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

  吳蕾教授拿著自個兒做的實驗報告就去找了科學院的院長,院長看過之後也不敢輕視這份報告, 連夜就去找了分管科學院的高層。

  高層看看自己手裡的報告, 再看看自己暖水瓶旁邊擺著的那一袋『特級奶粉』,說, 「人民群眾的眼睛果然是雪亮的。我愛人說這個奶粉助眠,還對身體好,再加上部隊那邊也陸陸續續撤了很多特-供的訂單, 指標全都用來買這個奶粉,我也跟著喝上了, 原本以為只是強身健體補充營養的, 沒想到居然真能改善智力。」

  思索良久,高層說,「還是需要保密一段時間的。開會討論一下, 爭取將這種奶粉納入到學生推薦食物清單中, 然後酌情向一些重要群體提供保障。」

  所謂的重要群體, 大抵是那些隱姓埋名為國鑄劍的人。

  這場會議並沒有像之前那商榷要不要扶持製藥產業群一樣持續很久, 僅僅是兩個小時, 就以全票贊成的壓倒性優勢通過了方案。

  之前那遲遲拿不定主意而被擱置的製藥產業群也再次拿上了會議桌。

  這份由上-海市提上來的申請方案已經沒人敢再忽視了, 畢竟東北牧場已經用很多產品證明了自己有製藥的潛力與能力。

  然後就出現了新的問題。

  製藥產業群該重點扶持哪裡?

  放眼全國,除去一些已經帶頭發展起來的資源型省份之外,其它省份都是亟待政策扶持的。

  話題回到最基礎的時候,陶嬌杏到底有沒有意願搞這個?

  如果陶嬌杏願意搞,那她更傾向於去哪裡搞這個?

  縱然坐在會議桌上的人都是一心為民為國,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立場:

  有人覺得應當優先發展東南沿海城市,進一步擴大改開的戰果。

  還有人覺得應該考慮就近原則,就將製藥產業群落戶在東北。

  也有人覺得中部一些大城市需要儘快發展起具有特色的代表性支柱產業,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出陸地樞紐的作用,也好為全國的經濟脈絡做好梳理工作。

  吵吵鬧鬧了好久,大領導聽得都煩了,索性大手一揮,「政策扶持落地下去,至於去哪裡,是人家的自由。東北牧場是民營企業,又不是國營企業,不需要我們指手畫腳。」

  「我相信東北牧場會做出最優解的。根據最新的消息,人家可不是僅局限在沈市,大-連和上-海這兩位港口城市都已經做好了產業布局,商人有商人的考量,我們尊重他們合法經商的自由。」

  ——————

  彼時的陶嬌杏正被一群老鄉們堵在家裡出不了門。

  「杏子,你幫幫二-奶奶吧!你-媽小的時候,二-奶奶還給她吃過幾個饃呢!」

  「杏子,我和謝挺的六堂姑是結拜姐妹,咱也算是沾著點親的啊!」

  「杏子,一筆寫不出兩個謝字來,你幫嬸子一把吧,這麼多的板栗賣不出去爛地里,嬸子都不想活了!」

  陶嬌杏看著這些之前幾乎沒怎麼見過的人都堵上門來攀親戚,一陣頭大,耐著性子問一個眼熟的,就她那遠房二-奶奶,「二-奶奶,這是咋了?你家也是板栗賣不出去?」

  老太太一雙老眼裡滿是濁淚,「是啊!前年有人到村里來,說什麼農業站給補助,原先十塊錢一株的板栗樹苗現在八塊就能賣,農業站每棵板栗樹給補貼兩塊錢,還說板栗樹好活,長大了年年都能結板栗,不用費心打理就能賣個好價錢,還承諾說農業站到時候會下鄉來收。」

  「我們村好多人都種了,當初都是砸鍋賣鐵買的板栗樹,眼巴巴地盼了兩年,各種肥料灌下去,眼看著板栗樹結板栗了,卻是根本沒人來收。我讓你根數去沈市打聽了一下,根本就沒有農業站這個地方,而且從種子站買板栗樹苗都只要六塊……那挨千刀的賣一株就賺兩塊!」

  陶嬌杏沉默了一下,問老太太,「二-奶奶,那你種了多少?」

  「種了兩百棵樹啊!我把棺材本都押進去了,現在從書上打下幾萬斤的板栗堆在家裡,就算我吃到死也吃不完,縣城裡遍地都是賣板栗的,價格就和白送一樣了,也是沒人買……要是賣不出去,我們明年只能把樹給鏟了種莊稼了,白瞎了兩年的時間和肥料。」

  老太太哭天搶地老淚縱橫,陶嬌杏看向其他人,問,「你們也都是家裡壓了幾萬斤板栗的?」

  有個微微面熟的嬸子臉色苦得像是剛喝了三碗黃連水一樣,「我家裡種的板栗樹多,有其它家的五六倍。」

  陶嬌杏懂了,大概是有個十萬斤以上了,不然這位面熟的嬸子也不至於愁成這樣。

  可板栗這東西……她就算買回來也沒啥用啊!

  她家裡的廠子是不少,可唯獨沒有個板栗廠。

  陶嬌杏想著婉拒了這些人,犯不著給自己找事,還可能得砸一筆錢進去,可是心頭又有些不忍,最後咬牙道:「我先買二斤板栗,讓我琢磨琢磨有沒有什麼辦法。我總不能買下這麼多板栗去餵牛吧,牛吃不吃這個另說,我們種的牧草就足夠牛吃了,犯不著花高價買。」

  面熟的嬸子把自己隨身挎著的布兜遞過來,「這哪用得著你買?我都拎來了,雖然長得個頭不算大,但味道還是不錯的,放在爐子上烤一烤,味道就特別香。」

  陶嬌杏掀開那布兜看了一眼,明白這嬸子口中的『長得個頭不算大』是什麼意思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