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葉雅茗點點頭,這才對陳震道:「徽州、閩州茶山上的茶樹還沒長好,需得明年才能採摘,所以今年的黑茶只能交十五萬斤。」

  除了原料,有經驗的制茶師傅也不足。所以今年是踩著最低那條線上繳的茶葉。

  陳震點頭笑道:「挺好。」

  第一年與大金交易,黑茶的數量宜少不宜多。量少才能把價錢提上去。如果葉家今年交二十五萬斤茶葉,陳震還想著是不是壓十萬斤下來。

  但如此一來,戶部就得把大量的銀錢壓在這單生意上了。雖說大晉還算富庶,國庫並不空虛。但一個國家哪哪都要錢,這種積壓貨物的行為很容易讓戶部被彈劾。

  現在葉家只交十五萬斤茶葉,戶部就完全不用糾結這個問題了。

  他又問道:「這些茶葉就這麼放著,不會壞嗎?」

  他之所以這麼問,是因為無論是龍井茶,還是前日他去陸府時陸觀弈回禮給他的鐵觀音,都得放在錫盒裡小心保存,否則色香味便留不住。

  如果要放罐子裡存放,便得在罐底和頂部放兩包用紙包著生石灰,吸收水汽,保持罐子的乾燥。

  「江南梅雨季節,這麼放肯定不行。但這些茶運來時已過了梅雨時節,天氣乾燥就不要緊。大金一年四季氣候都乾燥,就直接放在屋子裡,存個十年二十年都沒問題。」

  這些話,當初把黑茶拿出來的時候葉雅茗就曾跟陳震說過。陳震之所以要再問一次,也是本著對這筆生意負責任的態度,要再一次向葉雅茗確認,好轉達給大金的官員。

  葉雅茗帶他們看過幾個倉庫,將所有要交付的茶葉都介紹了一遍。

  等轉進最後一個屋子,看到裡面的茶磚是用紙包裝的,陳震心念書一動,問道:「這是用料比較好也比較昂貴的黑茶?」

  「對。」葉雅茗道,「這茶葉的品質,一會兒抽樣檢查的時候您與其他茶對比就知道了。」

  這批茶用的不光是好茶,她還進行了灑面處理。

  了解茶的人都知道,茶葉的嫩芽嫩葉上才會有茸毛,也就是「毫」。毫毛呈白色,最嫩的芽尖上披滿白毫,到第四片葉子的時候這茸毛就消失了。

  所以買到茶葉後要鑑定它的品質,首先就要看干茶。如果幹茶里毫毛很多,說明制茶葉的鮮葉極嫩,用料極好。反之則是老葉老梗。

  老葉的苦澀味重,甘爽度差,味道不好。

  制黑茶時原料要進行握堆發酵,原料會變黑。但含有毫毛的茶葉仍然能看得出來,變黑的茶一對比,黑白分明,十分明顯。

  在葉雅茗的前世,安化黑茶會分為包心茶和灑麵茶。製作工藝不同,但意思卻是一樣,即把毫毛最多的好原料的茶灑在黑茶麵上,讓茶磚看上去品質極好,在售賣時能賣出高價。

  這茶得分兩個部分製作,拼配工藝複雜,葉雅茗這裡人手不足,制茶師傅的制茶工藝也不成熟,但因為這茶是賣給大金皇族和貴族的。想想大金每年騷擾邊關,多少士兵及百姓為此丟了性命,葉雅茗就恨不得多賣些銀子才好。

  因此她親自指揮臨安這裡的制茶師傅制了灑麵茶。

  這批顯得品質特別高、味道也很不錯的黑茶,她打算以十五兩一斤的價錢批發給朝廷。朝廷賣給大金,至少要翻個一倍。

  葉雅茗指著架子上的茶道:「這些茶磚都是除卻包裝的重量後一斤一塊的。你們抽樣檢查的時候除了嘗味道,也稱一稱重量。如果沒有差錯,到時候可直接數茶磚的數量即可,不必再稱。」

  「當然,你們想稱也沒問題。茶的重量只會多,不會少。」

  陳震點頭:「陸夫人想得周到。我相信陸夫人的為人。不過公事公辦,稱還是要稱一下的。」

  說著他拱了拱手:「我們這裡怕是一天兩天忙不完。諸位不必陪著,讓一位管事留在這裡便行,諸位請自便。」

  第三百六十一章 品控厲害

  葉雅茗沒有說話,而是看向了葉崇明。

  葉崇明指著葉嘉興笑道:「這是我長孫葉嘉興,他會在這裡陪著各位大人。各位大人有什麼吩咐,儘管叫他便是。各位大人有事要忙,那我們便不多留,先告辭了。」

  第一次跟大金做黑茶買賣,不容出錯。本來抽樣麼,隨便抽抽也是抽,每個貨架抽上一兩塊茶磚,打開來看看聞聞,撬下一塊來泡一泡嘗嘗味道,再把整塊撬開來檢查一下即可。

  做得粗糙的話,這項工作一天就能完成。仔細一點的便兩天。

  可陳震等人不敢馬虎,愣是在茶廠呆了四天,多抽了許多茶樣進行檢查,並做好記錄,這才結束了工作。

  葉嘉興回家稟報,葉雅茗等人又去了他們下榻的驛站。

  路上葉崇明不放心地問道:「他們這幾天情緒如何?沒說咱們的茶有什麼不妥吧?」

  這幾天他一直懸著一顆心,就唯恐陳震等人對茶不滿意。

  這是葉家每一次與朝廷做這麼大宗的買賣,不容有半點失誤。

  因為他老人家緊張,葉嘉興每日回去都要把情況跟祖父稟報一遍。

  他很理解祖父的心情,沒有半點不耐煩地道:「很好,陳大人他們還夸咱們來著,說咱們制的茶味道十分一致,都一樣好。」

  「他們還說,這些茶葉來自臨安、徽州、閩州這三個不同的地方,那麼多制茶師傅一起制,味道竟然還能一樣,真是很了不起。」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