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頁
「晏知善?」
話音落了,文老堂主和端王竟都回首瞧著她。
端王輕笑,「好個晏知善。」
文澤則是一派嚴肅地從腰間取了銀針,翻出乾糧,仔細地挨個扎進去。
竟是在用銀針試毒!
可翻了兩袋都是好的,他又執拗著往後頭的驢車找去。
晏知善的家丁瞧在眼裡,臉都綠成水鬼,大叫道:「你們是何用意!公子耗費巨大心力,才在兩日內找到這些可用之糧,你們竟疑心他下毒!」
眼看就要吵嚷起來,周沉這才按住文澤握有銀針的手,同時,趙士謙也拿出「京兆府慣例」將晏知善的家丁們好言搪塞過去。
文澤怒視周沉,卻見後者並無追查之意,便氣鼓鼓地扭身坐回診堂。
面色猶有幾分憤懣,也不知他與晏府究竟有何仇怨。
心中好奇,可嘴上哪敢言語。吟風只低著頭在隱隱的火藥味里拿起大鐵勺,攪動著鐵鍋里的融雪。
待柴火穩穩燃了起來,診堂那邊的文澤,看上去也漸漸消氣。
趁粥棚跟前等著的鄉民還不算多時,吟風墊著腳小心翼翼地走到診堂,朝文澤作揖。
她恭敬極了,正是為前日出言不遜的事道歉:「文老堂主,小女前日讓陶二小姐尋離家近些的大夫作師父,實屬僭越。還請……」
文澤神情放鬆,抬筆揮了揮,難得露出一臉慈祥的笑容:「老夫怎會和你一個小女子計較呢!」
筆尖上的墨點當即就隨他動作灑落在了身側的陶玉笛身上……
文澤一聲「哎喲」,唱戲似得黑了臉,反倒責怪起陶玉笛:「嘖,好好的大活人杵在這作甚?藥材都清點好了?」
陶玉笛忍氣吞聲,都顧不上用絹布擦拭墨點,便去清點起那十幾箱藥材來。
再轉頭回來,文澤又變了臉,沖吟風笑得相當慈祥:「去忙吧孩子,不必在意那些小事!」
附近聽說消息的鄉民正紛至沓來,沒一會兒,便在粥棚外排起了長隊。
吟風再耽誤不得,回到鍋前,兢兢業業地重新熬煮起粥食來。
麥仁粥里混上提前磨好的雜豆粉,豆糊連著清粥一起,濃稠不少。
受饑寒困擾的鄉民們並不介意這雜豆麥仁粥狀若泥漿的顏色,也不覺得這淡淡的豆腥味有何不妥。
熱乎乎的粥食,黏著喉嚨,貼著胃壁,便能順溜到心尖兒上。
舒服又妥帖。
領了粥食,旁邊還有人遞來一塊白麵餅子。
許多人都捨不得吃,只掰些碎末扔進嘴巴里慢慢里咽下。剩下的,則是藏進袖口,留待日後再吃。
再接過半匹麻布,煨在懷中,心裡籌謀著該補衣服上的哪個洞……想得眼淚都要滾落。
末了,才看見濟善堂搭在粥棚邊上的診堂。
眾鄉民頗為猶豫。
許是瞧著文老堂主的神情太多可怖,更怕自己付不起藥錢,排在前列的十幾名鄉民都未敢踏進診堂半步。
直至有個眼花的老伯,將診堂里文老堂主的小桌當作是喝粥、休息用的,便搖搖晃晃著坐了下來。
鄉民們親眼看文澤瞧了脈,又給老伯抓了三服藥,還吩咐藥童現煮了一罐湯藥,竟都分文不取。
這才陸續有人敢踏進診堂。
鄉民們歡喜著撒下熱淚,不厭其煩地稱讚吟風煮的粥食可口,一遍遍朝他們道謝。
待臨近正午,遠處來的鄉民也逐漸多了起來,粥棚外的隊伍人擠人,排得越髮長了。
周沉慣是操心的性子。
鄉民們人擠人,若是中間有個誰不慎滑到,怕是會牽連更多的人。
他朝吟風等人示意後,便將分發布匹的任務暫給了別人。自己則從隊首開始,一遍遍勸戒鄉民們站得松活些、莫要推搡等話。
雪地難行,花了許久時間他才瞧見隊末的情況。
遠處還有零星的人冒著風雪趕來,見周沉穿著亮眼的緋色官袍,便畏畏縮縮著問他,「官老爺,前頭還剩的有粥食嗎?」
周沉伸手攙扶,「還有的,只是要多等上一會兒。」
那鄉民瞧面相是個二三十歲的青年,只是身材矮小,餓得面黃肌瘦。聽到這話,他終於喜上眉梢,仰頭張望著隊伍最前頭的粥棚。
山林里,風雪飄搖的小路上還有在趕路的人。
周沉遠遠望去,瞧見一名約莫六旬的老者,他衣著單薄,頭髮花白,撐著根桑木拐杖走來。
對方也看見了周沉。
緋袍……
老者身形一滯,趕路的步子也停了下來。
周沉以為他是行累了,便想過去幫襯著。
還未抬腳,就見那老者扭臉轉身過去,朝著來時的方向逃也似得一路小跑起來。
周沉鎖起眉頭,心道不妥。
將要追出時,手肘竟被方才那排隊的鄉民拉住,他壓低聲音,急切道:「官爺您別去!那人是瘋子,村子裡頭都傳他殺……」
話說到一半,那老者離去的山林小路便傳來一聲痛苦的悶哼。周沉顧不上同此人言語,便朝老者急切追去。
桑木拐杖失落在旁,老者捂著傷腿,面目猙獰地忍著慘叫。
儘管如此,那老者還在掙扎著抱住樹幹,艱難地爬起身體。
一遍不行,又來第二遍。
可接連兩次,都是站到半截,又重重摔落下去。直至第三次,周沉的手臂終於牢牢扶住了老者。
話音落了,文老堂主和端王竟都回首瞧著她。
端王輕笑,「好個晏知善。」
文澤則是一派嚴肅地從腰間取了銀針,翻出乾糧,仔細地挨個扎進去。
竟是在用銀針試毒!
可翻了兩袋都是好的,他又執拗著往後頭的驢車找去。
晏知善的家丁瞧在眼裡,臉都綠成水鬼,大叫道:「你們是何用意!公子耗費巨大心力,才在兩日內找到這些可用之糧,你們竟疑心他下毒!」
眼看就要吵嚷起來,周沉這才按住文澤握有銀針的手,同時,趙士謙也拿出「京兆府慣例」將晏知善的家丁們好言搪塞過去。
文澤怒視周沉,卻見後者並無追查之意,便氣鼓鼓地扭身坐回診堂。
面色猶有幾分憤懣,也不知他與晏府究竟有何仇怨。
心中好奇,可嘴上哪敢言語。吟風只低著頭在隱隱的火藥味里拿起大鐵勺,攪動著鐵鍋里的融雪。
待柴火穩穩燃了起來,診堂那邊的文澤,看上去也漸漸消氣。
趁粥棚跟前等著的鄉民還不算多時,吟風墊著腳小心翼翼地走到診堂,朝文澤作揖。
她恭敬極了,正是為前日出言不遜的事道歉:「文老堂主,小女前日讓陶二小姐尋離家近些的大夫作師父,實屬僭越。還請……」
文澤神情放鬆,抬筆揮了揮,難得露出一臉慈祥的笑容:「老夫怎會和你一個小女子計較呢!」
筆尖上的墨點當即就隨他動作灑落在了身側的陶玉笛身上……
文澤一聲「哎喲」,唱戲似得黑了臉,反倒責怪起陶玉笛:「嘖,好好的大活人杵在這作甚?藥材都清點好了?」
陶玉笛忍氣吞聲,都顧不上用絹布擦拭墨點,便去清點起那十幾箱藥材來。
再轉頭回來,文澤又變了臉,沖吟風笑得相當慈祥:「去忙吧孩子,不必在意那些小事!」
附近聽說消息的鄉民正紛至沓來,沒一會兒,便在粥棚外排起了長隊。
吟風再耽誤不得,回到鍋前,兢兢業業地重新熬煮起粥食來。
麥仁粥里混上提前磨好的雜豆粉,豆糊連著清粥一起,濃稠不少。
受饑寒困擾的鄉民們並不介意這雜豆麥仁粥狀若泥漿的顏色,也不覺得這淡淡的豆腥味有何不妥。
熱乎乎的粥食,黏著喉嚨,貼著胃壁,便能順溜到心尖兒上。
舒服又妥帖。
領了粥食,旁邊還有人遞來一塊白麵餅子。
許多人都捨不得吃,只掰些碎末扔進嘴巴里慢慢里咽下。剩下的,則是藏進袖口,留待日後再吃。
再接過半匹麻布,煨在懷中,心裡籌謀著該補衣服上的哪個洞……想得眼淚都要滾落。
末了,才看見濟善堂搭在粥棚邊上的診堂。
眾鄉民頗為猶豫。
許是瞧著文老堂主的神情太多可怖,更怕自己付不起藥錢,排在前列的十幾名鄉民都未敢踏進診堂半步。
直至有個眼花的老伯,將診堂里文老堂主的小桌當作是喝粥、休息用的,便搖搖晃晃著坐了下來。
鄉民們親眼看文澤瞧了脈,又給老伯抓了三服藥,還吩咐藥童現煮了一罐湯藥,竟都分文不取。
這才陸續有人敢踏進診堂。
鄉民們歡喜著撒下熱淚,不厭其煩地稱讚吟風煮的粥食可口,一遍遍朝他們道謝。
待臨近正午,遠處來的鄉民也逐漸多了起來,粥棚外的隊伍人擠人,排得越髮長了。
周沉慣是操心的性子。
鄉民們人擠人,若是中間有個誰不慎滑到,怕是會牽連更多的人。
他朝吟風等人示意後,便將分發布匹的任務暫給了別人。自己則從隊首開始,一遍遍勸戒鄉民們站得松活些、莫要推搡等話。
雪地難行,花了許久時間他才瞧見隊末的情況。
遠處還有零星的人冒著風雪趕來,見周沉穿著亮眼的緋色官袍,便畏畏縮縮著問他,「官老爺,前頭還剩的有粥食嗎?」
周沉伸手攙扶,「還有的,只是要多等上一會兒。」
那鄉民瞧面相是個二三十歲的青年,只是身材矮小,餓得面黃肌瘦。聽到這話,他終於喜上眉梢,仰頭張望著隊伍最前頭的粥棚。
山林里,風雪飄搖的小路上還有在趕路的人。
周沉遠遠望去,瞧見一名約莫六旬的老者,他衣著單薄,頭髮花白,撐著根桑木拐杖走來。
對方也看見了周沉。
緋袍……
老者身形一滯,趕路的步子也停了下來。
周沉以為他是行累了,便想過去幫襯著。
還未抬腳,就見那老者扭臉轉身過去,朝著來時的方向逃也似得一路小跑起來。
周沉鎖起眉頭,心道不妥。
將要追出時,手肘竟被方才那排隊的鄉民拉住,他壓低聲音,急切道:「官爺您別去!那人是瘋子,村子裡頭都傳他殺……」
話說到一半,那老者離去的山林小路便傳來一聲痛苦的悶哼。周沉顧不上同此人言語,便朝老者急切追去。
桑木拐杖失落在旁,老者捂著傷腿,面目猙獰地忍著慘叫。
儘管如此,那老者還在掙扎著抱住樹幹,艱難地爬起身體。
一遍不行,又來第二遍。
可接連兩次,都是站到半截,又重重摔落下去。直至第三次,周沉的手臂終於牢牢扶住了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