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國內承接這些海外資產的城市依舊是大-連,畢竟經濟開發區那麼大,大-連市政-府給陶嬌杏開出的條件待遇也相當誘人,陶嬌杏暫時也沒有收到其它城市的邀約。

  ——————

  陶嬌杏還納悶,怎麼東北牧場和東北藥廠以及新建的東北電子廠的翅膀都被束縛在了東北這一畝三分地了?

  她原先想在東山省的煙海市和翠島市開拓版圖,將煙海市與翠島市作為與八嘎國和西八國聯繫的中轉站來著……畢竟地理位置極近,還建有海港,條件得天獨厚,奈何這兩個城市遲遲都不拋出橄欖枝來?

  陶嬌杏不想上趕著去找煙海市與翠島市,畢竟主動的人必輸無疑,被偏愛的總是有恃無恐,因而只能繼續偏愛大-連市。

  原先在陶嬌杏的計劃中,大-連市只要能滿足東北藥廠未來的發展需求就足夠了,東北電子廠是絕對不可能落戶在大-連的。

  奈何沒人主動邀請東北電子廠落戶,大-連市只能躺贏。

  ——————

  國內的消息確實是閉塞了些,很多地方的政-府機關壓根沒收到陶嬌杏親自出海收購國外優質資產的消息,就連大-連市政-府,也是在陶嬌杏將八嘎國的藥廠和護膚品廠注資整合後才收到的消息。

  等其它地方的政-府機關收到消息時,大-連市已經搭乘這股來自東北的風起飛了,經濟坐上了沖天而起的火箭般迅猛發展。

  工人階級在廠子裡賺到了優厚的工資,自然有錢消費,在大-連市擺攤的小商販們也跟著賺得腰包鼓鼓的。

  東北牧場、東北藥廠以及新建的東北電子廠生意經營得好,納的稅自然就多,大-連市財政帳目上趴著的錢跟著水漲船高,自然也就有錢在城市裡搞建設了。

  這裡規劃修一條寬敞整潔的路,那裡修一條環城高速,還要在沿海修一條海景公路,將大-連的旅遊城市屬性充分挖掘出來……

  短短几年時間,大-連就變成了『鈕鈷祿連連』,經濟發展的速度讓全國城市為之側目,連許多直轄市都落入了下風。

  ——————

  沈市眼看著遼東省老二如火如荼地發展起來,心裡那叫一個五味雜陳,遼東省政-府有心扶一把沈市,畢竟是省會城市,可大-連也是遼東的一份子,他們哪能建議陶嬌杏把大-連的產業搬回到沈市來?

  遼東省政-府開了好幾輪地會,想出一個主意來——引陶嬌杏進入遼東省的發展改革規劃局。

  直接給陶嬌杏一個正職不符合行政流程,可是憑藉陶嬌杏的影響力以及史丹福大學醫學院客座教授這份含金量十足的學歷,給陶嬌杏一個分管某一片區發展改革規劃的副職還是符合規定的。

  遼東省政-府直接下注,搭乘東北牧場、東北藥廠這幾個大型民營產業群的東風扶搖直上了。

  聽起來有些離譜,可實際情況卻丁點兒離譜都算不上。

  放到古代,偌大一個國-家的治理,全都是靠一個人拍腦袋制定呢!時代的紅利,並不會眷顧到所有人,而是先將一塊極大的蛋糕拋在少數人的頭頂上,由這些少數人嘗到甜頭、吃飽肚子之後,再將甜頭分給所有人。

  在遼東省政-府的眼中,陶嬌杏很明顯就是那個吃到了時代紅利的『天選之子』。

  遼東省的一把手與二把手親自出馬,找陶嬌杏約談了加入組織的事宜,等陶嬌杏寫了加入組織的申請書之後,以光速審批完全部流程與手續,回頭就將委任書發到了陶嬌杏手上。

  陶嬌杏分管的片區不是省政-府幫她敲定的,而是她自己選的。

  陶嬌杏考慮到將來的發展不能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走了,需要考慮連續性以及中間運輸的成本,便在大-連與沈市的中間連了一條線,選中了這條線經過的城市後,再選擇一些與這些城市臨近的城市……畫到地圖上看,就好似是從海岸線向內地定了一根釘子。

  這不是釘子,這是釘穩遼東省經濟發展的定海神針。

  ——————

  為了從八嘎國與西八國的優質資產中撿漏,陶嬌杏的步子跨得有點大,之後便是紛涌而來的各種問題。

  為了將撿漏到的資產做起來,陶嬌杏果斷放棄了繼續擴張的腳步,轉頭開始認真消化這些已經吃到肚子裡的資產。

  之前被迦樓集團卡過一次護膚品原料的脖子,陶嬌杏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狠狠地長了一次記性,這會兒再消化資產的時候,考慮的就不是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實現量產,而是如何最高效地把整個產業鏈搭建起來,從上游的原料生產製備到下游的銷售網絡構建,就如同雕花一樣,每一處都需要費心。

  有些產業鏈的構建存在技術難點,陶嬌杏也沒吝嗇錢,直接砸錢給濱海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去解決,如果濱海理工大學的專家教授們解決不了,那再去別的高校找專業的人才。

  她忙得飛起,對家裡的照料自然就少了一點,陶母和陶父這麼多年一直都幫著陶嬌杏和謝挺帶娃,倒是為陶嬌杏省了不少的後顧之憂。

  胖仔小的時候還貪玩一些,在彪子父母離婚的事兒上受了一些刺-激,突然就收斂了性子,在大-連讀幼兒園的時候就很讓人省心,老師教的字都會寫,後來讀了小學,成績也一直名列前茅,沒讓陶嬌杏怎麼費心。

  可月牙兒就沒胖仔這麼讓人省心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