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立春之後還有春寒料峭引人深思的『雨水』,『雨水』之後還有貼合少女懷春心境的『驚蟄』……

  陶嬌杏將這代表二十四節氣的香膏一一介紹給梵寶格派來的人,等介紹完時,已然口乾舌燥,她喝了半杯溫水,問,「你們有沒有什麼喜歡的香味?選定香味之後,我們再來商量產品類型。」

  坐在她正對面的那位『碧昂絲』直接搖頭,「不用選,我們全部都要。」

  「不過梵寶格有一個要求,這二十四種香味的產品,不能同時出現,就按照你們的節氣來上市。不過你們需要提前把貨物都準備好,保證這些貨物在你們的節氣到來時,一定能出現在我們的展架上。」

  陶嬌杏看向之前一直都給她吹彩虹屁的那位金髮碧眼的男人,就見那人聳聳肩,指向『碧昂絲』,同陶嬌杏說,「你聽他的,我只是她的秘書兼丈夫。」

  作者有話說:

  emmmm,第三更看來是寫不完了,我明天試試能不能摸魚補,還是希望能掙扎一下三更的TAT

  第70章 芳療

  同梵寶格的商業合作細節一條一條敲定之後, 宋紅琴見陶嬌杏已經與碧昂絲過渡到了建立私交的環節,便悄悄出去給迦樓集團的人餵了顆定心丸。

  裴揚不管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還是站在迦樓集團的角度上, 都是希望這次合作能談成的。

  畢竟『嬌杏』是迦樓集團的戰友, 一同征伐世界市場, 而不是競爭對手。

  裴揚這會兒也意識到了,陶嬌杏手裡握著的好東西一點都不少, 拿出來給『美仕』用的原料說是冰山一角也毫不為過, 要不然怎麼會因為他給拎了幾次包,就拿出了新原料呢?

  裴揚立馬開始張羅破冰宴的事, 而陶嬌杏與碧昂絲也在會議室里很默契地發展起了私人關係。

  女人之間的話題, 無非就是事業、男人、以及變美。

  碧昂絲的丈夫主動拋出那句『秘書兼丈夫』,就是有意製造話題以實現關係破冰的試探, 就看陶嬌杏能不能懂。

  陶嬌杏哪能像是梵寶格這種頂級奢侈品品牌的主理人那樣懂彎彎繞繞?她只是單純地八卦。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謝挺也算她的『秘書兼丈夫』,這是她與碧昂絲的共通點。

  出於八卦的目的, 陶嬌杏接住了梵寶格集團拋出來試探的誠意,與碧昂絲的關係迅速升溫。

  碧昂絲看向她丈夫的眼神里滿是柔情蜜意, 嘴上語速飛快, 叭叭地給陶嬌杏講了她與她的丈夫從相識到相愛的經歷。

  梵寶格並非碧昂絲自己創辦的,而是從她母親手裡繼承得到的。因為家庭條件優渥的緣故,含著金湯匙出生並在古堡中長大的碧昂絲在學習方面並沒有特別多的興趣, 而她的丈夫是給她家打理花園的園丁家兒子, 從小學習成績優秀, 幾乎包圓了碧昂絲從小到大的作業。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 碧昂絲與她的丈夫也算是。

  等到二人上大學時, 碧昂絲與她的丈夫學的是相同的專業, 然而她是靠著家庭捐贈進入的頂級名校,她的丈夫靠的卻是自己考出來的成績,還在學校里建立了相當廣闊的人際關係。

  碧昂絲的母親原本還看不上這位園丁家兒子,然而閨女實在不學無術,她總不能眼睜睜地看著梵寶格就此倒閉落寞,只能答應了這門婚事。

  陶嬌杏聽得一愣一愣的,這故事不算複雜,但充滿了歐氏浪漫……陶嬌杏還以為歐式童話都是騙人的,沒想到自個兒眼前真就出現了傭人與富家千金的愛情故事。

  她心裡冒出一個想法,碧昂絲的丈夫算不算是鳳凰男?

  大概是陶嬌杏扮演得傾聽者的角色很是讓碧昂絲舒服,還沒等到陶嬌杏將這些荒誕不羈的想法壓下去,碧昂絲就又自爆了一個消息。

  「Tao~你知道我們為什麼會決定找『嬌杏』合作嗎?」

  陶嬌杏心裡還真有答案,「因為『嬌杏』的效果很好?雖然市場上有很多護膚品,宣傳也十分神奇,可是能與『嬌杏』護膚品相提並論的,我還沒有見到。」

  碧昂絲噎了一下,「我來之前還聽人說,你們華夏人最是謙虛,可是我沒在你身上看到一丁點。」

  「確實與效果相關,但真正讓我們下決心合作,並且拿出這麼多誠意的,是因為那一瓶奶油霜的香味。我母親早年為了經營梵寶格,壓力過大,導致換上了精神性疾病,幾乎拜訪了全球的頂級醫生,都沒有找到很好的治療方法。在我母親眼中,睡一個好覺是比梵寶格更奢侈的奢侈品。」

  「在使用奶油霜的那一天,我母親說她體會到了前所未有的輕鬆,當晚就睡了一個很好的覺。之後我們也試過,只有使用奶油霜的時候,我母親才會睡得那麼香,她說她的靈魂都是輕鬆的,好像一片輕飄飄的羽毛,一陣風就能吹她去見到天使與上帝。」

  聽著碧昂絲的這表述,陶嬌杏心裡汗如瀑布,可不敢用完奶牛霜就去見天使與上帝,奶油霜配不上這種重大事故,搞得好像奶油霜里添加了什麼毒-藥與致-幻-劑一樣。

  碧昂絲說,「我們家的私人醫生說,奶油霜對我母親的幫助,可能是從芳療的角度實現的心理療愈。因為體檢結果表明,我母親的身體很健康,困擾她的是精神層面。而普通藥物是無法作用到精神層面的,芳療可以。」

  陶嬌杏還是頭一次聽到『芳療』這個名詞,不過她看過《香經》,對各種不同的香味對人體的影響再清楚不過,接受起『芳療』這個舶來詞時並不覺得困難,甚至可能比造出『芳療』這個詞的人更懂芳療。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