮道盡頭。他也真想在這時喚一聲,不是叫她皇后,而是叫她的名字,問她,你可回心轉意,今夜可願留下來。

  但是直到最後一點燈火消失在宮道深處,他的話也沒有說出口。

  世人皆知帝後情深,陛下除了皇后外,只象徵性地立了兩位妃嬪。皇后未有生育,因為皇帝登基數年沒有兒子,每隔一段時間,大臣們就會上書求皇帝選秀女充實後宮。皇帝怕讓皇后擔了善妒的名聲,終於納了兩個妃子。幸好王嬪一幸有孕,生下了皇長子,趙美人後來又生了兩個公主。鬧騰的大臣們才算安歇了點。

  皇后是張太傅的獨女,溫婉端莊,知書達理,素有才名,是京城閨秀中一支傲雪獨立的芙蓉花。但是對於皇帝來說,皇后只是他的芷環妹妹,是那個在冰天雪地里,往他手裡塞了一個小暖爐的女孩。

  一回憶起來,往事就有點久遠了。

  太傅入宮給還是太子的皇帝授課,和善博學的太傅顯然比只知沉迷煉丹的先皇更加像個父親,太子自然對太傅愈加親近。那年深冬,太傅之妻張夫人病逝,太子前去祭拜師母。張府並不奢華,唯獨庭院廣闊,假山湖水錯落,小太子在院子裡迷了路。

  皚皚白雪中,一身孝服的小女孩雖然雙眼紅腫,卻還是關切地問他,你可是迷路了?你冷不冷?

  她把暖爐塞在他手裡,然後拉著他的手,將他引回了堂上。

  那時他就想,他將來一定要娶這個溫柔嫻雅的女孩為妻。

  越國女子多有才名,芷環自幼聰慧,詩詞歌賦無一不精,很得當時的皇后喜愛,於是時常進宮伴駕。她和幾個臣子之女,便經常同皇子王孫們玩耍在一處。太子同她,一直是最親的。後來她做了太子妃,人人都道,這姻緣是天註定,她本就和太子青梅竹馬、兩小無猜。

  就連他自己也這麼想。這姻緣是天作之合,他們兩人必定會恩愛白頭,譜寫一段千古流傳的帝後佳話。

  只是他未想到,他是愛芷環,芷環卻是不愛他。

  少年帝王,英俊儒雅,又情深意重。可她不愛你,便就是不愛。一腔深情都丟進御花園的水池子裡打了水漂。

  他自詡君子,當然做不來強人所難之事。雖然皇后心裡有別人,可他心裡只有皇后,依舊數年如一日地待她如掌中珠寶。他不敢勉強她侍寢,只偶爾招那兩個妃子來陪陪自己,漫漫長夜,還是自己獨處的時間居多。

  若是外人知道這富有天下的九五之尊也會孤單地守著清冷大殿看月輝星光,不知道作何想。

  回到勤政殿,案上堆疊著的奏摺邊,多了一抹翠綠色。

  總管太監李德開道:“是皇后娘娘吩咐老奴把這香爐放在這裡的,說是陛下熬夜辦公傷神,有香爐薰香可以略微緩解。”

  他心裡先前鬱結的涼意漸漸化了,笑道:“四弟這禮送得甚得朕心,我可要好好回賞他些才是。”

  可是賞賜什麼好?

  番邦朝臣進宮上來的寶物,他哪樣不會分一份出來賞賜給晉王?不但因為他是為自己鎮守邊關的弟弟,也是因為他是自己最親的弟弟。

  摩挲著溫熱的香爐,看著自己慣執丹筆批紅的白皙手掌,再想到四弟那雙拉弓拔劍、覆蓋著薄繭的大手,他哂然一笑。

  他總把小四兒當孩子,忽略了他早已經是頂天立地的英雄男兒。只是總忍不住懷念過去的歲月,那個因為染了風寒,總是依偎在自己懷裡要人餵藥的孩子。

  想起四弟那厚實有力的大手,當年也層白嫩嬌柔,軟軟的就像嫩豆腐。他小心翼翼地握著,教他執筆寫字:“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

  孩子聽不懂,其實他打小就是不愛書畫愛刀劍的主兒。先皇偏偏重武輕文,最愛這個小兒子,連著他生母劉淑妃也進了貴妃。

  劉貴妃本就姿容絕色,寵冠後宮,人又謹慎穩重,在宮裡素來有人緣。皇后人前和貴妃姐妹情深,私下咬牙冷笑。

  “劉貴妃城府深,她兒子也不會是簡單之輩。你顧著兄弟情分交往足夠,不要自作多情。”

  可是太子怎麼也無法把溫柔美麗的貴妃和天真活潑的四弟同陰險狡詐聯繫在一起。宮闈之中,總該容得下兄友弟恭的一點情。

  先帝駕崩後,劉貴妃殉情,新皇登基後給她追封了皇貴妃,四弟也得封晉王。

  不久邊關不穩,不少將士主動請纓,晉王就在列。梅蓁說晉王並非池中之物,還是不要給他兵權的好。可是四弟再三懇求,說男兒當志在四方,殺敵報國、建功立業。他心軟,經不住四弟懇求,點了他帶兵平叛。

  等叛亂平息,晉王又上表說怕自己功高震主,回京尷尬,求留在邊關,繼續為皇兄鎮守國門。他雖然准了,可是心疼得緊,擔心邊關苦寒,書信和賞賜也從未停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