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頁
「義母,我沒讀過書。」
薛彩櫻自然知道,看見水笙眼睛紅了,心疼的握住了她的手,解釋道:「以前月牙也去私塾讀過書,我的意思是問你想不想去私塾?
外祖年紀大了,如今在帶元宵和粽棕,怕是沒精力教你,最主要的是你還沒啟蒙,也跟不上他們兩個。」
水笙驚訝道:「義母想讓我讀書?」
薛彩櫻給她整理了一下頭髮,笑道:「傻孩子,從你進府那天就是咱們府上的大小姐,他們三個有的,你自然也有,元宵和粽棕都在讀書,你自然也不能落下,當然了女孩子不參加科舉,不用像他們學那麼深,可總要識字才行。」
水笙明白了,可她不想去外邊的私塾。
她對京城不熟悉,也不想一個人去那麼陌生的地方面對陌生人。
猶豫道:「我不想去私塾。」
薛彩櫻為難了:「外祖沒精力,而十五還小,想等他一起啟蒙也不成……」
正在薛彩櫻犯難的時候,粽棕忽然從門外沖了進來:「娘,你怎麼沒想到我?」
薛彩櫻一驚:「你?」
粽棕笑道:「我怎麼不成了,我也讀了好幾年書了,別的不行,我就把我學過的東西教給水笙姐,這有什麼難的。」
反正水笙只需要先識些字,至於其他的都可以慢慢來。
薛彩櫻還真被粽棕說活絡了,不過她可不覺得粽棕能行,「你把元宵叫過來。」
薛彩櫻一開口,粽棕就明白了,他趕緊阻止:「娘,你別找我哥,我真能行。」
水笙也不想跟元宵學習,她附和道:「義母,我也覺得粽棕能行。」
薛彩櫻還是遲疑,粽棕又道:「娘,你先讓我試試,如果我確定不行,你再讓我哥教唄。」
薛彩櫻想想也是,反正粽棕時間多,而且他教水笙的過程中還能再複習一遍。
實在不行,再找元宵也是一樣的。
最多再從外邊請位先生,只怕外公不願意,非強撐著把水笙的事情攬過去。
作者有話說:
趙雪窩:我這麼有錢了嗎?
薛彩櫻:賺到了!
粽棕:我成先生了。
元宵:呵!!!
第109章
家業大了,操心的事也多了,薛彩櫻勞神費力確保家裡所有的事情都能提前預料並且完美的解決。
可現實卻是無論你考慮的多完美,總有遺漏。
比如今天晚上趙雪窩回來一直繃著臉色,誰都不搭理,兩個孩子跟他匯報功課,他也聽得心不在焉的。
等人走了,薛彩櫻給他端了碗銀耳蓮子羹,「這是我剛熬得,你嘗嘗。」
趙雪窩最喜歡娘子熬得羹,他端過去大口喝了一碗,熱乎乎的熨燙著五臟六腑都舒服了,這才有了些笑模樣,「好喝。」
薛彩櫻順勢問道:「今天不高興?是不是城裡出了什麼事?」
趙雪窩猶豫道:「那倒沒有,是兩個孩子的事。」
薛彩櫻納悶道:「你都沒見他們,對了,就剛見了一會兒,他們沒好好學習,惹你生氣了?」
趙雪窩將喝完的粥碗放旁邊,回道:「沒有,是今天皇上接到了國子監的摺子,說是國子監學子太多了,今年暫停招生一年。」
薛彩櫻心裡一涼:「那咱家孩子怎麼辦?」
趙雪窩嘆了口氣:「粽棕還小,晚一年兩年沒事,可元宵大了,家裡雖然有外公,可和國子監還是不一樣,實在不行就送城裡的書院吧。」
城裡的書院就是雨生讀書的地方。
和京城在兩個方向。
雖然也很好,可離京城遠,除非放長假才能回來。
元宵才十歲,薛彩櫻捨不得他去那麼遠的地方。
「皇上怎麼說?」
趙雪窩如實回道:「皇上說考慮考慮。」
薛彩櫻不清楚國子監的情況,問道:「那國子監到底有多少人了,怎麼忽然就不招學生了?」
趙雪窩也不清楚具體的人數:「聽說是中進士的少,每年都有新人往裡進,這一來二去的學子就多了,我聽人說還有在裡邊讀了二十多年書的。」
薛彩櫻嚇了一跳:「不是吧,那家裡的事不管了?」
趙雪窩:「可能都是貴族子弟,家裡不差錢,反正讀書又不是壞事,就一直讀。」
薛彩櫻:「那這樣的人再考中進士的機會有多大?」
趙雪窩不清楚。
薛彩櫻又問:「那隻要考不中的就一直可以留在書院?」
趙雪窩:「我聽說好像是沒中舉人的可以一直留下,中了舉人沒中進士的有三次機會,一次機會是三年,三次機會也九年了。」
薛彩櫻想不明白:「那不是舉人都有做官的機會嗎,為什麼非要執著進士?」
趙雪窩沒考過科舉,可想不通讀書人的心思:「這就要問雨生了。」
薛彩櫻又問:「那連舉人都不中,卻一直留在書院讀書,難道不該給個限定期限?不光自己壓力大,家裡壓力也大吧。」
趙雪窩好笑道:「確實說不通,不過這事我不懂,也不能隨便跟皇上建議,把那些沒中舉的趕出國子監,如果是往年還成,今年咱家孩子報名了,就算沒有私心也有私心了。」
薛彩櫻明白這裡邊的事情,勸道:「算了,這事還是等皇上定吧,不過如果方便,你倒可以跟皇上提一嘴,也不用說的太直接,皇上自有自己的想法,一年不招生,也不只關係到咱家孩子,這國家需要人才,斷了一年,影響很大呢。」
薛彩櫻自然知道,看見水笙眼睛紅了,心疼的握住了她的手,解釋道:「以前月牙也去私塾讀過書,我的意思是問你想不想去私塾?
外祖年紀大了,如今在帶元宵和粽棕,怕是沒精力教你,最主要的是你還沒啟蒙,也跟不上他們兩個。」
水笙驚訝道:「義母想讓我讀書?」
薛彩櫻給她整理了一下頭髮,笑道:「傻孩子,從你進府那天就是咱們府上的大小姐,他們三個有的,你自然也有,元宵和粽棕都在讀書,你自然也不能落下,當然了女孩子不參加科舉,不用像他們學那麼深,可總要識字才行。」
水笙明白了,可她不想去外邊的私塾。
她對京城不熟悉,也不想一個人去那麼陌生的地方面對陌生人。
猶豫道:「我不想去私塾。」
薛彩櫻為難了:「外祖沒精力,而十五還小,想等他一起啟蒙也不成……」
正在薛彩櫻犯難的時候,粽棕忽然從門外沖了進來:「娘,你怎麼沒想到我?」
薛彩櫻一驚:「你?」
粽棕笑道:「我怎麼不成了,我也讀了好幾年書了,別的不行,我就把我學過的東西教給水笙姐,這有什麼難的。」
反正水笙只需要先識些字,至於其他的都可以慢慢來。
薛彩櫻還真被粽棕說活絡了,不過她可不覺得粽棕能行,「你把元宵叫過來。」
薛彩櫻一開口,粽棕就明白了,他趕緊阻止:「娘,你別找我哥,我真能行。」
水笙也不想跟元宵學習,她附和道:「義母,我也覺得粽棕能行。」
薛彩櫻還是遲疑,粽棕又道:「娘,你先讓我試試,如果我確定不行,你再讓我哥教唄。」
薛彩櫻想想也是,反正粽棕時間多,而且他教水笙的過程中還能再複習一遍。
實在不行,再找元宵也是一樣的。
最多再從外邊請位先生,只怕外公不願意,非強撐著把水笙的事情攬過去。
作者有話說:
趙雪窩:我這麼有錢了嗎?
薛彩櫻:賺到了!
粽棕:我成先生了。
元宵:呵!!!
第109章
家業大了,操心的事也多了,薛彩櫻勞神費力確保家裡所有的事情都能提前預料並且完美的解決。
可現實卻是無論你考慮的多完美,總有遺漏。
比如今天晚上趙雪窩回來一直繃著臉色,誰都不搭理,兩個孩子跟他匯報功課,他也聽得心不在焉的。
等人走了,薛彩櫻給他端了碗銀耳蓮子羹,「這是我剛熬得,你嘗嘗。」
趙雪窩最喜歡娘子熬得羹,他端過去大口喝了一碗,熱乎乎的熨燙著五臟六腑都舒服了,這才有了些笑模樣,「好喝。」
薛彩櫻順勢問道:「今天不高興?是不是城裡出了什麼事?」
趙雪窩猶豫道:「那倒沒有,是兩個孩子的事。」
薛彩櫻納悶道:「你都沒見他們,對了,就剛見了一會兒,他們沒好好學習,惹你生氣了?」
趙雪窩將喝完的粥碗放旁邊,回道:「沒有,是今天皇上接到了國子監的摺子,說是國子監學子太多了,今年暫停招生一年。」
薛彩櫻心裡一涼:「那咱家孩子怎麼辦?」
趙雪窩嘆了口氣:「粽棕還小,晚一年兩年沒事,可元宵大了,家裡雖然有外公,可和國子監還是不一樣,實在不行就送城裡的書院吧。」
城裡的書院就是雨生讀書的地方。
和京城在兩個方向。
雖然也很好,可離京城遠,除非放長假才能回來。
元宵才十歲,薛彩櫻捨不得他去那麼遠的地方。
「皇上怎麼說?」
趙雪窩如實回道:「皇上說考慮考慮。」
薛彩櫻不清楚國子監的情況,問道:「那國子監到底有多少人了,怎麼忽然就不招學生了?」
趙雪窩也不清楚具體的人數:「聽說是中進士的少,每年都有新人往裡進,這一來二去的學子就多了,我聽人說還有在裡邊讀了二十多年書的。」
薛彩櫻嚇了一跳:「不是吧,那家裡的事不管了?」
趙雪窩:「可能都是貴族子弟,家裡不差錢,反正讀書又不是壞事,就一直讀。」
薛彩櫻:「那這樣的人再考中進士的機會有多大?」
趙雪窩不清楚。
薛彩櫻又問:「那隻要考不中的就一直可以留在書院?」
趙雪窩:「我聽說好像是沒中舉人的可以一直留下,中了舉人沒中進士的有三次機會,一次機會是三年,三次機會也九年了。」
薛彩櫻想不明白:「那不是舉人都有做官的機會嗎,為什麼非要執著進士?」
趙雪窩沒考過科舉,可想不通讀書人的心思:「這就要問雨生了。」
薛彩櫻又問:「那連舉人都不中,卻一直留在書院讀書,難道不該給個限定期限?不光自己壓力大,家裡壓力也大吧。」
趙雪窩好笑道:「確實說不通,不過這事我不懂,也不能隨便跟皇上建議,把那些沒中舉的趕出國子監,如果是往年還成,今年咱家孩子報名了,就算沒有私心也有私心了。」
薛彩櫻明白這裡邊的事情,勸道:「算了,這事還是等皇上定吧,不過如果方便,你倒可以跟皇上提一嘴,也不用說的太直接,皇上自有自己的想法,一年不招生,也不只關係到咱家孩子,這國家需要人才,斷了一年,影響很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