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頁
兩人是先帝在時的老臣,都算是秦隨的長輩,十四年前那場宮變中明哲保身,沒蹚渾水,事後迅速站隊,不給秦隨搞么蛾子,這麼多年算是兢兢業業地打工升職在朝堂上站到了現在,手段不可謂不高明,那話也不能說不好聽。
很高明的高明先開了口:「陛下舟車勞頓回宮,臣等實在是不願意叨擾陛下休息,可事關重大,臣等便不請自來,還望陛下恕罪。」
秦隨眼角微微一跳。
果然,下一刻,這位今日看上去不怎麼高明的高大人就又繼續道:「陛下去燕國便去燕國,調兵就調兵,只是陛下知道這要耗費多少銀子嗎?微臣斗膽,今日便給陛下來算上一算。」
「邊境調遣大軍萬人,光是吃用就一日要花掉七百萬兩銀子,再算上武器的損耗,還有補給的供給,還有後續的撫恤,死傷的兵卒馬匹……」
「臣再來給陛下算一算,以秦國邊境最小的一縣城為例,一縣一年的賦稅都不夠大軍吃用三天,國內如今還在休養生息,百姓才剛剛鬆快一些,北方前些日子地動,南方多發水患,春季疾病多發,台城似是有瘟疫蔓延,又花出去一筆銀子……」
這麼嚴肅的場合其實不該笑的,沈惟舟聽著這一樁樁一筆筆的事件面色沉鬱,不期然又想到了那所謂的劇本里一筆帶過的戰火與□□,彈幕也在感慨,而且還透露出了相當多有用的信息,但還有些彈幕側重點根本不同——
[雖然但是,秦隨這個面無表情還要繼續聽下去的樣子真的好好笑啊哈哈哈哈。]
[別管暴君,他已經非常克制了,他都沒讓人把面前喋喋不休的小老頭給拖下去。]
[秦隨:我累了,但是還要被迫打工,啊更累了。]
[好多錢啊.JPG]
順著彈幕,沈惟舟抬眼看了一下秦隨。
嗯,果然看上去比平時更像冰塊了,還是黑著臉的那種。
雖然看上去並不想聽,但秦隨卻罕見的沒有打斷高大人的話,而是讓高大人一口氣說了能有小半個時辰,引經據典甚至都扯到了上去八百年北齊的亡國,中心思想就一個。
秦隨不能開戰,因為太費錢了,秦國沒錢,有也不給。
「臣之想法便是如此,望陛下聽之納之,方可光耀我大秦……」
這次沒說完,因為有人打斷他了。
許是見秦隨沒反應,大臣們膽子便也大了許多,不少人七嘴八舌地開口制止了高明繼續說那些虛頭巴腦的東西。
大殿裡開始亂了起來。
上一句還說「高大人所言極是」,下一句又馬上接自己的理念,大部分都是「陛下你怎麼可以開戰呢」「你調兵為什麼不跟我們商量」「現在不能對晉燕兩國出手」「你這樣秦國的名聲都要跟你一起壞掉了」云云,只有極少數才在贊同秦隨的做法,甚至還躍躍欲試繼續打,文武派系有別,爭鋒相對,說著說著就吵成了一鍋粥。
困意頓時煙消雲散。
秦隨還是沒說話,就那麼冷眼看著他們吵,狹長的鳳眸微微上翹,透著刺骨的涼薄之色。只是雙手卻輕輕捂在了沈惟舟耳邊,動作稱得上一聲溫柔。
沈惟舟察覺到了秦隨把自己當小孩子一樣安撫,微微有些啞然。
眾人的爭吵愈演愈烈,秦隨似乎是在等著什麼,但卻沒有等到。
他沒什麼表情地看了一眼老神在在的蕭靖修,拉著沈惟舟,走了。
[??]
[????]
[揍嘛呀這是,就這麼走了??]
沈惟舟也十分不解:「不說點什麼嗎?」
秦隨平靜:「不說。」
有什麼必要說呢?
正如各個朝臣都有自己的政治思路和立場,不會輕易倒戈和被人說服一樣,秦隨也是不會任由別人牽著鼻子走的人。
朝堂於他而言可能就和茶樓巷弄的說書人差不多,除了說的更古板無趣也更條理專業些,幾乎沒什麼能讓秦隨做個參考之外的用途。
哦,還是有的。
給秦隨賣身打工。
「現在除了中立派還不動聲色以外剩下的朝臣大概還可以分成兩派,以兵部尚書為首的主戰派和以左丞為首的主和派,一派力主其他兩國狼子野心,該打到他們服,能撕扯下塊肉來更好;一派則是覺得秦國不應該成為眾矢之的,最多防守再反擊,不可主動進攻,必要的時候可以交好,甚至通商聯姻。」
聽著秦隨的闡述,對此不是很感興趣的沈惟舟睏倦地打了個哈欠。
「戶部尚書是主和派?」
「不,是中立派。」
那看出來了,高明的高大人就是單純愛錢,想必和王大海很有共同語言。
「那蕭相呢?像是中立派,也像是主和派,應該是中立派吧?」沈惟舟又隨口問道。
然後他得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回答。
「是主戰派。」
聽到這裡的彈幕和沈惟舟都是:?
那麼心平氣和的慈祥小老頭,剛剛都沒大聲說話,一直笑眯眯地看著眾人雞飛狗跳掐架,哪裡像個主戰派?
而且主和派的領頭人是正一品,主戰派的領頭人怎麼才是個三品尚書?蕭靖修擱裡面當吉祥物?
「沒想到?」秦隨牽著沈惟舟的手,似是沒察覺到對方的抗拒,慢慢握得更緊,直至青年放棄般地反握住他的手,「昭昭覺得,除去中立派不談,如果我要在剩下的兩方人馬中端水找到平衡點,以達成自己的目的,該如何論處?」
很高明的高明先開了口:「陛下舟車勞頓回宮,臣等實在是不願意叨擾陛下休息,可事關重大,臣等便不請自來,還望陛下恕罪。」
秦隨眼角微微一跳。
果然,下一刻,這位今日看上去不怎麼高明的高大人就又繼續道:「陛下去燕國便去燕國,調兵就調兵,只是陛下知道這要耗費多少銀子嗎?微臣斗膽,今日便給陛下來算上一算。」
「邊境調遣大軍萬人,光是吃用就一日要花掉七百萬兩銀子,再算上武器的損耗,還有補給的供給,還有後續的撫恤,死傷的兵卒馬匹……」
「臣再來給陛下算一算,以秦國邊境最小的一縣城為例,一縣一年的賦稅都不夠大軍吃用三天,國內如今還在休養生息,百姓才剛剛鬆快一些,北方前些日子地動,南方多發水患,春季疾病多發,台城似是有瘟疫蔓延,又花出去一筆銀子……」
這麼嚴肅的場合其實不該笑的,沈惟舟聽著這一樁樁一筆筆的事件面色沉鬱,不期然又想到了那所謂的劇本里一筆帶過的戰火與□□,彈幕也在感慨,而且還透露出了相當多有用的信息,但還有些彈幕側重點根本不同——
[雖然但是,秦隨這個面無表情還要繼續聽下去的樣子真的好好笑啊哈哈哈哈。]
[別管暴君,他已經非常克制了,他都沒讓人把面前喋喋不休的小老頭給拖下去。]
[秦隨:我累了,但是還要被迫打工,啊更累了。]
[好多錢啊.JPG]
順著彈幕,沈惟舟抬眼看了一下秦隨。
嗯,果然看上去比平時更像冰塊了,還是黑著臉的那種。
雖然看上去並不想聽,但秦隨卻罕見的沒有打斷高大人的話,而是讓高大人一口氣說了能有小半個時辰,引經據典甚至都扯到了上去八百年北齊的亡國,中心思想就一個。
秦隨不能開戰,因為太費錢了,秦國沒錢,有也不給。
「臣之想法便是如此,望陛下聽之納之,方可光耀我大秦……」
這次沒說完,因為有人打斷他了。
許是見秦隨沒反應,大臣們膽子便也大了許多,不少人七嘴八舌地開口制止了高明繼續說那些虛頭巴腦的東西。
大殿裡開始亂了起來。
上一句還說「高大人所言極是」,下一句又馬上接自己的理念,大部分都是「陛下你怎麼可以開戰呢」「你調兵為什麼不跟我們商量」「現在不能對晉燕兩國出手」「你這樣秦國的名聲都要跟你一起壞掉了」云云,只有極少數才在贊同秦隨的做法,甚至還躍躍欲試繼續打,文武派系有別,爭鋒相對,說著說著就吵成了一鍋粥。
困意頓時煙消雲散。
秦隨還是沒說話,就那麼冷眼看著他們吵,狹長的鳳眸微微上翹,透著刺骨的涼薄之色。只是雙手卻輕輕捂在了沈惟舟耳邊,動作稱得上一聲溫柔。
沈惟舟察覺到了秦隨把自己當小孩子一樣安撫,微微有些啞然。
眾人的爭吵愈演愈烈,秦隨似乎是在等著什麼,但卻沒有等到。
他沒什麼表情地看了一眼老神在在的蕭靖修,拉著沈惟舟,走了。
[??]
[????]
[揍嘛呀這是,就這麼走了??]
沈惟舟也十分不解:「不說點什麼嗎?」
秦隨平靜:「不說。」
有什麼必要說呢?
正如各個朝臣都有自己的政治思路和立場,不會輕易倒戈和被人說服一樣,秦隨也是不會任由別人牽著鼻子走的人。
朝堂於他而言可能就和茶樓巷弄的說書人差不多,除了說的更古板無趣也更條理專業些,幾乎沒什麼能讓秦隨做個參考之外的用途。
哦,還是有的。
給秦隨賣身打工。
「現在除了中立派還不動聲色以外剩下的朝臣大概還可以分成兩派,以兵部尚書為首的主戰派和以左丞為首的主和派,一派力主其他兩國狼子野心,該打到他們服,能撕扯下塊肉來更好;一派則是覺得秦國不應該成為眾矢之的,最多防守再反擊,不可主動進攻,必要的時候可以交好,甚至通商聯姻。」
聽著秦隨的闡述,對此不是很感興趣的沈惟舟睏倦地打了個哈欠。
「戶部尚書是主和派?」
「不,是中立派。」
那看出來了,高明的高大人就是單純愛錢,想必和王大海很有共同語言。
「那蕭相呢?像是中立派,也像是主和派,應該是中立派吧?」沈惟舟又隨口問道。
然後他得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回答。
「是主戰派。」
聽到這裡的彈幕和沈惟舟都是:?
那麼心平氣和的慈祥小老頭,剛剛都沒大聲說話,一直笑眯眯地看著眾人雞飛狗跳掐架,哪裡像個主戰派?
而且主和派的領頭人是正一品,主戰派的領頭人怎麼才是個三品尚書?蕭靖修擱裡面當吉祥物?
「沒想到?」秦隨牽著沈惟舟的手,似是沒察覺到對方的抗拒,慢慢握得更緊,直至青年放棄般地反握住他的手,「昭昭覺得,除去中立派不談,如果我要在剩下的兩方人馬中端水找到平衡點,以達成自己的目的,該如何論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