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珞佳凝叫住嬤嬤,詢問太后:「……這樣直接問皇阿瑪會不會不妥當?」

  「你問自然是不妥當的。」太后故意板起臉:「我是他皇額娘, 為了孩子們問他幾句怎麼了。」說著就催促嬤嬤:「趕緊去。現在他心情不錯,許是就直接說了他的安排。」

  那嬤嬤笑著應了一聲,小碎步過去問康熙帝。

  不一會兒,嬤嬤回來福了福身:「稟太后。皇上說,封個郡主去蒙古,又風光又體面,最好不過的。」

  說罷,嬤嬤又小聲道:「本來只是要封郡君的。後來不知皇上為何又改了口,說郡主妥當。」

  太后點點頭讓嬤嬤退下,又拉住四福晉的手:「這應當是最好的結果了。你和老四說說,給孩子趕緊置辦起來,體體面面就好。」

  珞佳凝小聲詢問:「皇祖母可知皇阿瑪為何把郡君改為郡主了嗎?」

  她其實約莫知道點皇上的意思,卻又不太肯定,還是詢問一下太后比較妥當。

  太后嘆了口氣,望著咸陽宮方向,開口有些恨鐵不成鋼的意味:「……皇帝的幾個孩子裡頭,一個個都不識好歹,年長的裡面也就你家老四穩妥些。他想抬舉老四,就從你家這個庶女開始吧。一個庶女他都肯抬舉,你們雍親王府他更是放在心上了。」

  珞佳凝笑著謝過了太后,又說了句多謝皇阿瑪後,心裡卻十分明白地意識到,康熙帝這樣做還一個原因。

  瑾瑜若是平常旁人的孩子就罷了,可她是罪女李氏的孩子。康熙帝是萬萬不會讓她留在京城的。

  他非要李氏的這個孩子必須離開京城不可,為免四阿哥傷心,才抬舉這個孩子做郡主。

  明面上是給她個郡主的身份嫁到蒙古去,風風光光。實際上,皇上是把李氏的孩子弄得遠遠的,不要留在京城,免得他看到了礙眼。

  要知道李氏那個時候偷偷弄起暖香丸的事情,甚至妄想著在四阿哥的吃食當中放上這東西,算是有謀害皇子之心,留一命都是皇上格外開恩了。

  珞佳凝也曾考慮過,瑾瑜可能是無法留京的。

  畢竟大清的公主們也大都和親了,當初五公主和七公主之所以能留在京城,也都是太后格外開恩留了下來的。

  至於瑾瑜,對太后來說確實沒那麼重要甚至說也有些礙眼,太后不可能為了瑾瑜而去找皇上強留下她。

  珞佳凝嘆了口氣。

  太后拍了拍她手臂:「作為嫡母,盡力就好,不可能事事就周全。須知那孩子並非親生,能明面上過得去就好。」

  太后也知道李氏的那些齷齪心思,勸四福晉的時候自然會想到李氏和瑾瑜的關係,對瑾瑜就更冷淡了些。

  珞佳凝道:「多謝皇祖母寬慰。那這事兒我和皇阿瑪再商議商議。」

  這個時候皇子那邊傳來了喧譁聲。

  原來是三阿哥在那邊拉著兄弟們非要多喝幾杯:「你們別走,來來來,我們喝酒,喝酒!」

  明明他的臉都已經醉得通紅了,他卻哈哈笑著拉著兄弟們不讓旁人離開。

  七阿哥好心勸他:「三哥你喝多了,不如歇息一會兒。十二弟他們已經喝醉了想要歇息一下,你別攔著為好。」

  「不攔著?我作為哥哥讓他多喝兩杯怎麼了!」三阿哥高聲嘟囔:「現在我讓他喝個酒他都不肯。往後我怎麼支使得動他!」

  這話說得就有些過火了,仿佛他忽然就比旁的兄弟們硬生生高出來一截似的。

  七阿哥聽得臉色大變,卻又不敢多說什麼,囁喏著隨便他了。

  太后看到了三阿哥的出格舉動後,輕輕嗤了聲:「胤祉以為他自己可以上位?想得倒是美。」

  珞佳凝明明聽得清楚,卻假裝沒聽到,低著頭仿佛在籌劃瑾瑜出嫁的事兒似的。

  過了些日子。

  宮中下了聖旨,四阿哥長女瑾瑜封為郡主遠嫁蒙古。

  消息傳出來後倒是沒有掀起太多的風浪,因為許多年前皇子們去四阿哥家做客的時候,見過這位小格格。

  當時小格格年紀小,任性的很,脾氣也不太好。

  大傢伙兒對她印象不怎麼樣,自然對她遠嫁沒辦法同情起來了。

  珞佳凝和這個小格格也素來不和。

  當年小格格仗著自己年紀大而弘暉年紀小,暗中算計弘暉。後來暗中查探,才發現小格格把李氏被趕出家門的事兒,全算在了珞佳凝的頭上。

  在小格格的心裡,四福晉是害了她生母的人,是害得她生母不得不離開四阿哥府邸的人,罪大惡極不可饒恕。

  她對珞佳凝的這番「評判」讓珞佳凝對她徹底死了心,不願意再和她親近。

  只是逢年過節的時候,珞佳凝會去莊子上探望宋格格,順便看看她。

  也只是雙方間相看兩相厭罷了。

  如今小格格出嫁在即,珞佳凝打算著不然去莊子上看看她,順便和宋格格商議一下瑾瑜的嫁妝問題。

  誰知她還沒來得及出行,宋格格倒是自己過來了。

  這天傍晚。

  珞佳凝和胤禛雙雙從宮裡回到家中,剛進大門就聽到旁邊有人弱弱喚道:「福晉。」

  珞佳凝時常去莊子上探望,即便還沒看清楚人也已經認了出來:「……宋格格?」說著循聲望了過去。

  現在是深秋。

  距離珞佳凝秋初從蒙古回來的時候,才過去了一個多月而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