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所以,這件事從始至終都主要是看喜塔臘氏的態度,只要她點頭答應,這個親事十有**就能成。

  目前來說喜塔臘氏的態度都證明了她不反感鄂爾泰。

  故而四福晉和十福晉都覺得有「可以成事」的可能性。

  相聚之後過了幾天,四福晉和十福晉進宮把這事兒稟與了太后聽。

  太后十分歡喜,又隔了幾日召了喜塔臘夫人進宮,大概地把這一門親事講給了她聽,又讓她回去後問喜塔臘氏的意見:「那鄂爾泰是個踏實上進的,別的不說,對妻子是一心一意的好。她若是肯的話,在我這裡留一個準話,我便讓西林覺羅家的人停了給鄂爾泰尋親事。夏日過了後,我給他們倆指婚。」

  說罷,太后長長一嘆:「若是旁人家,我也就讓當娘的直接應了就行。你家女兒是個有主意的,她不點頭肯定不行。我便多事兒讓你多嘴問她一句了。」

  喜塔臘夫人感激不盡,連連拜倒:「多謝老祖宗!臣婦其實是求不到您這兒的,偏還厚顏求到了您跟前,勞您老費心。」

  太后覺得,老四媳婦兒和老十媳婦兒不能白忙活了這麼一遭,總得讓兩邊的人家知道感激這倆孩子才行。

  她索性把這個功勞給了兩個孫媳婦:「我有什麼功勞的?不過是雍親王妃和十福晉倆孩子覺得你家女兒和鄂爾泰投契,有意給你們兩家說媒。就看你家女兒的意思了。」

  太后在宮裡待久了,人情世故很通透。

  她知道若是做媒不成的話反而會成了仇家,便叮囑喜塔臘夫人:「倘若你家女兒肯的話,就和她直言是雍親王妃和十福晉牽的線,倘若她不肯的話,你就別提那倆孩子了,免得再傷了她們彼此間的情意。」

  邁柱的品階不高,全靠著祖上的餘暉才能在皇上太后跟前露個臉。

  喜塔臘夫人自然半個字兒的對皇家不好的話也不敢提,連連應下了太后的叮囑。

  雖說是太后和王妃福晉牽的線,其實喜塔臘夫人本也沒指望一個小官員能夠入得了女兒的眼。

  誰知喜塔臘氏聽聞男方是鄂爾泰後,考慮了一整天竟是答應了。

  喜塔臘氏本也想找個一心一意對她的男人,那男人不用多麼出人頭地,只要性格溫柔體貼就足夠。

  鄂爾泰能夠娶妻十幾年都沒有側室和妾室,而且妻子死後還能為她守喪一整年,就夫君來說,她覺得此人絕對夠她要求。

  更何況他品行端正,性子溫和又有學識,就更讓她歡喜了。

  喜塔臘氏不是扭捏的性子,面對這種事情也難得地紅了臉,說話聲音都比平日小了幾分:「……太后娘娘和額娘也是為我好,我明白。既然大家都覺得不錯。那、那我也覺得挺適合的。」

  說罷她就低下了頭,這下子連耳朵和脖頸都紅了起來。

  喜塔臘夫人看這樣子知道事情有戲,這才把四福晉和十福晉說了出來:「聽太后說,這事兒是雍親王妃和十福晉在她老人家跟前提起的。若是要謝,一併也得謝謝她們二位。」

  聽聞這話後,喜塔臘氏倒是神色自若了許多,笑道:「額娘不說,女兒也知道應該是她們兩人撮合的。如果不是她們二位說到了太后跟前,太后怎會想到讓我和西林覺羅大人在一起?」

  喜塔臘夫人徹底放心下來,急慌慌地找到了夫君邁柱,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他。

  雖說兩邊的親事還沒有聲張開來,但是陶格塔袞卻是提前知道了。

  陶格塔袞覺得雍親王妃不只是之前訓斥八側福晉的時候幫了忙,而且還在喜塔臘氏的親事上幫了忙,頓時更加喜歡雍親王妃。

  只可惜她在這邊耽擱太久,沒辦法和雍親王妃多玩些時候,也沒辦法等到喜塔臘氏婚訊傳出的那一刻。

  陶格塔袞回蒙古的那一天,送行的人們依依惜別。

  她含著淚和雍親王妃道別後,又與眾人說了會兒話,本都打算離開了,眼睛一瞥,瞧見雍親王妃身後鑽出來了個小傢伙。

  之前這小傢伙應該也是在的,只不過大人們太多了,他又很皮到處亂跑,她這才沒有看到他。

  陶格塔袞把小傢伙抱了起來,熱情邀請雍親王妃和弘曆去蒙古玩:「我那弟弟見到元壽肯定高興!他最喜歡這種活潑又機靈的男孩了。」

  弘曆自然是不懂得蒙語的,需得珞佳凝在旁邊翻譯一下。

  聽了陶格塔袞的話後,他用力猛點頭,用肢體語言來告訴陶格塔袞,自己一定會去的。

  陶格塔袞依依不捨地和這個可愛的小傢伙道了別,這才翻身上馬離去。

  珞佳凝回到家,先是翻看了一會兒帳冊,這才想起來弘曆這臭小子半天沒動靜了,也不知道什麼事兒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居然沒過來吵吵。

  問過了府里的丫鬟,知道小阿哥在書房,珞佳凝就徑直往書房去。

  結果她一推門,搭眼就見弘曆正扒著本壓根看不懂的蒙文書看個不停。

  「元壽那麼用功吶?」珞佳凝哭笑不得地看著這本蒙文書:「你從哪兒翻出來的?」

  弘曆指了指高高的書架:「孩兒端了個錦杌,爬到錦杌上拿下書的。」

  珞佳凝沉默地看了看那書架的高度。

  弘曆十分自得地說:「前段時間阿瑪在家的時候,我問過阿瑪,他說過這邊有蒙文書。我站在錦杌上看了半晌,瞅著這幾本的字兒完全沒見過,奇奇怪怪的,就拿了下來。定然是蒙文准沒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