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頁
孫機道, 「回殿下的話, 並沒有。這幾個流寇本來也不是什麼良善之輩,這等事不是頭一回做了, 自然會把尾巴掃乾淨。」
沒有證據, 光有證詞並不頂用。
最多老八就是有嫌疑,但他自己拼死護駕, 大不了功過相抵,到底不能動搖對方的根基。
胤礽合上記錄,一時沉默下來。
老八的事情該如何處置, 他這邊審問出了多少證據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皇阿瑪到底如何想,對胤禩是不是還打算繼續姑息下去。
「到底為止, 這幾個人交給當地官府,既然身上背了人命, 就擇日處斬吧。」
「是。」
胤礽回去見康熙, 果然收到了什麼消息,就告訴他什麼消息, 連審問的冊子,也原原本本交給康熙看了一回。
康熙一目十行地掃過, 「啪」地一下合上冊子。
「船上走火的事呢?是不是和胤禩相干?」
「這個兒子也去查了, 說是宮人不小心惹下的禍端, 梁公公已經罰涉事的宮人。」
「那宮人的來歷......」
「暫時未查出不妥來。」
胤礽垂了眼,他說的並不是「沒有不妥」而是「暫時沒有不妥」看起來意思差不多,其實區別大了去了。
對於多疑的皇帝來說, 一旦心裡存了疑惑,都不用他上去添油加醋,只要這麼似是而非的來幾句,就能把胤禩死死摁在地上。
果然,胤礽越是公平公正地擺出來給康熙看,康熙心裡的疑惑就越深。
到底是真的是個意外,還是人根本就是老八安排的,只是沒有被發現而已?
假使是老八安排的,放火燒船是想幹什麼?弒君嗎?
就算心裡再知道這不過是個假設,康熙對老八還是開始產生心理性厭惡。
若是這麼說,手上受傷也可以作假啊!
會不會,老八根本沒想救他,只是當時流寇和侍衛數量不對等,在明顯的劣勢上,不得不來一出苦肉計?
康熙心虛不靜,連寫了好幾個字都覺得寫的一般。
邊上揉成團的宣紙,都快堆成小山了。
梁九功站在一旁眼觀鼻,鼻觀心,儘量縮小自己的存在感。
*
入了夜,康熙和兒子們用完膳,一塊兒去瞧了瞧胤禩。
隔了一天再見,總覺得老八的面色更差了些,說是面如金紙也不為過。
要不是李太醫打包票,說一定能養得好,未傷到筋骨,康熙都要以為老八快死了。
也正是因為李太醫醫術精湛,堪稱太醫院院首,有他的話在,老八的這番作態,怎麼看都帶著幾分刻意。
本來想問問他有沒有什麼想說的,父子倆開誠布公談一談。
見狀,康熙興致大減。
例行問了幾句「吃的好不好」「睡的好不好」父子就陷入了詭異的沉默中。
胤褆悄悄給胤礽和胤禛遞了個眼色,兄弟三人手捧茶盞看戲。
誰都沒有要打圓場意思。
雖然昨日走水面兒上看著和老八無關,可萬一呢?
幾個孩子還在船上,誰的孩子誰心疼,老八這種,寧願錯殺,也不願放過。
胤禟倒是想說幾句,胤褆銅鈴大的眼睛瞪過來,就屁都不敢放了。
得,他本來就是陪皇阿瑪出來遊玩的,遊玩就是少管閒事,上頭哥哥們還沒說什麼呢,怎麼也輪不著他。
見老十這個憨憨要接話,被他一把伸手摁住了。
老十不明其意,勝在聽話。
九哥從來沒害過他,聽九哥的准沒錯。
如此一來,倒顯得獨自躺在床上,疼著倒抽冷氣的胤禩有點可憐。
其實還真是康熙誤會他了,臉色差不是故意擺出來的樣子。
一來手疼,晚上睡不好,可不就面色差;再則,聽說昨天船上走水,他深怕這口鍋扣在自己頭上,嚇都嚇死了,臉色能好看才怪。
康熙有些意興闌珊。
「如今河工的事都查的差不多了,也就源頭處未查看。老四留下繼續查河流的源頭吧,朝中不能長久無人,老八又受傷了,其餘人和朕一塊兒回去商量對策,每人交一篇『治理之法』給朕。」
一聽要寫作文,胤褆就頭大。
他粗著嗓子喊了聲,「皇阿瑪!」
「做什麼?!吵吵鬧鬧,一點體統都沒有!」
被這臭孩子一攪和,康熙倒是沒那麼難受了。
胤褆舔著臉笑,「嘿嘿,那什麼兒子對於治河沒什麼建議,但也想為皇阿瑪分憂,要不兒子和老四一起去查源頭?老四這幅弱雞模樣,路上有我看顧也可安全些。」
他自從決定不奔著那個位置去了,就放開很多,對皇阿瑪也沒那麼畏懼了。
說話的時候,真有種是對著父親,但不是對著君主的感覺。
一個是費盡心盡,拼著一條胳膊,也要讓老子承情的孝子。
一個是沒心沒肺,把親爹當冤大頭的不孝子。
康熙表示還是喜歡老大這種。
至少為人實誠,不用擔心什麼時候,又給他來一下。
胤禩這一回,真是給他留下心理陰影了。
他不耐煩地擺擺手,「要去就去,凡是和老四多商量,多動腦子!」
胤褆拍著胸脯。「放心,兒子一定給你把老四護的好好的。」
胤禛:......大可不必!<hr>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傳送門: | |
沒有證據, 光有證詞並不頂用。
最多老八就是有嫌疑,但他自己拼死護駕, 大不了功過相抵,到底不能動搖對方的根基。
胤礽合上記錄,一時沉默下來。
老八的事情該如何處置, 他這邊審問出了多少證據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皇阿瑪到底如何想,對胤禩是不是還打算繼續姑息下去。
「到底為止, 這幾個人交給當地官府,既然身上背了人命, 就擇日處斬吧。」
「是。」
胤礽回去見康熙, 果然收到了什麼消息,就告訴他什麼消息, 連審問的冊子,也原原本本交給康熙看了一回。
康熙一目十行地掃過, 「啪」地一下合上冊子。
「船上走火的事呢?是不是和胤禩相干?」
「這個兒子也去查了, 說是宮人不小心惹下的禍端, 梁公公已經罰涉事的宮人。」
「那宮人的來歷......」
「暫時未查出不妥來。」
胤礽垂了眼,他說的並不是「沒有不妥」而是「暫時沒有不妥」看起來意思差不多,其實區別大了去了。
對於多疑的皇帝來說, 一旦心裡存了疑惑,都不用他上去添油加醋,只要這麼似是而非的來幾句,就能把胤禩死死摁在地上。
果然,胤礽越是公平公正地擺出來給康熙看,康熙心裡的疑惑就越深。
到底是真的是個意外,還是人根本就是老八安排的,只是沒有被發現而已?
假使是老八安排的,放火燒船是想幹什麼?弒君嗎?
就算心裡再知道這不過是個假設,康熙對老八還是開始產生心理性厭惡。
若是這麼說,手上受傷也可以作假啊!
會不會,老八根本沒想救他,只是當時流寇和侍衛數量不對等,在明顯的劣勢上,不得不來一出苦肉計?
康熙心虛不靜,連寫了好幾個字都覺得寫的一般。
邊上揉成團的宣紙,都快堆成小山了。
梁九功站在一旁眼觀鼻,鼻觀心,儘量縮小自己的存在感。
*
入了夜,康熙和兒子們用完膳,一塊兒去瞧了瞧胤禩。
隔了一天再見,總覺得老八的面色更差了些,說是面如金紙也不為過。
要不是李太醫打包票,說一定能養得好,未傷到筋骨,康熙都要以為老八快死了。
也正是因為李太醫醫術精湛,堪稱太醫院院首,有他的話在,老八的這番作態,怎麼看都帶著幾分刻意。
本來想問問他有沒有什麼想說的,父子倆開誠布公談一談。
見狀,康熙興致大減。
例行問了幾句「吃的好不好」「睡的好不好」父子就陷入了詭異的沉默中。
胤褆悄悄給胤礽和胤禛遞了個眼色,兄弟三人手捧茶盞看戲。
誰都沒有要打圓場意思。
雖然昨日走水面兒上看著和老八無關,可萬一呢?
幾個孩子還在船上,誰的孩子誰心疼,老八這種,寧願錯殺,也不願放過。
胤禟倒是想說幾句,胤褆銅鈴大的眼睛瞪過來,就屁都不敢放了。
得,他本來就是陪皇阿瑪出來遊玩的,遊玩就是少管閒事,上頭哥哥們還沒說什麼呢,怎麼也輪不著他。
見老十這個憨憨要接話,被他一把伸手摁住了。
老十不明其意,勝在聽話。
九哥從來沒害過他,聽九哥的准沒錯。
如此一來,倒顯得獨自躺在床上,疼著倒抽冷氣的胤禩有點可憐。
其實還真是康熙誤會他了,臉色差不是故意擺出來的樣子。
一來手疼,晚上睡不好,可不就面色差;再則,聽說昨天船上走水,他深怕這口鍋扣在自己頭上,嚇都嚇死了,臉色能好看才怪。
康熙有些意興闌珊。
「如今河工的事都查的差不多了,也就源頭處未查看。老四留下繼續查河流的源頭吧,朝中不能長久無人,老八又受傷了,其餘人和朕一塊兒回去商量對策,每人交一篇『治理之法』給朕。」
一聽要寫作文,胤褆就頭大。
他粗著嗓子喊了聲,「皇阿瑪!」
「做什麼?!吵吵鬧鬧,一點體統都沒有!」
被這臭孩子一攪和,康熙倒是沒那麼難受了。
胤褆舔著臉笑,「嘿嘿,那什麼兒子對於治河沒什麼建議,但也想為皇阿瑪分憂,要不兒子和老四一起去查源頭?老四這幅弱雞模樣,路上有我看顧也可安全些。」
他自從決定不奔著那個位置去了,就放開很多,對皇阿瑪也沒那麼畏懼了。
說話的時候,真有種是對著父親,但不是對著君主的感覺。
一個是費盡心盡,拼著一條胳膊,也要讓老子承情的孝子。
一個是沒心沒肺,把親爹當冤大頭的不孝子。
康熙表示還是喜歡老大這種。
至少為人實誠,不用擔心什麼時候,又給他來一下。
胤禩這一回,真是給他留下心理陰影了。
他不耐煩地擺擺手,「要去就去,凡是和老四多商量,多動腦子!」
胤褆拍著胸脯。「放心,兒子一定給你把老四護的好好的。」
胤禛:......大可不必!<hr>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傳送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