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宜妃沒想到皇上居然還惦記著她,即便是德妃在乾清宮伺候皇上,皇上也沒忘記她。

  宜妃不由有些歡喜。

  之前引了小董鄂氏過來的那個機靈的小宮女,見狀就順勢又說:「皇上果然是『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即便是叫了德妃娘娘去身邊,心裡頭惦記著的依然是娘娘您。」

  這話宜妃愛聽。

  她就賞了那個小宮女一根銀簪子,又問:「叫什麼?」

  小宮女福身回答:「奴才翠枝。」

  一個「翠」字讓宜妃忍不住想到了四福晉身邊那個丫鬟,頓時皺了眉:「這名字不好,改了。以後你叫『綠枝』吧。你去幫本宮把那個纏枝紋的帕子拿過來,送給董鄂家這位格格。」

  這就是留了綠枝在身邊伺候了。

  綠枝歡喜地應聲。

  宜妃看著皇上賞賜的東西,覺得小董鄂氏的仙鶴衣裳沒白穿,果然是帶來的喜慶的,就說:「你讓本宮幫忙求情的事兒,本宮自然是應下了的。你先回去吧,本宮尋機再說。」

  小董鄂氏福禮謝過宜妃娘娘,便離去了。

  只是她走後,她坐過的位置旁邊,留了個精緻的小匣子。

  宜妃打開來看,匣子裡有一枝赤金打造的並蒂蓮,足有食指粗,手掌那麼長。足見珍貴。

  宜妃便把這東西收了起來,又忍不住喃喃自語。

  「三福晉的這個堂妹倒是個不錯的。」宜妃若有所思:「比三福晉不知道強了多少。」

  她心裡頭冒出了個念頭。只是這念頭沒持續多久,就被旁邊皇上賞賜的東西給打斷了。

  宜妃覺得皇上賞賜的吃食不能浪費,便讓人擺了碗筷嘗一嘗。

  翊坤宮這邊,宜妃歡天喜地地吃著東西時。

  在乾清宮的屋子裡,康熙帝和德妃則相處融洽。

  二人便閒閒的一起飲茶,邊閒話家常地一般聊著天。

  德妃想到了剛才送出去的那些東西,不由沉吟:「也不知道宜妃娘娘喜歡不喜歡那些東西。」

  事實上,康熙帝賞賜宜妃那些物件兒,都是德妃提議的。

  德妃看到了當時宜妃那憤恨的模樣,生怕宜妃再一個不高興鬧出點么蛾子出來,那可就費勁兒了。

  恰逢梁九功生怕皇上旅途奔波累了,又看皇上等會兒才會用膳,就讓人擺了幾道小菜過來。

  德妃就求了皇上,賞了兩道菜給宜妃。又看皇上拿出來乳酪做的東西,她就問過皇上後,撿了兩樣讓人給翊坤宮送去。

  美其名曰,皇上賞的。

  其實康熙帝和梁九功都知道,是德妃照顧翊坤宮給選出來的。

  只是康熙帝不太在意這些小事。對他來說,妃嬪能和睦相處就行,至於是怎麼個和睦相處法,他並不特別在意。

  而且宜妃侍奉他多年,沒功勞也苦勞。

  他剛才是惦記著珞佳凝的事兒,想要和德妃說一聲,所以讓德妃來了乾清宮伺候,好提前知會一聲。

  免得日後德妃自己知道了珞佳凝受傷的事兒,再埋怨他。

  因為只想著珞佳凝的事兒,康熙帝不由得就忽略了宜妃的感受。如果不是德妃說起來,他也沒想到宜妃這一茬。

  「你想得很是周全。」康熙帝忍不住贊道:「宜妃那個拈酸吃醋的性子,是該給她點東西過去。」免得宜妃在找他算帳,他可吃不消。

  德妃抿著嘴笑:「臣妾想的周全,也不過是想著替皇上分擔罷了。」

  康熙帝喜歡她這種寬厚大度的性子,指了她說:「很好。你教出來的孩子,也很好。」說著就把話題扯到了四阿哥和四福晉身上,將珞佳凝受傷的事兒講給她聽:「……這倆孩子多日來受委屈了。朕也不能處置太過,只能把胤褆和胤祉遣回京城。」

  德妃聽說三福晉害得四福晉腳受傷,而且還流了不少血,登時嚇了一跳,從椅子上站了起來。

  康熙帝扶著她坐了回去:「沒大礙。」又把那些日子四福晉養傷告訴了她。

  德妃聽了後心裡一驚一跳的。

  她知道珞佳凝那孩子性子軟脾氣好,卻沒想到有人敢利用這一點來欺負那孩子。

  德妃當時就怒了,剛被康熙帝按回去就又站了起來:「不行,我得去看看她去。」說著拎著裙擺大跨著步子就要往外走。

  康熙帝被她這難得一見大大咧咧的樣子給逗笑了。

  「這都多久前的事兒了,不值當你走這麼一回。」康熙帝忙跑過去把德妃拉回來:「她受傷是在蒙古的時候。早在草原上就好了。前些天在盛京的時候,聽說老四還到處給她找藥祛疤。如果不是傷口癒合好了,哪能祛疤?想必掉痂了,老四方才會去尋藥。」

  德妃這才冷靜了些,轉念想想有道理。

  康熙帝好說歹說地把她哄著重新坐了回去:「我就想著,這孩子吃了苦頭,又顧全大局沒有聲張,是個好的。想和你商量商量,怎麼才能補償這孩子一下。」

  「補償?這東西還能補償的?」德妃一想到自家兒媳婦受了傷,就恨得牙痒痒的:「除非讓胤祉和他媳婦兒也每人刺一個口子,不然怎麼都不算補償!」

  「好了好了,朕和你說正經的,你別想那些有的沒的。」康熙帝哭笑不得:「這不是不行,所以問你麼。」

  梁九功趁機奉茶:「請德妃娘娘用茶。」

  德妃喝了兩口後,好歹是冷靜了些,這才開始斟酌起怎麼給兒媳婦爭取個最大利益出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