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胤禛胤祥重情義,而胤祉和八公主就是完全不同的性子。

  他到底也沒有再要求八公主去看福常在了。

  不過在康熙帝的心中,對於八公主後面的去路又有了另外的打算——既然這女兒沒什麼情義,也是沒必要留在京里的。

  就和六公主一樣,往後嫁到蒙古去吧。

  日子越來越熱。

  到了七月末的一天。

  長春宮裡傳出一聲痛苦的哀嚎:「額娘!」

  那聲悲鳴是十三阿哥的聲音。

  即便他這一聲稱呼不對,因為福常在不是皇后壓根夠不上「額娘」這個稱呼,可是,聽了他的哀聲哭嚎後,所有人是都知道,福常在怕是不在了。

  因此沒有人去和一個少年再去計較這個了。

  宮裡有條不紊地開始辦起了後事。

  皇上開始考慮和福常在有關的事情,譬如,給她一個什麼樣的諡號為好。而且他還在考慮,為這個柔順了一輩子的女人,提一提位分,給她一份哀榮。

  他甚至在考慮要不要給她追封一個「妃」位。

  對於章佳氏的位分來說,直接追封「妃」好像有些過了。

  但她這些年為他生養子女,且把十三阿哥教導得這樣好,又十分恪守本分,這樣看來,「妃」好像又不為過。

  康熙帝仔細斟酌著。

  福常在不在了後,十三阿哥忽然就消沉了下去。鎮日裡不是喝酒就是醉倒在榻上歇著,整個人渾渾噩噩的,不見清醒。

  胤禛沒事就往十三阿哥那邊跑。

  因為有他在的時候,十三阿哥多少顧及他,就會少喝一點,也能清醒些。而且他也可以多寬慰十三阿哥幾句。

  他的話,十三弟還是聽的。

  珞佳凝明白胤禛為十三弟擔憂的那份心,就努力做好他們的後盾,但凡有什麼事兒她都幫忙擔著。

  偶爾皇上問起來,珞佳凝也笑著幫夫君和弟弟稍作辯解——在皇上跟前,辯解的話只稍微說一說就行了,也不能多講。不然皇上的疑心起來了,更難辦。

  正當四阿哥不停去長春宮的時候,宮裡慢慢地流言四起。

  有人在德妃和十四阿哥跟前說風涼話:

  「看看四貝勒,進宮一趟就匆匆給娘娘您略請了個安,就跑去了長春宮。也不知道在他心裡,到底是您這個母妃重要,還是那個十三阿哥重要。」

  「按理來說四貝勒應該對十四爺最上心才是,畢竟你們倆才是正兒八經的親兄弟。他撂下十四爺不管,倒是去對著十三阿哥獻殷勤……不知道的,還以為那才是他親弟弟呢!」

  德妃和十四阿哥倒是對這些風言風語的無所謂。

  母子倆心裡清楚得很,在早些年,四福晉和他們還不太親近的時候,四阿哥與他們的關係更是寒如冰霜。

  那時候十三阿哥已經和四阿哥很親近了。

  後來,隨著德妃發現四福晉的好,十四阿哥也和四福晉熟絡起來,這才使得四阿哥和他們母子倆關係漸好。

  只是四阿哥依舊沒有不管十三阿哥。

  無論他和永和宮這邊的關係如何,他依然待十三阿哥如初,和小時候一般要好。

  說句掏心窩的話,倘若四阿哥因為和他們母子倆關係好起來,就棄了從小與他親近的十三阿哥,那才真說明四阿哥是個薄情寡義的人,那他們母子倆才看不上他這種人。

  正是因為,現在四阿哥和他們母子倆都關係好起來了,他卻沒有棄了十三阿哥不顧,而是每天一有空就陪著傷心欲絕的十三阿哥,反而更使得他們母子倆覺得四阿哥是個極好的人——最起碼四阿哥對待親人是真心實意的好。

  德妃倒也罷了,在這後宮幾十年,早已看慣了風雨,被人說個幾次也沒當回事,壓根不放在心上。

  倒是十四阿哥,年少氣盛,被人說了幾次後憤憤不平:「四哥和十三哥哪裡不好了?憑什麼那些人亂嚼舌根背後說他們?十三哥生母亡故,還不准人難過了?四哥去安慰他,又有哪裡不行了?」

  最後十四阿哥一掌拍在了桌上,怒吼:「氣死我了!這都是些什麼混帳東西!長春宮的和永和宮的有什麼分別?哦,非要十三哥也是在永和宮長大的,他們才能閉嘴麼?」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

  德妃把十四阿哥的話放在心裡一琢磨,忽然就有了主意。

  只是這事兒還得皇上點頭答應才行,她得先去把皇上說動了,方才能夠行事。

  德妃暗中思量著,因為說動皇上答應,得看時機,還得湊著皇上高興的時候,再就是找個能夠扯到這個話題的機會。

  不然的話,以皇上的性子,很容易懷疑她另有居心,甚至可能會懷疑四阿哥另有圖謀。

  德妃明白這個事情越多人和皇上說,就越麻煩。

  只能她來提,不能讓四阿哥和四福晉在皇上跟前表露出半點的心思。不然成功的可能就非常低了。

  德妃便沒把這個想法告訴其他人,只自己一個人暗自琢磨起來。

  這天正好康熙帝歇在了永和宮。

  德妃晚膳的時候一個字兒沒提孩子們,只笑說著宮裡的一些趣事,逗皇上開心。

  康熙帝難得有了個清靜一點的吃飯時間。

  在旁的妃嬪那邊歇著的時候,也不知道怎麼的,那些女人一個個的都很關心旁人的事情。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