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再對那些認同國-家中靠北的國-家採取護膚品門店關停計劃,給這些國-家的群眾擺兩條路,一是繼續用之前用的那種又厚又油膩還沒什麼效果的膏霜,二是去其它國-家的門店購買,畢竟歐盟內部是互通的,只是跑老遠去購買有些費事而已。

  這裡關幾個店,那裡關幾個點,砍掉60%的門店還是不難的。

  砍完門店之後,就該砍產能了。

  陶嬌杏很清楚,歐盟要的不是她關閉60%的門店,要的是萬物集團的產品退出60%的市場,她這種做法屬於『治標不治本』的。

  可如果真的退出60%的市場,那這麼多的產能該銷往哪裡?

  歐盟可是代表中高端市場的,她就算把這些東西轉移去非洲市場,非洲兄弟們也消費不起啊……

  陶嬌杏仔細捋了捋自己手頭的籌碼,東西好,價格不算太貴。

  可如果歐盟真要鐵了心地禁,萬物集團有招架之力嗎?

  沒有。

  甚至一點勝算都沒有。

  她能做的,只能是用捨棄歐洲60%市場來送歐盟政-府一場『劇痛』。

  她相信,好的產品,能夠留住消費者的心。至於別的,只能聽天由命了。

  ——————

  將她對海外事業的調整意見發給萬物集團的海外事業部,陶嬌杏立馬就在萬物集團內部開啟了新一輪的改革。

  唯有不斷改革,保證萬物集團的技術先進性、對市場的敏銳感知度,這樣才能保證萬物集團不被時代的車輪碾碎成灰。

  陶嬌杏反省了一下自個兒,她在追尋先進技術的途中,已經忘記了初心。

  她當初建『東北牧場』的目的,可是要為全國人民的喝奶安全保駕護航的,建漁獲食品廠也是,怎麼現在就忘了那些偏遠落後地區了呢?

  她知道非洲兄弟們消費不起萬物集團旗下的中高端產品,可是在國內,消費得起那些中高端產品的人也不多,大多都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以及一些內陸的城市。

  萬物集團在鄉鎮的銷售量主要還是靠食品類和一些基礎日化品撐著,電子產品根本賣不動。

  「要是能把鄉鎮市場挖掘出來,作為承接這些原本打算流入歐洲市場的產品,那萬物集團的燃眉之急就解了。」陶嬌杏心道。

  可燃眉之急之所以叫燃眉之急,正是因為急到火燒眉毛了,根本不會留給萬物集團開發國內鄉鎮市場的時間。

  更何況,想讓鄉鎮人群也消費得起產品,首先得讓鄉鎮人群兜里有錢了,收入提高了,不然一切都是空談。

  沒錢拿什麼消費?拿草紙嗎?

  陶嬌杏在紙上寫下了『助農』二字,心裡也有了一個大致清晰的想法——去首都一趟,看能不能把供銷總社買下來。

  供銷總社如今在市場中的存在感越來越低了,雖然還沒倒閉,但營業額已經低到了令人髮指的程度,哪怕是在鄉鎮,大家也喜歡去林立的小賣部等購買東西,畢竟那裡東西時髦、花樣多,價格也不會比供銷社貴多少……

  回想當初,『特級奶粉』想進供銷總社,還得排隊等指標等名額,哪怕有首都國貿大廈的背書也不能插隊。

  那會兒的供銷總社多高高在上啊,如今卻是幾乎就靠著銷售萬物集團的產品維繫日常收入了,這還是因為萬物集團沒開拓批發零售渠道,國內的食品、日化以及種子銷售都是交給供銷總社去統籌統分的。

  陶嬌杏打算往首都一趟,爭取能把供銷總社從國營企業買下來,變成萬物集團的一份子。

  藉助供銷總社在全國的『供銷網絡』來開展助農計劃,遴選各地的優質經濟作物以及家禽家畜,召集萬物集團內部的專業人才去各地進行實地考察與研究,做一整套面向全國各地的『助農方案』出來。

  煙市的蘋果好,那就利用供銷總社大收特收煙臺的蘋果,並推進蘋果種植與收穫的科學化、現代化,爭取讓煙市全境的農民都能靠著種蘋果發家致富,起碼得買得起『明月手機』。

  懷山的鐵棍山藥好,那就在懷山當地建設鐵棍山藥加工廠,新鮮的山藥賣給附近的,距離太遠的地方運過去擔心變質,那就做成山藥干或者是山藥汁、山藥飲料、山藥牛奶,好東西值得走入千家萬物,值得走上全國人民的餐桌。

  ……

  華夏大地,地大物博,哪裡沒有點好東西?

  只是因為地方太大,走出當地的成本太高,許多好東西被蒙塵落灰了而已。

  ——————

  陶嬌杏看了看寫在日曆本上的日常規劃,月牙兒馬上就要高考了,果斷把同高層接洽收購供銷總社的事情甩給謝挺去做。

  她得待在家裡陪考。

  當初給過胖仔的待遇,必須不打絲毫折扣的給到月牙兒,這才是一位合格的端水大師的修養。

  手心手背都是肉,哪能厚此薄彼?

  胖仔已經去了空軍工程學院,家裡就月牙兒在,陶嬌杏趕在飯點兒上,把當初問過胖仔的問題問了月牙兒,「月牙兒,你高考後想要讀啥專業?」

  月牙兒歪著頭想了想,「媽,我想學經濟。」

  陶嬌杏:「???」今年是哪一年?她是不是幻覺了?這兄妹倆咋想法還一樣呢?

  作者有話說:

  快完結啦,正文和番外分的不會特別清楚,把美好藍圖勾勒出來就完事兒,預估還有3-5萬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