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頁
李麗質從一個衣裝料子上等的人那兒知道了他們逃跑的原因,原來楊玄為了湊足軍費,每到一城,便會逼著當地的人們上交家財。下至小康之家,上至地方鄉紳財主,皆是苦不堪言。
楊玄打著解救眾生,造福百姓的名頭作亂,起初口口聲聲說是為了人民。可人民不止有身無分文,家徒四壁的人,也有努力勞作,辛苦攢錢過上更好生活的人。
可見楊玄的口號是多麼的虛偽而又蒼白無力,李麗質搖著頭想。
第23章 亂象
第三天下午,符水之畔終於迎來了真正的主角。
只見一隊士兵悄無聲息地從符水對岸偷偷地渡到河陽這邊的岸來。
他們帶著斗笠,身披蓑衣,把自己打扮成漁夫的樣子。乘著一艘艘小筏子,還裝模作樣地在筏子一頭放上一個魚簍。
他們先是漫不經心地在符水上划了一會兒,不時還把漁網往空中用力一拋,又墜入水中。看起來比真正的漁夫還要賣力。
他們裝作一副散漫的樣子,好似真的沒有任何目的,只是來河上打一船魚罷了——若不是有些動作用力過猛,還真叫人不曾懷疑。
下午的酷暑慢慢散去,天幕染上了一層漸變的橘黃。他們才收起漁網,緩緩向河陽那畔駛去,仿佛尋常滿載而歸的漁夫一般,準備回家享受涼茶炊飯,天倫之樂。
他們固定好船,提著漁網,登上岸邊。眼睛開始似有似無地往四處瞟著。
這時的河陽城,十分寧靜,甚至沒有什麼煙火氣息。
臨近夕陽時分,城中的家家戶戶本應點燃柴火,開鍋做飯。不一會兒,便會有飯菜的香氣傳來,還有房屋上方飄過的縷縷炊煙。
往常的河陽,上方天空定然是一片灰白的煙霧,那正是從家家戶戶的煙囪飄出來的。
今天的天空,卻一片澄淨,透明得可以隱隱看到還未完全出現的微弱發著亮光的星子。
這隊人內心不禁有點疑惑。他們繼續往河陽城的方向走去,過了一會兒,便看到有一個瘦弱的書生,提著自己的行囊,慌慌張張地往河陽城相反的方向走去。
說是「走」,用「跑」形容似乎更為貼切,只是他看上去走不快罷了。
這隊人叫住那個書生:「你這是往哪裡走呀?」
書生聽到他們的聲音,嚇得腿猛地一抖,差點跌倒在地。
聽到他們說的話,他並沒有停下腳步,反而加快速度向前衝著,那跌跌撞撞的樣子真叫人擔心他會摔倒。
「站住!」這隊人大喝道:「問你話呢,跑什麼跑。」
於是那書生只好像個小鵪鶉一樣,戰戰兢兢地移過來,看到他們後哭喪著一張臉道:「小生什麼都沒做,眾位大哥放過我吧。」
「說什麼呢,我問你話,你來答。」這隊人中的領頭者打斷他的話。
書生連聲道「是。」身子不由得抖如篩糠。
從書生的話中,這隊人得知河陽城中知曉了大軍壓境的消息後,已是人心惶惶,紛紛出走避難。
但領頭者還是有幾分懷疑:「你們河陽不是北方重鎮嗎,平時兵戈之事理應見得不少,為何這次如此慌亂。」
書生聲音中帶著哭腔道:「大哥,我們平時也只是一個前線的後勤保障地而已,哪見過真刀真槍的戰爭。大梁邊境這些年來基本安定,就是突厥,也未曾逼近過我河陽城啊。」
「不要怪我膽子小,我看這次這邊兵員懈怠,士氣低落,定是贏不了楊玄的。萬一主將堅持寧死不降,豈不是要滿城民眾為此陪葬。」
「我十年寒窗苦讀,家人傾心培養,只為功成名就的那一天,要是死在了一場叛亂中,豈不是可惜。所以這危急關頭,我便只好自謀生路了。」
那領頭人看書生一番作態,語聲泣泣,情真意切,不似作假。便放他離開了。
書生得以脫身,連忙扯著行囊,飛速離開,雖走得趔趔趄趄,但速度不改,仿佛背後有什麼可怕的凶獸追著他。
那隊人看到書生這慌亂的樣子,更是對他的話信了幾分,這城中如今怕已是一片兵荒馬亂的景象了。
他們繼續往前走,不一會兒,又經過一家幾口。一對夫婦帶著一兒一女,坐在一個驢車上。
這些假扮的漁夫上前攔住他們問道:「你們這又是去哪裡?」
「還能去哪,自然是帶著一家老小去逃命。」那一家中的男人苦著臉對他們說:「要不然,留在這裡等死?」他的目光中充滿著恐懼。
「大兄弟,求你讓讓路,我們時間不多了,還帶著兩個孩子哩,走不快。」男人懇求道。
領頭人做了一個手勢,這隊真實身份是士兵的人讓開了路。望著漸漸遠去的一家四口,他心裡的猜測證實了九成。
此刻,隨著天色漸晚,從河陽方向逃來的人越來越多。這些人或攜家帶口,行李盈車;或獨自一人,輕裝上陣。但均是一副慌亂急切的樣子,甚至可以說,是慌不擇路。
領頭人滿意地笑了笑,下達了返回的命令。他要馬上把最新情報上報給主公,這回,他的功勞可是板上釘釘地跑不了了。
——————
符水對岸20里處,駐紮著五萬大軍,岸邊密密麻麻地扎滿了營帳。
主帳內,楊玄正意氣風發地和各位將領談論著。昨日,他的弟弟楊善從遠方趕來,特意來協助他。
楊玄打著解救眾生,造福百姓的名頭作亂,起初口口聲聲說是為了人民。可人民不止有身無分文,家徒四壁的人,也有努力勞作,辛苦攢錢過上更好生活的人。
可見楊玄的口號是多麼的虛偽而又蒼白無力,李麗質搖著頭想。
第23章 亂象
第三天下午,符水之畔終於迎來了真正的主角。
只見一隊士兵悄無聲息地從符水對岸偷偷地渡到河陽這邊的岸來。
他們帶著斗笠,身披蓑衣,把自己打扮成漁夫的樣子。乘著一艘艘小筏子,還裝模作樣地在筏子一頭放上一個魚簍。
他們先是漫不經心地在符水上划了一會兒,不時還把漁網往空中用力一拋,又墜入水中。看起來比真正的漁夫還要賣力。
他們裝作一副散漫的樣子,好似真的沒有任何目的,只是來河上打一船魚罷了——若不是有些動作用力過猛,還真叫人不曾懷疑。
下午的酷暑慢慢散去,天幕染上了一層漸變的橘黃。他們才收起漁網,緩緩向河陽那畔駛去,仿佛尋常滿載而歸的漁夫一般,準備回家享受涼茶炊飯,天倫之樂。
他們固定好船,提著漁網,登上岸邊。眼睛開始似有似無地往四處瞟著。
這時的河陽城,十分寧靜,甚至沒有什麼煙火氣息。
臨近夕陽時分,城中的家家戶戶本應點燃柴火,開鍋做飯。不一會兒,便會有飯菜的香氣傳來,還有房屋上方飄過的縷縷炊煙。
往常的河陽,上方天空定然是一片灰白的煙霧,那正是從家家戶戶的煙囪飄出來的。
今天的天空,卻一片澄淨,透明得可以隱隱看到還未完全出現的微弱發著亮光的星子。
這隊人內心不禁有點疑惑。他們繼續往河陽城的方向走去,過了一會兒,便看到有一個瘦弱的書生,提著自己的行囊,慌慌張張地往河陽城相反的方向走去。
說是「走」,用「跑」形容似乎更為貼切,只是他看上去走不快罷了。
這隊人叫住那個書生:「你這是往哪裡走呀?」
書生聽到他們的聲音,嚇得腿猛地一抖,差點跌倒在地。
聽到他們說的話,他並沒有停下腳步,反而加快速度向前衝著,那跌跌撞撞的樣子真叫人擔心他會摔倒。
「站住!」這隊人大喝道:「問你話呢,跑什麼跑。」
於是那書生只好像個小鵪鶉一樣,戰戰兢兢地移過來,看到他們後哭喪著一張臉道:「小生什麼都沒做,眾位大哥放過我吧。」
「說什麼呢,我問你話,你來答。」這隊人中的領頭者打斷他的話。
書生連聲道「是。」身子不由得抖如篩糠。
從書生的話中,這隊人得知河陽城中知曉了大軍壓境的消息後,已是人心惶惶,紛紛出走避難。
但領頭者還是有幾分懷疑:「你們河陽不是北方重鎮嗎,平時兵戈之事理應見得不少,為何這次如此慌亂。」
書生聲音中帶著哭腔道:「大哥,我們平時也只是一個前線的後勤保障地而已,哪見過真刀真槍的戰爭。大梁邊境這些年來基本安定,就是突厥,也未曾逼近過我河陽城啊。」
「不要怪我膽子小,我看這次這邊兵員懈怠,士氣低落,定是贏不了楊玄的。萬一主將堅持寧死不降,豈不是要滿城民眾為此陪葬。」
「我十年寒窗苦讀,家人傾心培養,只為功成名就的那一天,要是死在了一場叛亂中,豈不是可惜。所以這危急關頭,我便只好自謀生路了。」
那領頭人看書生一番作態,語聲泣泣,情真意切,不似作假。便放他離開了。
書生得以脫身,連忙扯著行囊,飛速離開,雖走得趔趔趄趄,但速度不改,仿佛背後有什麼可怕的凶獸追著他。
那隊人看到書生這慌亂的樣子,更是對他的話信了幾分,這城中如今怕已是一片兵荒馬亂的景象了。
他們繼續往前走,不一會兒,又經過一家幾口。一對夫婦帶著一兒一女,坐在一個驢車上。
這些假扮的漁夫上前攔住他們問道:「你們這又是去哪裡?」
「還能去哪,自然是帶著一家老小去逃命。」那一家中的男人苦著臉對他們說:「要不然,留在這裡等死?」他的目光中充滿著恐懼。
「大兄弟,求你讓讓路,我們時間不多了,還帶著兩個孩子哩,走不快。」男人懇求道。
領頭人做了一個手勢,這隊真實身份是士兵的人讓開了路。望著漸漸遠去的一家四口,他心裡的猜測證實了九成。
此刻,隨著天色漸晚,從河陽方向逃來的人越來越多。這些人或攜家帶口,行李盈車;或獨自一人,輕裝上陣。但均是一副慌亂急切的樣子,甚至可以說,是慌不擇路。
領頭人滿意地笑了笑,下達了返回的命令。他要馬上把最新情報上報給主公,這回,他的功勞可是板上釘釘地跑不了了。
——————
符水對岸20里處,駐紮著五萬大軍,岸邊密密麻麻地扎滿了營帳。
主帳內,楊玄正意氣風發地和各位將領談論著。昨日,他的弟弟楊善從遠方趕來,特意來協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