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姜詔拿著這些典當換錢後又在外面花天酒地,仿佛在醉夢中他可以盡情幻想自己才是真正的姜國國君,享受著榮華富貴,高高在上的地位。

  而醒來之後看見現狀,不是對遠方的姜靜怨恨咒罵,就是對楊淑妃各種遷怒不滿,甚至是拳打腳踢。

  楊淑妃忍受不了這樣的日子沒兩年就在病痛中死去了。

  人死萬事休,可惜程嘉接到這消息後,依舊波瀾不驚,只對安排在北齊的手下回了一句,路途遙遠,楊淑妃就地安葬即可,另外命姜詔終身為母守墓。

  若是不從,則除其王室身份,廢為庶人。

  *

  北齊二十五年,

  蘇嬋終究還是成了司馬弈的王妃,不過這一世她有司馬弈的傾心相許,似乎命運已經改變了,同樣的變化還有那位姜國公主,不,應該說是姜國女君。

  蘇嬋也曾懷疑那位姜國公主與她有著類似的奇遇,但若是如此,又怎麼會變化這般大,

  她甚至產生一種錯覺,所謂的前世不過是一場似真似假的夢。

  前世的姜國公主紅顏薄命,而這一世的姜國公主竟悍然發動宮變上位,成為七國中唯一的女君,她又是如何能做到的。

  這些年裡她聽過有關姜國女君的很多傳聞,

  有人說姜國女君容色傾城,也有人說她面若修羅,而相信後者的人還要多些,只因為這些年她的種種行為太過離經叛道,無論軍功加爵,開科舉變法,任用女子為官等等,大多違逆世家與貴族利益。

  連司馬弈也道,早晚舉世皆敵之。

  蘇嬋雖有些不安,但依舊相信司馬弈的想法。

  姜國女君的種種變法傳遍天下,而各方看法不一。

  如司馬弈蘇嬋這等統治者貴族的心態是一種,而平民百姓的想法又是一種,他們嚮往著姜國子民可以分到田地,可以憑藉軍功升爵,哪怕庶民也可以通過科舉當官,女子也可以走出家門讀書經商,甚至報效國家。

  他們不約而同地在心裡默默生出一個想法:什麼時候他們也能過上這樣的日子。

  而支持變法的有志人士更是不在乎姜國君主的女子身份,從天下四面八方湧向姜國,想要一展抱負。

  有些東西早已在潛移默化中發生改變,並且未來會湧現出更大的力量。

  *****

  深夜的王府里,「殿下還在書房議事麼?」蘇嬋望著西苑那邊亮著的燈盞擔憂地詢問道,

  「是的,王妃。」侍女恭敬回道。

  自從燕楚兩國也被姜國所滅後,北齊這位曾經的霸主似乎也處境不妙了些。

  蘇嬋秀麗面容上的憂愁之色難減,原以為與司馬弈兩心相知,又作為賢內助輔佐他一路成為最有可能的儲君人選。誰能想到北齊竟迎來了更大的外患。

  書房內,司馬弈愁眉緊鎖,「朝上的大臣還是希望以求和為主。」

  向來為他出謀劃策的幕僚搖了搖頭,「那位姜國國君雖是女子,但論起鐵血手腕,無出其右,區區求和絕對擋不住她,殿下還是做最壞的打算為好。」

  司馬弈心中憋屈不已,何時曾經的霸主落到這種地步,偏偏對方還是一開始看不起的姜國。

  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也許是那位姜國女君時起吧,

  三年變法,五年征戰,僅僅數年時間,姜國便由從前的羸弱小國迅速崛起,甚至成長為乃至能與北齊抗衡的雄獅。

  所謂變法的好處,各諸侯國都能看得見。但架不住不會抄作業,那些世襲罔替的貴族更不捨得放棄自己的利益,讓與那些卑賤的黔首。

  司馬弈心知北齊內部情況,也想要變法,可惜就算他這些年脫穎而出鬥倒了其他人,也依舊還是皇子,不是皇帝。

  而沒有變法或是變法失敗的下場,便是逐一被姜國吞併,便是試圖聯合也擋不住姜國的鯨吞之勢。

  司馬弈再度在朝堂上提出變法一事,哪怕群臣聽了比姜國之威脅還要激動,似乎前者更要挖他們的根。他們無比敵視姜國的政令,也更加不願意那些出現在北齊的土地。

  但北齊皇帝這一次卻在深思許久後,點了頭,允許司馬弈去試一試。

  畢竟他們司馬家的江山還是要守住的。

  司馬弈大喜過望,更是決心大刀闊斧,然而這一切已經太晚了。就在她因推動變法面對重重阻難之時,姜國的軍隊已經悍然劍指北齊。

  曾經聞名天下的北齊鐵騎,如今卻是節節敗退,最後竟到了兵臨城下的地步。

  老皇帝大概不願意做了亡國之君,硬是將皇位甩給了眾多皇帝中還算優秀的司馬弈,沒幾天便嗝屁了。

  司馬弈終於登上了這個他曾經無比苦心孤詣的位置,可惜他卻高興不起來,面對眼下如此形勢他已是回天無力。就算是逃又能逃到哪裡去。

  姜國的黑甲軍早已圍住了北齊帝都,恐怕連一隻鳥也飛不出去了。

  另外同樣被匆忙推上了皇后位子的還有蘇嬋,哪怕這個身份沒有經過冊封和祭天之禮,當下的北齊也做不了這些。而她的父兄因為戍守邊疆,一開始就經歷了戰敗,到現在還不知生死。

  而司馬弈穿著皇帝冕服,拉著她的手,意味深長地說道:「你是我的髮妻,應當殉國以全名節。」

  哪怕過往姜國軍隊軍紀嚴明,征伐之時對平民百姓秋毫無犯,也不曾欺辱他國王室女眷。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