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純潔無垢的面龐,唇瓣澤潤,猶如春露沁入唇瓣之上,鍍上了一層晶瑩光暈。

  花窗之外,冷風呼嘯拂過,窗外梅樹掩映著蒼檐。

  內室燃著點點火燭,炭盆發出零星聲響。

  許久許久,只聽內室傳出小姑娘咻咻地輕哼。

  「阿兄別鬧了。」

  小姑娘面上緋紅,軟聲道:「很快哦,很快阿兄就有全天下最漂亮的娘子。」

  作者有話說:

  第75章 避火

  開年後, 梁帝一直因為未曾上朝。朝中奏摺堆的多了,諸地藩王見機更是紛紛試探。

  梁帝幾乎是前後腳跟著太后一般,病重臥床, 連本來欲去湯山行宮溫泉修養一行也只能暫歇了。

  朝廷充斥著各種言論。皆說梁帝這回是真的撐不過多久。

  如今都在催促起梁帝立太子一事,他自己上不了朝, 那就該由著太子監國。

  .

  另一側遠在汝南賑災的紀王, 倒是真有幾分能耐。

  紀王連年節都沒過便快馬加鞭跑來了汝南沛縣等地巡視。

  平息民怒,安穩民生, 治理水災。

  不過一月有餘,元熙撫平數次動亂, 且清理了一番貪官污吏。

  汝南, 沛縣幾地本來因黃河決堤失去了土地房屋,饑荒動亂都打算紛紛揭竿起義造反, 如今倒是被這位上京來的龍子皇孫漸漸安撫下來。

  四處流民得了救災糧, 且紀王以身作則甚至親自與他們一同用膳, 食不過一碗混著枯枝爛草的白粥,穿也不過一身素袍。

  總叫這群民眾感念起來。

  一來二去紀王在此地流傳出了好名聲,甚至眾多臣民擁躉。

  元熙本想趁機在此地一番大作為,自然半句苦楚不敢喊。

  他虧便虧在一沒母家幫襯,二沒兵權。

  可若是叫他在汝南多發展一番, 三年五載總能積攢許多在京城得不到的人脈與兵權。

  奈何老天爺也不幫著他, 他在京城默默無聞數十載也沒聽聞他那父皇身子不行了,如今才來此一個多月, 正打算放開手腳, 便聽上京傳來消息說梁帝病重, 朝中逼立太子。

  如此一來遠在汝南賑災的他可不是吃了大虧?

  自己不在京城, 父皇要立太子, 那能有自己什麼事兒?

  元熙權利之巔站的久了,總不向往常還能守住本心。

  他於公於私卻也不甘就此放棄此地臣民,奈何又是退無可退。

  入京,憑著他如今的勢力,若想參與其中只怕是九死一生兇險至極......

  元熙正是焦躁難安之際,書房門被人推開。

  門外一女郎頭戴素白面紗,身姿清瘦,行動起來弱柳扶風,身姿裊裊。

  她端著補湯緩緩邁過門檻入內室而來。

  「五郎勞累了一日,先用些湯羹吧。」她本就儀態出眾,如今這般半遮面容,只露白皙的前額與一雙深情的眉眼,額間花鈿,黛眉描繪的精緻。

  話語間眼波流轉,說不盡的嫵媚風情。

  元熙似乎被她容色所懾,方才焦躁的眉眼不由得柔和下來,接過她盛好端過來的湯水,慢慢飲盡。

  「妾見五郎愁眉不展,可是有心煩的事兒?不放說出來叫我聽聽。」女子聲音婉柔溫和,身帶淡淡薄荷清香,極好的緩解了元熙一直以來的焦躁。

  元熙聽聞,不免長嘆一口氣。

  他其實並不想帶著她來此處的。

  本想將她安置於上京,奈何她卻寧願拋棄錦衣玉食偷偷跑來汝南只為陪著自己。

  最初她的不請自來叫自己惱火,可這一月的風餐露宿提心弔膽,也只有眼前人無怨無悔陪在自己身側,不厭其煩的安慰自己。

  如今此地到處都知曉自己身側有一位妃子,常年以素紗遮面,隨同自己施粥賑災,教貧民幼童識字,立下了莫大功勞。

  都道她是天仙下凡,來襄助世人的。

  如今紀王與王妃這對活菩薩卻早已在兩地廣為流傳。

  可元熙自覺有愧與她,她無名無分不求回報的陪著自己,甚至在救災上襄助自己良多,可他連為她求一個身份也不能.......

  元熙總是沒辦法朝著她發火的,是以便將如今朝中事朝著她提了提。

  女郎長嘆一口氣,忍不住嗔道:「五郎你糊塗啊,賑災之事又非你親力親為,交給誰做不得?你要做的自然是快些回朝,將此處交給你信得過的手下,我看隨你來的宋長吏就十分不錯。五郎乃是金麟,怎能屈居於此?你若是做了太子,才能叫這天下得救。」

  若是可以,她自是想留在此地,在此處賑災雖苦,回報卻是最多。

  可.......

  想起元熙與上京王府通的家信,女郎輕撫面容,眸中一片陰翳。

  她怎能安心放元熙一人回京?自己必須跟回去。

  .......

  上京——

  紀王府中。

  年初宮中許多瑣碎之事,入宮朝見梁帝皇后,以及諸宮各位妃嬪,還需各個皇親國戚府邸上送禮。

  孫三百忙中也沒忘了給燕王府備上厚厚的新婚賀禮。

  一隻三尺高通身赤紅極難一見的珊瑚盆景,外加兩柄純金打造的金如意,這可是下了紀王府血本了。

  孫三與一群女眷齊聚在內室里吃茶,瞧見自己親手準備的禮物,不由得十分滿意。

  內室中珠圍翠繞,花枝招展,除了孫三外,其餘三位皆是入府不久的側妃良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