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頁
再厲害,再本事,寶丫兒她是個女娃。教自己家孩子,他們不嫌棄,還覺著好。但,教別家的娃娃?還是全村的娃娃?
「別家樂意嗎?」陳有福問。誰樂意被他閨女教?別回頭寶丫兒在村里教書,大伙兒都找他閨女麻煩。
四叔就笑起來:「你們以為,我為啥來?」就是因為村里別家看到有福有糧家的孩子們讀書,模樣兒、精氣神兒都不同了,心動了,來家裡找他。
那他又為啥管這個事呢?
朝廷很希望治下百姓開蒙。如果村里人識字,懂禮數,這就是他的教化之功,算作他的政績,朝廷會嘉獎他的。
倒不需要考出幾個童生、秀才。原因很簡單,讀書花錢,一般人家都供不起。別的不說,考個童生,要讀多少書,寫多少字?單是要練一筆好字,所耗費的筆墨紙硯,就能拖垮一家人。村里人都供不起,如果供得起,就不會等到今日了,早就送孩子去私塾了。
「咱們建一座陳氏族學。」四叔端起碗,喝了口茶,慢條斯理地道。
只要村里人識幾個字,會寫自己的名字,懂些禮數,就了不得了。
請個先生,很費錢,他從前沒想過。但誰讓讀過書、識字的這個,是個女娃呢?教教識字而已,她不會覺得被埋沒才華,一般的先生不樂意幹這個,但陳寶丫兒行。
陳有福和杜金花的嘴巴都張得老大,呆呆蒙蒙的,反應不過來。
湊過來聽的兒子媳婦們,也都驚得呆住了。
孫五娘拉扯著陳二郎的衣裳,顫抖著說:「寶丫兒,要當先生啦?」教自己家孩子,稱她一句先生,是捧著她。但如果教全村的孩子,那就是正兒八經的先生了。
陳二郎也抖,妹子也太出息了:「好,好像是的。」
孫五娘扯著他往後走了一步,湊近他低聲道:「寶丫兒現在教九個孩子。如果她教全村的孩子,還能顧得上咱們金來嗎?」
陳二郎愣了一下,顯然沒想到這個。
「得,得問問寶丫兒。」半晌,陳有福木木地開口。
如今家裡有餘錢了,寶丫兒教杏兒牛蛋他們,大房就管著她的衣衫鞋襪。閨女的日子不難過,吃穿都不缺,何苦吃苦受累去?
但他不敢拿主意。寶丫兒是個聰明孩子,比家裡人都聰明。而聰明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別人做不了他們的主。
「嗯。」四叔點頭,似乎沒想過她會拒絕,「村里不虧待她。如果她應了,那麼每年六百斤米、六兩銀子給她。」
陳有福和杜金花再次驚呆了,這下孫五娘都張大嘴巴,說不出話來了——娘喲!老天爺喲!這麼多東西?!
她頓時顧不上金來了。讓金來讀書,不就是為了以後家裡光景好,能吃飽飯,吃口肉嗎?寶丫兒掙這麼多,她一個人又吃不完,家裡的光景眼看要好起來了呀!
發覺這家人的震動,四叔再次端起碗,慢條斯理地喝了一口。他就說,這事能成。
這麼多東西呢,咋成不了?
要說正經的教書先生,要給薪俸、膳食、節敬,他剛才說的這些,請不來人。但寶丫兒不一樣。她不是正經的讀書人,也不教科舉,她就是給孩子們啟蒙而已。給她這些東西,盡夠了。
四叔算得精準,村里來識字的娃娃,少則二十個,多則四十個。不是說村里就這麼多孩子,畢竟一百多戶人家呢。而是願意讓孩子識字的人家,就那麼些,其他人家的孩子都要幹活呢。
按三十個孩子算。寶丫兒要教三十個孩子,那就每個孩子二十斤米,二百文錢。若是進私塾,可遠不止這些花費,所以村里人一定會同意的。
這麼輕輕一打算,他的朝廷嘉獎就要來了,四叔高興得簡直要哼起來。
「那,那寶丫兒回來,我們跟她說。」陳有福道。
四叔點點頭,起身走了。
家裡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嗓子干啞,說不出話來。
第33章 應下
想過寶丫兒不是白教, 畢竟教隔房的侄子侄女都不白教呢。但是,給這麼多?這是一家人都沒想到的。
四叔走了,陳有糧沒走,自己碗裡的水沒了, 遞出去, 錢碧荷連忙上前接過,去廚房舀水。
「寶丫兒出息, 別埋沒她。」陳有糧道。
大家還是沒說話。
這事不是小事, 他們都不知道咋好了。
「寶丫兒做過大家閨秀,在河邊上, 她連件衣裳都不會洗,還是現學的, 沒錯兒吧?」陳有糧問。
聽了這話, 杜金花狠狠瞪了孫五娘一眼。就是她大嘴巴,喊一嗓子,才讓人聽見, 傳開了。
孫五娘張了張嘴, 不敢說什麼,因為這事兒是她挑破的沒錯。可那會兒,她也不知道小姑子這麼厲害啊!往陳二郎身上縮了縮。
只聽陳有糧接著說道:「寶丫兒連件衣裳都不會洗, 難道會做別的?咱們可是農民,要在田地里討生活的。寶丫兒能幹得了?」
杜金花心說, 那又咋了?寶丫兒都十五了, 臨出嫁也沒幾年了。在娘家時, 就讓她教書。等嫁了人, 給她找個養得起奴僕的, 不就成了?
「是, 前段時間寶丫兒的手帕交差人來,給她送了點銀子。但能有多少?」陳有糧又道,「女娃都愛面脂,髮釵。你們看寶丫兒,她用面脂了嗎,戴髮釵了嗎?」
侯府來人給一百兩銀子的事,一家人是沒瞞的。瞞不住,他們要蓋屋,要建學堂,銀子打哪兒來?
「別家樂意嗎?」陳有福問。誰樂意被他閨女教?別回頭寶丫兒在村里教書,大伙兒都找他閨女麻煩。
四叔就笑起來:「你們以為,我為啥來?」就是因為村里別家看到有福有糧家的孩子們讀書,模樣兒、精氣神兒都不同了,心動了,來家裡找他。
那他又為啥管這個事呢?
朝廷很希望治下百姓開蒙。如果村里人識字,懂禮數,這就是他的教化之功,算作他的政績,朝廷會嘉獎他的。
倒不需要考出幾個童生、秀才。原因很簡單,讀書花錢,一般人家都供不起。別的不說,考個童生,要讀多少書,寫多少字?單是要練一筆好字,所耗費的筆墨紙硯,就能拖垮一家人。村里人都供不起,如果供得起,就不會等到今日了,早就送孩子去私塾了。
「咱們建一座陳氏族學。」四叔端起碗,喝了口茶,慢條斯理地道。
只要村里人識幾個字,會寫自己的名字,懂些禮數,就了不得了。
請個先生,很費錢,他從前沒想過。但誰讓讀過書、識字的這個,是個女娃呢?教教識字而已,她不會覺得被埋沒才華,一般的先生不樂意幹這個,但陳寶丫兒行。
陳有福和杜金花的嘴巴都張得老大,呆呆蒙蒙的,反應不過來。
湊過來聽的兒子媳婦們,也都驚得呆住了。
孫五娘拉扯著陳二郎的衣裳,顫抖著說:「寶丫兒,要當先生啦?」教自己家孩子,稱她一句先生,是捧著她。但如果教全村的孩子,那就是正兒八經的先生了。
陳二郎也抖,妹子也太出息了:「好,好像是的。」
孫五娘扯著他往後走了一步,湊近他低聲道:「寶丫兒現在教九個孩子。如果她教全村的孩子,還能顧得上咱們金來嗎?」
陳二郎愣了一下,顯然沒想到這個。
「得,得問問寶丫兒。」半晌,陳有福木木地開口。
如今家裡有餘錢了,寶丫兒教杏兒牛蛋他們,大房就管著她的衣衫鞋襪。閨女的日子不難過,吃穿都不缺,何苦吃苦受累去?
但他不敢拿主意。寶丫兒是個聰明孩子,比家裡人都聰明。而聰明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別人做不了他們的主。
「嗯。」四叔點頭,似乎沒想過她會拒絕,「村里不虧待她。如果她應了,那麼每年六百斤米、六兩銀子給她。」
陳有福和杜金花再次驚呆了,這下孫五娘都張大嘴巴,說不出話來了——娘喲!老天爺喲!這麼多東西?!
她頓時顧不上金來了。讓金來讀書,不就是為了以後家裡光景好,能吃飽飯,吃口肉嗎?寶丫兒掙這麼多,她一個人又吃不完,家裡的光景眼看要好起來了呀!
發覺這家人的震動,四叔再次端起碗,慢條斯理地喝了一口。他就說,這事能成。
這麼多東西呢,咋成不了?
要說正經的教書先生,要給薪俸、膳食、節敬,他剛才說的這些,請不來人。但寶丫兒不一樣。她不是正經的讀書人,也不教科舉,她就是給孩子們啟蒙而已。給她這些東西,盡夠了。
四叔算得精準,村里來識字的娃娃,少則二十個,多則四十個。不是說村里就這麼多孩子,畢竟一百多戶人家呢。而是願意讓孩子識字的人家,就那麼些,其他人家的孩子都要幹活呢。
按三十個孩子算。寶丫兒要教三十個孩子,那就每個孩子二十斤米,二百文錢。若是進私塾,可遠不止這些花費,所以村里人一定會同意的。
這麼輕輕一打算,他的朝廷嘉獎就要來了,四叔高興得簡直要哼起來。
「那,那寶丫兒回來,我們跟她說。」陳有福道。
四叔點點頭,起身走了。
家裡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嗓子干啞,說不出話來。
第33章 應下
想過寶丫兒不是白教, 畢竟教隔房的侄子侄女都不白教呢。但是,給這麼多?這是一家人都沒想到的。
四叔走了,陳有糧沒走,自己碗裡的水沒了, 遞出去, 錢碧荷連忙上前接過,去廚房舀水。
「寶丫兒出息, 別埋沒她。」陳有糧道。
大家還是沒說話。
這事不是小事, 他們都不知道咋好了。
「寶丫兒做過大家閨秀,在河邊上, 她連件衣裳都不會洗,還是現學的, 沒錯兒吧?」陳有糧問。
聽了這話, 杜金花狠狠瞪了孫五娘一眼。就是她大嘴巴,喊一嗓子,才讓人聽見, 傳開了。
孫五娘張了張嘴, 不敢說什麼,因為這事兒是她挑破的沒錯。可那會兒,她也不知道小姑子這麼厲害啊!往陳二郎身上縮了縮。
只聽陳有糧接著說道:「寶丫兒連件衣裳都不會洗, 難道會做別的?咱們可是農民,要在田地里討生活的。寶丫兒能幹得了?」
杜金花心說, 那又咋了?寶丫兒都十五了, 臨出嫁也沒幾年了。在娘家時, 就讓她教書。等嫁了人, 給她找個養得起奴僕的, 不就成了?
「是, 前段時間寶丫兒的手帕交差人來,給她送了點銀子。但能有多少?」陳有糧又道,「女娃都愛面脂,髮釵。你們看寶丫兒,她用面脂了嗎,戴髮釵了嗎?」
侯府來人給一百兩銀子的事,一家人是沒瞞的。瞞不住,他們要蓋屋,要建學堂,銀子打哪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