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待到下午。

  康熙帝喚來了梁九功:「前些天的時候,宜妃不是說想見見家裡人嗎?」

  梁九功實際上不記得有這麼一回事。

  可皇上都這麼說了,他自然不能說皇上記錯了,於是道:「是。」

  康熙帝就道:「你和宜妃說,她可以見家裡人。」頓了頓又添了句:「就讓安親王府來個人見她吧。」

  一般來說,安親王府過來的都是女眷。

  但是這次梁九功把話帶下去後,不知怎麼的,反正「傳著傳著」話,來的就成了郡王岳端。

  岳端是未來的八福晉郭絡羅氏的舅舅。

  自打他姐姐也就是郭絡羅氏的母親過世後,岳端一直幫忙照顧著郭絡羅氏。是以他和宜妃的關係也很不錯。

  岳端之前就數次暗中和宜妃聯繫過。

  如今兩人見了面,自然也不生疏。

  岳端如今不過一十多歲的年紀,沉醉於詩詞,頗有翩翩佳公子的氣韻,端的是風流倜儻。

  現在春日裡,已經開始漸漸暖和。他拿了一把摺扇在手裡搖著,見了宜妃後恭敬行禮:「見過宜妃娘娘。」

  宜妃對這個郡王並沒有太多的好感。

  老安親王戎馬一生立下汗馬功勞,征戰無數馳騁沙場,令敵軍聞風喪膽。

  所有人都期盼著王府的小郡王岳端也和他父親一樣,可以為國爭光。

  誰知事實並非如此。

  和大家所希望的不同,岳端對騎射毫無任何的興趣,只醉心於詩詞。平日裡風花雪月可以,持槍揮刀就簡直是一竅不通了。

  在所有人的期盼中,岳端硬生生地活成了一個才子,並非將領,也不願意做一個好的文臣。可說他與江山社稷沒有任何的幫助。

  因此宜妃就不太待見他。

  若不是安親王府還沒有完全沒落下去,宜妃當真是連他的消息都不願意收到。

  如今見了面。

  宜妃擺出高高在上的樣子,詢問岳端:「你最近時有勸我,讓我別在為了胤禟而疏通關係了。還和我說,四阿哥府建造得極其美麗,讓我不要去招惹四阿哥府。這是何意?」

  沒錯。

  岳端悄悄送了消息給宜妃,實際上是希望宜妃不要再為了胤禟而努力了。

  自打皇上冊封了那些成年皇子後,宜妃就各處打點著,希望臣子裡面有人支持一下九皇子。

  只可惜許多大臣都有意於八皇子,是以胤禟受到的關注並不多。

  岳端看宜妃行事越來越張揚,生怕這樣下去郭絡羅氏連同姻親安親王府都會受到牽連,所以他最近時有遞消息進宮。

  探聽四阿哥府消息的探子,是宜妃讓人安排的。

  可那些人回話,因為不能直接把消息遞進宮,就由岳端來收了消息,再把消息想法子給宜妃。

  岳端把四阿哥府上的建造情況告訴了宜妃,還不時勸她:四阿哥顯然很受皇上喜歡,望娘娘收手,不要再做多餘的事情,不然做太多了,恐怕是會惹了皇上猜忌。

  當然,他身為文人,遣詞用句不會如此直白。但大體意思就是這樣。

  宜妃卻是忽略了他的那些勸誡之言,只盯著四阿哥府上的那些建造,把四阿哥府上逾矩的事兒「告」到了皇上跟前。

  宜妃不知道那些木材本來就是太子給的。

  四阿哥府上原本沒那麼多好木材是真。

  可他用了太子給的,並不是自己想方設法用大量錢財購買的,那就根本不存在「逾矩」這一說。

  再者。

  宜妃也沒想到,康熙帝留意到的是她「居然比皇上還能更快地知道外頭」消息這件事,而非四阿哥「逾矩」。

  如今宜妃面對著岳端的勸告,只覺得這個人呱噪得很。

  「本宮心裡有數,你不必多說。」宜妃緩緩道:「本宮只想告訴你,你還年輕,做事需得上進些。別整天寫些花啊鳥啊的,沒的讓王府就此沒落。」

  岳端和宜妃兩人你來我往地說了會兒話。

  兩人三觀不同,話不投機半句多。

  片刻後,時間門到了,岳端便告辭離去,由宮人送出了宮。

  那送岳端出宮的年輕小太監,把人送到了之後,就低著頭腳下一轉,直接去了乾清宮回話。

  康熙帝就此知道,消息確實是岳端透露給宜妃的。

  他惱宜妃做事太過專橫,不顧大局。更反感岳端往後宮遞消息的做事方式。

  沒多久,一道聖旨下來到了安親王府。

  郡王岳端行事不端,奪了郡王的封號,降為固山貝子。

  這消息一處,滿朝譁然。

  誰都知道老安親王為國盡忠,戎馬一生。萬年時候遭到康熙帝貶黜後,沒多久黯然亡故。

  如今岳端又……

  不過岳端做事兒不靠譜,這是滿朝上下全都知道的。

  即便這降為貝子的事情來得太過突然,朝中大臣面面相覷後,又都覺得這個旨意好似沒什麼問題。

  只是,翊坤宮內,宜妃的臉色非常不好看。

  她能夠在宮裡這樣橫行無阻,一來是仰仗了皇上對她的寵愛,一就是娘家給力。

  娘家的後盾,其中很大一部分又來自安親王府。

  如今岳端被降為貝子,對她來說,不可謂是一大損失。往後她的路怕是更加艱難起來。

  其實不只是她。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