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頁
顧秋月的故事,起源於一場旱災。
這場旱災毀滅了他們所有人的莊稼,使所有人都顆粒無收,飢餓席捲了他們,每個人的眼睛,都變得像是狼一般。
有些人死於飢餓,有些人死於別人的飢餓。
顧秋月不知道為什麼老天會對他們如此冷酷,讓殘忍的旱災摧毀他們生存的希望,然而在她生存的那片土地上,每隔百年,都會降臨一場大旱,於是那裡的人們只能自怨自艾,認為這是上天帶給他們的懲罰,為自己生活在這個旱災降臨的時代而自認倒霉。
在看到領居家餓死的屍體在第二天消失不見後,顧秋月和同鄉們一起,踏上了逃荒的遙遠路途。
每個人都想活著,顧秋月不想餓死,也不想要成為填飽他人肚子的糧食。
既然他們家鄉的土地,無法承載他們繼續在上面生活,那他們,自然而然,就只能選擇離開。
逃荒開始了。
和顧秋月一起逃難的,不只有他們一個鎮的同鄉,還有他們縣裡的人、隔壁縣的人、隔壁縣的隔壁縣的人……隨著逃荒的進行,顧秋月所在的逃難隊伍也變得越來越長,顧秋月此時才發現,原來這場大旱降臨的範圍居然如此之廣,而餓死的人,也遠比她想像中的要多。
所有人都餓瘋了眼。
而當他們終於脫離了被旱災不幸看上的土地,來到了另一片安靜的、富饒的、祥和的土地時,便更是如此。
他們背井離鄉,成為了所有人眼裡的「蝗災」。
他們毫無廉恥心地,掠奪著新土地上的食物,而無論這些食物是否有主。
而在那個時代,最為富裕的地方,莫過于欣欣向榮的城市。
大批難民湧入了城市和富庶的縣城中,帶著骯髒和飢餓。
於是他們這一批逃難的人,不約而同地被其他地方的人厭惡,他們稱呼他們為「強盜」、「鬣狗」,是不擇手段的、愛小摸小偷和搶劫的,沒有開化的「野蠻人」。
他們給城市的治理帶來了阻礙,他們成為了危害城市安全的「蝗蟲」。
顧秋月就是這樣的「蝗蟲」之一。
和其他粗暴的難民們相比,她是一個女人,天然就在男人的眼裡處於弱勢,於是幸運的,她沒有像她的同鄉們一樣,被當成有害的害蟲粗魯驅逐,而是被當成弱蟲,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地放她在城市裡流浪。
那時候,C市還沒有現在那麼富庶,難民們把這座城市當成中轉站,他們想要去更富裕,也更能夠接納他們的地方。
但是顧秋月卻在這座小城裡留了下來。
因為她遇到了易明傑。
他們相遇在一個漆黑的寒夜裡。
一個逃荒而來的、餓著肚子、四處乞討的女人,和一個充滿善心的,雖然貧困,但依舊給乞討者一碗熱粥、一個棲息之地的男人。
他們的相遇就是那麼簡單。
易明傑收留了顧秋月。
易明傑雖然生活在城市,卻不是一個富裕的人。
他是這個城市的最底層,是這座城市光鮮亮麗的人們背後,微不足道的默默付出者。
他是撿垃圾的人、修理皮鞋的人、建造房子的人、收破碗破瓢的人……
他看起來和這座城市格格不入,卻又的確是自幼在這座城市長大,和其他父母捧在手心的學生們呼吸同一片空氣的人。
而和易明傑一樣的人,在這座城市裡還有許多。
他們住在只有幾片破瓦的城中村中,默默無聞地生活在這座城市背後的陰影里。
然而易明傑和其他人又是不一樣的。
其他人雖然住在城中村里、貧困潦倒,但他們依舊有屬於城市居民的自傲,他們看不起這些來自農村的難民,和其他「高等人」、「文明人」一樣,稱呼他們為「蝗蟲」。
而當一部分懂得變通的難民學會了生活在城市中的技巧,搶走了他們的工作、進一步壓縮了他們的生存空間後,這些人對「蝗蟲」的厭惡就更濃了。
顧秋月有時候只是坐在地上,也會遭受這些人無緣無故地咒罵。
「高等人」壓迫「低等人」,「低等人」壓迫更低一等的人,這似乎就是城市的規則。
可是易明傑從來不會如此。
他不但給了她熱水、給了她舊衣服,還給了她一個庇身之所。
所以他們相愛、結婚,也是理所應當的事情吧?
「小易可真是聰明,本來他都娶不了媳婦,現在可好,難民一來,他就有了媳婦。」
「是啊,還不要錢呢!」
「幾碗熱水就能換一個媳婦,真划算!」
「早知道我也去找一個了!」
城中村的人稱讚易明傑的狡猾,易明傑想要反駁,卻不知道從何說起:
「不、不是這樣子的……」
「小易,你可要小心了!」城中村的光棍們拍了拍易明傑的肩膀,說道。
「這些逃難來的媳婦只是想要有個城市戶口而已,等她和你結了婚,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跑了!」
「是啊,小易,你可要好好看住你的媳婦……」
人們帶著關懷和勸慰的聲音下,卻滿是對這兩個小夫妻的惡意。
不是這樣的!
顧秋月想要反駁,可是她也知道,這些人之所以會說這樣的話,就是因為一部分逃荒的女孩,為了留在城市匆匆嫁了人,得到戶口後,又離了婚。
這場旱災毀滅了他們所有人的莊稼,使所有人都顆粒無收,飢餓席捲了他們,每個人的眼睛,都變得像是狼一般。
有些人死於飢餓,有些人死於別人的飢餓。
顧秋月不知道為什麼老天會對他們如此冷酷,讓殘忍的旱災摧毀他們生存的希望,然而在她生存的那片土地上,每隔百年,都會降臨一場大旱,於是那裡的人們只能自怨自艾,認為這是上天帶給他們的懲罰,為自己生活在這個旱災降臨的時代而自認倒霉。
在看到領居家餓死的屍體在第二天消失不見後,顧秋月和同鄉們一起,踏上了逃荒的遙遠路途。
每個人都想活著,顧秋月不想餓死,也不想要成為填飽他人肚子的糧食。
既然他們家鄉的土地,無法承載他們繼續在上面生活,那他們,自然而然,就只能選擇離開。
逃荒開始了。
和顧秋月一起逃難的,不只有他們一個鎮的同鄉,還有他們縣裡的人、隔壁縣的人、隔壁縣的隔壁縣的人……隨著逃荒的進行,顧秋月所在的逃難隊伍也變得越來越長,顧秋月此時才發現,原來這場大旱降臨的範圍居然如此之廣,而餓死的人,也遠比她想像中的要多。
所有人都餓瘋了眼。
而當他們終於脫離了被旱災不幸看上的土地,來到了另一片安靜的、富饒的、祥和的土地時,便更是如此。
他們背井離鄉,成為了所有人眼裡的「蝗災」。
他們毫無廉恥心地,掠奪著新土地上的食物,而無論這些食物是否有主。
而在那個時代,最為富裕的地方,莫過于欣欣向榮的城市。
大批難民湧入了城市和富庶的縣城中,帶著骯髒和飢餓。
於是他們這一批逃難的人,不約而同地被其他地方的人厭惡,他們稱呼他們為「強盜」、「鬣狗」,是不擇手段的、愛小摸小偷和搶劫的,沒有開化的「野蠻人」。
他們給城市的治理帶來了阻礙,他們成為了危害城市安全的「蝗蟲」。
顧秋月就是這樣的「蝗蟲」之一。
和其他粗暴的難民們相比,她是一個女人,天然就在男人的眼裡處於弱勢,於是幸運的,她沒有像她的同鄉們一樣,被當成有害的害蟲粗魯驅逐,而是被當成弱蟲,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地放她在城市裡流浪。
那時候,C市還沒有現在那麼富庶,難民們把這座城市當成中轉站,他們想要去更富裕,也更能夠接納他們的地方。
但是顧秋月卻在這座小城裡留了下來。
因為她遇到了易明傑。
他們相遇在一個漆黑的寒夜裡。
一個逃荒而來的、餓著肚子、四處乞討的女人,和一個充滿善心的,雖然貧困,但依舊給乞討者一碗熱粥、一個棲息之地的男人。
他們的相遇就是那麼簡單。
易明傑收留了顧秋月。
易明傑雖然生活在城市,卻不是一個富裕的人。
他是這個城市的最底層,是這座城市光鮮亮麗的人們背後,微不足道的默默付出者。
他是撿垃圾的人、修理皮鞋的人、建造房子的人、收破碗破瓢的人……
他看起來和這座城市格格不入,卻又的確是自幼在這座城市長大,和其他父母捧在手心的學生們呼吸同一片空氣的人。
而和易明傑一樣的人,在這座城市裡還有許多。
他們住在只有幾片破瓦的城中村中,默默無聞地生活在這座城市背後的陰影里。
然而易明傑和其他人又是不一樣的。
其他人雖然住在城中村里、貧困潦倒,但他們依舊有屬於城市居民的自傲,他們看不起這些來自農村的難民,和其他「高等人」、「文明人」一樣,稱呼他們為「蝗蟲」。
而當一部分懂得變通的難民學會了生活在城市中的技巧,搶走了他們的工作、進一步壓縮了他們的生存空間後,這些人對「蝗蟲」的厭惡就更濃了。
顧秋月有時候只是坐在地上,也會遭受這些人無緣無故地咒罵。
「高等人」壓迫「低等人」,「低等人」壓迫更低一等的人,這似乎就是城市的規則。
可是易明傑從來不會如此。
他不但給了她熱水、給了她舊衣服,還給了她一個庇身之所。
所以他們相愛、結婚,也是理所應當的事情吧?
「小易可真是聰明,本來他都娶不了媳婦,現在可好,難民一來,他就有了媳婦。」
「是啊,還不要錢呢!」
「幾碗熱水就能換一個媳婦,真划算!」
「早知道我也去找一個了!」
城中村的人稱讚易明傑的狡猾,易明傑想要反駁,卻不知道從何說起:
「不、不是這樣子的……」
「小易,你可要小心了!」城中村的光棍們拍了拍易明傑的肩膀,說道。
「這些逃難來的媳婦只是想要有個城市戶口而已,等她和你結了婚,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跑了!」
「是啊,小易,你可要好好看住你的媳婦……」
人們帶著關懷和勸慰的聲音下,卻滿是對這兩個小夫妻的惡意。
不是這樣的!
顧秋月想要反駁,可是她也知道,這些人之所以會說這樣的話,就是因為一部分逃荒的女孩,為了留在城市匆匆嫁了人,得到戶口後,又離了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