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我看到你把那件明代宜鈞折方瓶,和宣德倭角雙耳瓶擺到一起,進行比較,這個想法挺好,你還可以關注清代官窯模仿宣德瓷器的例子。

  目前所知,明晚期萬曆天啟時期,已經仿造倭角雙耳瓶。相對前人的仰慕,清宮對宣窯的推崇亦毫不遜色。清代康熙時期摹造水平甚佳,但一直僅限於民窯自行摹造。雍正皇帝更以獨特之美學視野去感知和品鑑宣窯,於摹古方面建樹頗豐。現存海外,由宮廷畫師制於雍正六年《古玩圖》手卷,僅存卷六、卷八,繪錄了不少宣窯佳作,青花纏枝牽牛花倭角雙耳瓶亦在其中,由此可見此式宣窯佳器早已被雍正皇帝視為珍寶,格外重視,繪製成冊,告示子孫。

  雍乾父子對此種倭角雙耳瓶的鐘愛還可以從著名宮廷畫師郎世寧承命繪製的一幅《瓶花圖》中再度得到明確印證。畫中郎氏融合中國傳統畫法與西洋透視法,繪牡丹以色彩深淺來表現層次感,葉面正反向背,葉脈勾勒寫實,極富立體感。

  其所用的花器正是青花纏枝牽牛花紋倭角雙耳瓶,清楚繪出兩側貼飾龍首雙耳,以高光強調瓷器晶瑩圓潤的質感,敷色極具光影效果。瓶內植插罕見並蒂連理的牡丹,象徵祥瑞吉兆,平安富貴之意。雍乾父子對於宋元花道皆精通,非常重視對花器的選擇,此式倭角雙耳瓶別致可愛,自然深得他們歡喜。」

  說道這裡,於老師放下筷子,一手執杯,另一手比劃:「現存於各大公立博物館不乏數例雍正御窯摹造的實物。這些摹仿宣窯青花瓶,與宣窯原物相比,體現出鮮明的自身特色。第一,高度不同。宣窯原物高度約在13、14厘米,雍正摹品則在23厘米以上。第二,紋飾布局稍有改動。宣窯原物中牽牛花纏布全器,雍正摹品則見二種:一種是雙耳附近裝飾牽牛花紋,更為接近原物。另一種是雙耳附近留白,使得整體視覺效果更趨疏朗清晰,如首都博物院典藏——雍正青花折枝蓮紋象耳折角方瓶。同時是在主題紋飾的基礎上加入了一系列輔助紋飾,例如口沿加入一圈規整的回字紋,將雲頭形開光花卉圖案安放在頸部和脛部,使得裝飾的層次趨於豐富,從而凸顯出十八世紀宮廷的雅致。

  第三,鋪首細節不同。宣窯原物鋪首下銜的吐水柱呈半圓式,雍正摹品則為扁圓式,鋪首模製清晰,所覆蓋的釉層比宣窯要薄,故顯得比宣窯鋪首清晰、規整。

  第四、整體氣韻不同。宣窯原物形制雖小然不失豪邁大氣。雍正摹品則少一份樸拙之氣而愈加規整端莊,體現胤禛審美性格文雅清秀的一面。乾隆早年承襲前朝技法,亦曾少量摹制,風格與雍正者無異,唯寫款不同而已。

  雍正對倭角瓶的摯愛還體現在他對倭角瓶的創新之上。他除了摹造青花一種之外,尚見燒造黃地青花和各類顏色釉,例如有清雍正仿哥釉螭耳折方瓶,仿官釉四方折角獸耳尊。由此可見宣窯對後世陶瓷影響至為深遠。」

  說道這裡,於老師把杯子中的殘酒喝掉,沈瑜端起酒壺,準備添酒。

  於老師擺手拒絕。

  「小沈,這些就夠了。我今天借著酒勁,多說兩句。你的博物館,我已經來看過幾次,可以說,越辦越好。你也用心了。

  我琢磨,想要提升博物館的檔次,除了增加館藏,更要增加獨特的亮點。你不妨試著在某個方面做到獨一無二。我今天說的瓷器,只是提供一些參考。」

  沈瑜舉杯向於老師敬酒。

  他自己喝了一杯,說道:「於老師,謝謝您指點。不過,您可要經常來指點迷津。」

  於老師說道:「我只是提建議,不想影響你的判斷。你以後收到好的古玩,我一定來。」

  第1251章 自信的判斷,你要買豪宅嗎

  沈瑜送走於老師,安排工作人員宣傳兩件宣德瓷器進入館藏的事情。

  他很快就見到了效果,博物館的參觀人數在短時間內就增加了很多。

  沈瑜看到博物館的運行越來越好,把一部分精力放到了讀書以及尋找古玩上面。

  另一邊,紀磊的項目始終沒有得到進展。

  沈瑜發覺這事情似乎就這麼僵持下來。他聽說,常涌在住院期間病情好轉,常家的局面有好有緩和的跡象。

  之後的幾天裡,金部長和林主任陪著外地客人到博物參觀過一次。兩人似乎已經忘了之前的約定,沒有再催促沈瑜儘快接受常家博物館。

  沈瑜知道,這中間一定出了什麼變故,開始多方打聽消息,還約了劉壁雲見面。

  兩人見面的地方,就在麗園酒店的一間茶室。這是沈瑜開闢出來,專門用於招待自己的客人。

  劉壁雲輕車簡從來到麗園酒店。

  沈瑜引著劉壁雲來到房間,安排好茶點之後,問道:「劉哥,今天想吃點兒什麼?我這裡又有幾道新菜。」

  劉壁雲卻說道:「安排點兒清淡的菜,酒就免了,還是以茶代酒,這幾天,我連著喝了幾頓酒。」

  沈瑜選了一份菜單,劉壁雲選了幾道菜,沈瑜又加了幾樣,讓服務員去安排菜。然後問道:「連續喝酒,是有大項目?」

  劉壁雲笑著說道:「你故意裝不知道?還不是為了常家的事。」

  沈瑜笑著添茶。

  劉壁雲說:「常涌雖然還在住院,可是他不知道用了什麼辦法,說動了幾位債主,暫緩追債,就讓一部分項目再次啟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