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村支書都驚呆了,他看陶嬌杏就好像是看天上下凡的救苦救難的仙女菩薩一樣,聲音都帶著顫兒的,「老三家的,你們真要這麼多的三等地?」

  「啊?咋是三等地?」謝挺不解。

  村支書解釋說,「土地確權的時候,不是所有地都是一套標準。一人六垧地是按照二等地算的。二等地就是那些比較適宜種莊稼的耕地,原先家家戶戶分的是一等地。三等地比二等地差一些,主要是沙地、灘地、山地、還有草甸子,家家戶戶都躲著不想要這些三等地,於是三等地給的多一點。」

  「二等地是一個人六垧,三等地是一個人十二垧,翻一倍的。最後交公糧的時候不按幾等地收了,是按人頭收,一人三千斤的苞米,如果種的不是苞米,還有其他的對應指標,花生大豆小麥這些都有對應的指標的。」

  陶嬌杏眼睛一亮,這是承包的土地還能更多?

  略一琢磨,她也不好一點二等地都不要,索性道:「支書,我們家意向是兩個人的二等地,要十二垧,三個娃兒的預留地全都要三等地,三十六垧。」

  村支書生怕陶嬌杏反悔,趕緊讓書記員登記好,拿出印泥來,讓謝挺按了手印,腳板底抹油一般溜了。

  主動要三垧地的傻子很難得的,萬一這傻子後悔了咋辦?

  -------------------------------------

  耿菊花和謝挺的兩位兄弟家的意見一樣,都是要二等地,一分三等地都不要。

  耿菊花和謝秋安老夫妻倆連帶著沒出嫁的閨女謝小梅,一共三個人,登記了十八垧的二等地,謝堅和謝強家都是算上娃兒的預留指標留的地,一家三十垧。

  這從天而降的大餅砸的所有人都暈暈乎乎的。

  原本是國家的土地突然下放給各家種植,這差不多等於是國家給老百姓發錢了。尤其是在東三省這片土地上長大的人,對土地有著與生俱來的親切與執念。

  土地越多,糧食越多,日子肯定是越過越熱鬧,越過越紅火啊!

  耿菊花笑的就好像是一朵迎風綻放的秋菊,嗓門都拔高了許多,「杏子,村支書找你們登記完沒?三十垧地,真是做夢一樣啊!」

  謝挺出聲說,「媽,不是三十垧,是四十八垧。」

  耿菊花一下子就笑不出來了。

  「啥??????」

  「啥!!!!!!」

  「老三,杏子,你們要三等地了?那三等地能種個啥?種啥都長不了多少啊!」

  耿菊花的嗓門震得陶嬌杏和謝挺耳朵眼疼。

  陶嬌杏只能把自己忽悠謝挺的話再搬出來,給耿菊花畫了一通大餅,這才讓耿菊花安心。

  耿菊花恍然大悟,「杏子考慮的有道理,老三身子有傷,種那麼多地確實吃不消,搞養殖挺好的。」

  「杏子,你放心養牛,讓你爹閒的時候過來幫你們養牛,媽騎自行車給你們賣牛奶。好多人都同媽說也想買牛奶呢,可咱家那牛犢子產的奶就那麼點兒,哪裡夠?多養幾頭就夠了。」

  耿菊花回頭把陶嬌杏和謝挺的決定同老爺子謝秋安說了,老爺子雖然覺得這老三夫妻倆是在瞎鬧,可是也知道謝挺的身子有傷做不了太多的農活兒,而且陶嬌杏說的也有那麼三兩分道理,只能捏著鼻子認下。

  縣城派來搞土地確權的人沒讓村里人翹著脖子等太久,第二天上午就來了。

  這次分地是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除了宅基地和路基地之外,基本上都給分成了三等地和二等地。

  想要二等地的人擠破頭,要三等地的人寥寥無幾。

  陶嬌杏和謝挺夫妻倆這主動要了三十六垧三等地的人就好像是站在雞群里的鶴,土地確權的人心裡對這倆夫妻讚揚中帶著些許的同情,分地的時候自然就偏頗了不少,甭管是二等地還是三等地,都是挑的最好的,還給選了一塊兒連在一起的。

  第7章 同行?

  所有人都想要二等地不想要三等地,可二等地哪有那麼多?三等地給誰不給誰?這就需要一碗水端平了。

  家家戶戶都別想只要二等地,三等地該分也得分,而且是平均分,誰都別想占國家的便宜。

  要是分的不公平一點,村里人都會大鬧一場,搞土地確權的人不得不做了回端水大師。

  端水大師的最終結果,就是好多人家的地都是東一塊西一塊,至少都是兩三塊地。

  像陶嬌杏和謝挺這樣直接分到連成一大片的人家不是很少,而是根本沒有。

  不過上頭也沒把老百姓的路給堵死,還是允許私下交換地的,老百姓為了種的地挨得近一點,私下裡想換地也合情合理,沒有違反上頭的規定,搞土地確權的人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忙完這邊就去其它村里忙活去了。

  搞土地確權的人一走,陶嬌杏的注意力就放到了仿真區上。

  果然不出她所料,仿真區內又解鎖了很大一片面積,就連流經她家那一大片地中間的一段琥牢河都能完整採集了,在琥牢山上分到的那一塊山地也能完全採集。

  但也有壞消息,因為琥牢山外圍的山地屬於三等地,也劃分給了各家各戶,成為了別人家的地,陶嬌杏沒法兒再採集了,只有琥牢山深處那些沒被劃分的深山老林,才能繼續採集。

  陶嬌杏首先就把草甸子裡的草給採集了一輪,又在仿真區里買了兩千塊的牛。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