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頁
寧榮望去,與掀起簾頭的宋清明堪堪打了個照面。
「還不走麼?」趙錫清冽的聲音從馬車中傳出,車夫忙不迭地趕起了馬,宋清明放下車簾,坐了回來。
如今正是七月,寧京又是冬冷夏熱的,宋清明在馬車中又是擼起袖子,又是提起褲腿,也不知曉趙錫是如何能耐得住這熱,一點汗都沒出。只是到了宮門,宋清明又得再收拾一番行頭。
他二人一路隨著小宦官往裡走,一直到趙德的寢宮,宋清明也只能候在外頭。
「陛下,梁郡王爺到了。」
趙錫進去,打起珠簾,轉過屏風,看到躺在龍塌上形容枯槁的趙德,縱使他,也不禁微微一怔。
「父皇……」
趙德聽到聲響,緩緩睜開了渾濁的眼。他開始急促呼吸著,喉間像是憋著一口濃痰,呼吸間嗬嗬地響。他就被人扶了起來,坐在床頭,開始狠命地咳嗽起來,直到吐出那一口血痰。
「父皇,」趙錫在床頭跪了下來為他順氣,伸手接過王大監遞來的湯藥,那淚水就這樣擠出來,在眼眶中打轉。「您會好起來的父皇,兒臣,兒臣餵您吃藥。」
「……好。」
趙德一口一口喝下趙錫湯勺中盛著的藥湯,隻眼睛眨也不眨地盯著他長開了的兒子,他的這個兒子,模樣生得像極了當初陰家的小女兒,那個被他納進宮的女人,只有三分氣質像他,一樣的寡情與冷厲。
喝到最後,趙德有了些力氣,顫著手接過剩餘的湯藥一飲而盡。
「好孩子,陪父皇說說話吧。」
「諾。」趙錫垂下眼帘,替趙德掖了掖被角。
「你上月剛過完生辰禮,只恐怕,朕是不能見你及冠的那日了。」
「父皇休說這話,小十四上次還說要讓您看著他的孩子承歡膝下呢。」趙錫面上微怔。
趙德想起小十四的童言,枯黃的面上帶了笑意,「他自己也是個孩子呢。」
「所以您日子還長著……」
趙德搖搖頭。「朕的身體朕知道,如今唯一擔心著的只有那幾個蠢蠢欲動的藩王。如今朕將要走,反叫他們激起野心啊。」
趙錫垂下眼。先帝與父皇這幾十年,也算勵精圖治,開創安寧盛世了。
在趙德以先,大武朝一直在休養生息,甚至被迫與混夷屢次議和,而到如今,百姓賦稅一降再降,國庫里仍堆滿了糧食,只是大武雖然有了抵禦外侮之力,卻也把鎮守各地的藩王養得兵強馬壯。
這一點,趙德在幾年前就已經意識到了,當他開始著手削藩,各地藩王反對之勢甚大,拖拉至今,趙德病重,削藩之策仍未見得成效。
趙錫開口道:「朝廷有魏國公等人在,料他們只有賊心,沒有賊膽。」
「朕看如今,康王晉王與吳王倒是走得密切…難保他們不會聯合起來。」趙德皺著眉頭開始咳嗽起來,「朕……不放心啊。」
趙錫忙給他順氣,垂眸道:「聽聞吳王庶子進京,如今吳王最看重的便是此人,可以將他扣在宮中,直到太子根基穩固。」
「錫兒,忘了康王世子是怎麼死的?」
趙錫一愣,兩年前,康王世子來京,陪侍太子左右,卻被太子隨手從高空丟下的金缶意外砸死,雖然這件事最終以趙德賜下財物封地的結局而落下帷幕,但從此康王就記恨上太子趙瑾。
如今,吳王決計不會讓類似的事情再度上演,扣人這種事,他們一定是提防在心。
「那麼父皇再對康王下一道削藩旨意,康王近年愈發猖狂,抓住他的把柄,他莫敢不從。」
趙德忙揮了揮手,「適得其反,適得其反。」
趙錫的心咯噔一聲,面上仍是不動聲色,「如今晉王的妹妹安和郡主進京,雖同為皇族但血脈相疏,如果太子能迎娶佳人,勢必破了三方聯合之勢。」
「是個主意。」趙德的眉頭又深深擰了起來,「可是,朕還是想再妥帖些啊。」
於是趙錫往後退了幾步,俯身跪拜。「兒臣願為父皇效勞。」
「錫兒,你今年也十八了。」
「是。」
「尋常皇子,束髮時賜封,及冠時前往封地,咳咳……你的封地,是在梁郡吧。」
「確實如此,父皇。」
「正橫亘在寧京與康王封地之間呢。」趙德喃喃道,「若他們真有造反之心,勢必是要經過你封地的。」
趙錫的汗沿著額頭滴了下來,他的瞳孔驟然收縮,連著心一下刺痛,拳頭攥緊。
果然,他的父皇,存的是這個心思嗎。
而他,退無可退,萬劫不復。
「錫兒十八歲了是嗎……也該前往封地的,早兩年……咳咳,也沒什麼……」趙德看著似乎有些疲乏,渾濁的眼中瞧不出神情。
「父皇,」趙錫再度跪拜,以額觸地,呼吸間姿態極低。「可是錫兒也是您的孩子。」
「趙錫!」趙德帝忽然開始急喘起來,一旁小宦官忙幫他順氣拍背,一番折騰後,他嗬嗬著嗓子,啞聲道,「別忘了……被流放的陰家族人。」
「父皇。」趙錫猛然抬起頭,不可置信地望著。「您——」
「……朕乏了。」
小宦官上前,抽掉了聖人背後的墊背,扶著他躺下。寂靜的寢殿裡,只剩下趙德艱難的呼吸聲,冰鑒遠遠擺著,四圍卻陰涼無比。
「還不走麼?」趙錫清冽的聲音從馬車中傳出,車夫忙不迭地趕起了馬,宋清明放下車簾,坐了回來。
如今正是七月,寧京又是冬冷夏熱的,宋清明在馬車中又是擼起袖子,又是提起褲腿,也不知曉趙錫是如何能耐得住這熱,一點汗都沒出。只是到了宮門,宋清明又得再收拾一番行頭。
他二人一路隨著小宦官往裡走,一直到趙德的寢宮,宋清明也只能候在外頭。
「陛下,梁郡王爺到了。」
趙錫進去,打起珠簾,轉過屏風,看到躺在龍塌上形容枯槁的趙德,縱使他,也不禁微微一怔。
「父皇……」
趙德聽到聲響,緩緩睜開了渾濁的眼。他開始急促呼吸著,喉間像是憋著一口濃痰,呼吸間嗬嗬地響。他就被人扶了起來,坐在床頭,開始狠命地咳嗽起來,直到吐出那一口血痰。
「父皇,」趙錫在床頭跪了下來為他順氣,伸手接過王大監遞來的湯藥,那淚水就這樣擠出來,在眼眶中打轉。「您會好起來的父皇,兒臣,兒臣餵您吃藥。」
「……好。」
趙德一口一口喝下趙錫湯勺中盛著的藥湯,隻眼睛眨也不眨地盯著他長開了的兒子,他的這個兒子,模樣生得像極了當初陰家的小女兒,那個被他納進宮的女人,只有三分氣質像他,一樣的寡情與冷厲。
喝到最後,趙德有了些力氣,顫著手接過剩餘的湯藥一飲而盡。
「好孩子,陪父皇說說話吧。」
「諾。」趙錫垂下眼帘,替趙德掖了掖被角。
「你上月剛過完生辰禮,只恐怕,朕是不能見你及冠的那日了。」
「父皇休說這話,小十四上次還說要讓您看著他的孩子承歡膝下呢。」趙錫面上微怔。
趙德想起小十四的童言,枯黃的面上帶了笑意,「他自己也是個孩子呢。」
「所以您日子還長著……」
趙德搖搖頭。「朕的身體朕知道,如今唯一擔心著的只有那幾個蠢蠢欲動的藩王。如今朕將要走,反叫他們激起野心啊。」
趙錫垂下眼。先帝與父皇這幾十年,也算勵精圖治,開創安寧盛世了。
在趙德以先,大武朝一直在休養生息,甚至被迫與混夷屢次議和,而到如今,百姓賦稅一降再降,國庫里仍堆滿了糧食,只是大武雖然有了抵禦外侮之力,卻也把鎮守各地的藩王養得兵強馬壯。
這一點,趙德在幾年前就已經意識到了,當他開始著手削藩,各地藩王反對之勢甚大,拖拉至今,趙德病重,削藩之策仍未見得成效。
趙錫開口道:「朝廷有魏國公等人在,料他們只有賊心,沒有賊膽。」
「朕看如今,康王晉王與吳王倒是走得密切…難保他們不會聯合起來。」趙德皺著眉頭開始咳嗽起來,「朕……不放心啊。」
趙錫忙給他順氣,垂眸道:「聽聞吳王庶子進京,如今吳王最看重的便是此人,可以將他扣在宮中,直到太子根基穩固。」
「錫兒,忘了康王世子是怎麼死的?」
趙錫一愣,兩年前,康王世子來京,陪侍太子左右,卻被太子隨手從高空丟下的金缶意外砸死,雖然這件事最終以趙德賜下財物封地的結局而落下帷幕,但從此康王就記恨上太子趙瑾。
如今,吳王決計不會讓類似的事情再度上演,扣人這種事,他們一定是提防在心。
「那麼父皇再對康王下一道削藩旨意,康王近年愈發猖狂,抓住他的把柄,他莫敢不從。」
趙德忙揮了揮手,「適得其反,適得其反。」
趙錫的心咯噔一聲,面上仍是不動聲色,「如今晉王的妹妹安和郡主進京,雖同為皇族但血脈相疏,如果太子能迎娶佳人,勢必破了三方聯合之勢。」
「是個主意。」趙德的眉頭又深深擰了起來,「可是,朕還是想再妥帖些啊。」
於是趙錫往後退了幾步,俯身跪拜。「兒臣願為父皇效勞。」
「錫兒,你今年也十八了。」
「是。」
「尋常皇子,束髮時賜封,及冠時前往封地,咳咳……你的封地,是在梁郡吧。」
「確實如此,父皇。」
「正橫亘在寧京與康王封地之間呢。」趙德喃喃道,「若他們真有造反之心,勢必是要經過你封地的。」
趙錫的汗沿著額頭滴了下來,他的瞳孔驟然收縮,連著心一下刺痛,拳頭攥緊。
果然,他的父皇,存的是這個心思嗎。
而他,退無可退,萬劫不復。
「錫兒十八歲了是嗎……也該前往封地的,早兩年……咳咳,也沒什麼……」趙德看著似乎有些疲乏,渾濁的眼中瞧不出神情。
「父皇,」趙錫再度跪拜,以額觸地,呼吸間姿態極低。「可是錫兒也是您的孩子。」
「趙錫!」趙德帝忽然開始急喘起來,一旁小宦官忙幫他順氣拍背,一番折騰後,他嗬嗬著嗓子,啞聲道,「別忘了……被流放的陰家族人。」
「父皇。」趙錫猛然抬起頭,不可置信地望著。「您——」
「……朕乏了。」
小宦官上前,抽掉了聖人背後的墊背,扶著他躺下。寂靜的寢殿裡,只剩下趙德艱難的呼吸聲,冰鑒遠遠擺著,四圍卻陰涼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