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頁
馮淵挑來挑去,挑了烺字為名。
烺,明朗也。
是個寓意極好的名字。
馮烺,小名郎朗。
小名是甄英蓮給取的,因為馮淵治下,沒出過冤假錯案,還了天下朗朗乾坤。
取名郎朗,是希望兒子日後,能子承父志,不叫一人喊冤。
馮淵覺得甄英蓮這個心意難得,便允了。
孩子滿月酒結束後,一晃就到了月底,金陵那邊鄉試已經放榜,消息也傳回了京城。
今科金陵解元,毫無疑問便是蘇州的柳文朝。
十月剛過了六七天,柳文朝便載譽而歸,馮淵在神判府設了宴,為其接風洗塵。
會試殿試就在明年,時間雖然不倉促,可也不多了,柳文朝考中了解元,不必再去國子監,便日日在家攻讀,想在會試之時奪個好名次。
鄉試參加的只是一個省的學子,會試卻是全天下的舉人參加,競爭不可謂不激烈。
柳文朝雖然說有狀元之才,可這天底下有狀元之才的,也不止他一個。
若是小覷天下人,早晚自取其辱,不過柳文朝卻不是那種輕狂之人,即便考中了解元,他也沒有得意,而是認真備考。
待到翻過年會試開考,柳文朝雖然是會元的熱門,可跟他齊名的才子亦有不少,甚至有一兩個名氣更勝與他,便是柳文朝也沒有把握拿下會元。
三月十五會試放榜,柳文朝最終還是惜敗於蘇州的另一位才子,這位才子年長柳文朝十歲,已過而立之年,當年考中解元之後,便因父親病逝而守孝,之後又沉澱了好幾年,才來參加會試。
柳文朝雖然聰敏,可到底缺少歷練,不過能拿到第二名,那也不算差了。
殿試一般是不會落榜的,因此過了會試,就已經是板上釘釘的進士了,殿試大比,也只是確定最終的名次。
四月初,殿試開考。
三日後放榜,柳文朝被點了探花。
不是柳文朝學問不如那榜眼,只是因為柳文朝年輕,相貌生得好。
跨馬遊街之後,瓊林宴結束的第二天,宮中內侍便來神判府宣讀聖旨了。
今科探花柳文朝,被賜婚與七公主,七公主的生母是後宮的聶貴嬪,頗為受寵,七公主是聶貴嬪唯一的孩子,除了中宮嫡子嫡女,七公主便是皇上最喜歡的女兒。
馮淵也沒想到柳文朝居然會有這般運道,要知道本朝可沒有駙馬不可入仕的規矩,恰恰相反,駙馬反倒十分得皇家的信任,尤其是這種沒有親兄弟的公主駙馬,最受皇帝重用。
柳文朝歷經坎坷,如今也算苦盡甘來。
七公主早已經及笄,今年都十七了,遲遲沒有指婚,聽說是七公主自己不願意,皇帝寵愛,便也由著她。
只是不知,怎麼突然賜婚給柳文朝了?
送走了宮中內侍,馮淵和柳家兄弟齊聚書房。
「文朝,這是怎麼回事?」馮淵疑惑的問道。
皇帝指婚,也不是隨隨便便就直接指婚的,必然會提前詢問柳文朝的想法。
若是不願,皇帝也不會強求。
當今陛下並非霸道的人。
既然賜婚的聖旨下來了,就證明,皇帝詢問過柳文朝的意見,而柳文朝也願意。
柳文朝有些不好意思,「我其實也不太清楚怎麼回事。」
看他這神情,馮淵就知道事實並非他說的那樣,大抵是有什麼內情,卻不好告訴他。
馮淵想了想,猜測大抵是涉及公主的名節,他便也沒有再追問。
與皇家結親,婚事便由禮部操辦,欽天監擇吉日。
大抵是公主年紀不小了,婚期定得很快,就在年底。
柳文朝已經有了官職在身,雖然與馮淵兄弟相稱,可畢竟不是馮淵的結義兄弟,再住在神判府就有些不合適了。
原本馮淵是準備了一座宅子送給柳文朝暫住的,可現在既然被皇帝指婚,將來柳文朝就要跟公主住在公主府,這府邸送也是多此一舉,倒不如暫時住在神判府。
滿打滿算,也就半年多的時間,也就沒必要折騰來折騰去了。
柳文朝也不想折騰,便聽從了馮淵的安排,繼續住在神判府。
小子見風長,一晃就滿了周歲。
抓周禮上,馮烺抓了一支筆。
說到底,抓周禮上抓什麼,也只是取個好意頭,馮淵並未在意馮烺抓了什麼,他也並不認為孩子在抓周禮上抓到了筆,將來就必是個才子。
孩子還是要從小教起,否則抓周禮上抓什麼都沒用。
年底,柳文朝大婚。
因是尚公主,婚禮是在公主府辦的,柳文朝雖然沒有跟馮淵結拜,可因弟弟柳文羲與馮淵是結義兄弟的緣故,也算是馮淵的義弟,馮淵便也以義兄的名義參加了婚禮。
公主的外祖家姓聶,聶家也是仕宦之家,對馮淵卻是很客氣,即便外孫女是公主,他們也沒有對柳文朝有任何輕視,倒是讓馮淵鬆了口氣。
外戚嘛,難免會出些囂張跋扈的人,可若是人家好相處,那也沒必要結仇。
參加完婚禮,馮淵吃了酒,就回了神判府。
柳文羲雖然是柳文朝的親弟弟,可公主府他卻不能跟著哥哥住過去,因此依然還住在神判府里。
三朝回門,柳文朝自然是跟公主一起進宮了。
出宮之後便來了神判府拜訪。
烺,明朗也。
是個寓意極好的名字。
馮烺,小名郎朗。
小名是甄英蓮給取的,因為馮淵治下,沒出過冤假錯案,還了天下朗朗乾坤。
取名郎朗,是希望兒子日後,能子承父志,不叫一人喊冤。
馮淵覺得甄英蓮這個心意難得,便允了。
孩子滿月酒結束後,一晃就到了月底,金陵那邊鄉試已經放榜,消息也傳回了京城。
今科金陵解元,毫無疑問便是蘇州的柳文朝。
十月剛過了六七天,柳文朝便載譽而歸,馮淵在神判府設了宴,為其接風洗塵。
會試殿試就在明年,時間雖然不倉促,可也不多了,柳文朝考中了解元,不必再去國子監,便日日在家攻讀,想在會試之時奪個好名次。
鄉試參加的只是一個省的學子,會試卻是全天下的舉人參加,競爭不可謂不激烈。
柳文朝雖然說有狀元之才,可這天底下有狀元之才的,也不止他一個。
若是小覷天下人,早晚自取其辱,不過柳文朝卻不是那種輕狂之人,即便考中了解元,他也沒有得意,而是認真備考。
待到翻過年會試開考,柳文朝雖然是會元的熱門,可跟他齊名的才子亦有不少,甚至有一兩個名氣更勝與他,便是柳文朝也沒有把握拿下會元。
三月十五會試放榜,柳文朝最終還是惜敗於蘇州的另一位才子,這位才子年長柳文朝十歲,已過而立之年,當年考中解元之後,便因父親病逝而守孝,之後又沉澱了好幾年,才來參加會試。
柳文朝雖然聰敏,可到底缺少歷練,不過能拿到第二名,那也不算差了。
殿試一般是不會落榜的,因此過了會試,就已經是板上釘釘的進士了,殿試大比,也只是確定最終的名次。
四月初,殿試開考。
三日後放榜,柳文朝被點了探花。
不是柳文朝學問不如那榜眼,只是因為柳文朝年輕,相貌生得好。
跨馬遊街之後,瓊林宴結束的第二天,宮中內侍便來神判府宣讀聖旨了。
今科探花柳文朝,被賜婚與七公主,七公主的生母是後宮的聶貴嬪,頗為受寵,七公主是聶貴嬪唯一的孩子,除了中宮嫡子嫡女,七公主便是皇上最喜歡的女兒。
馮淵也沒想到柳文朝居然會有這般運道,要知道本朝可沒有駙馬不可入仕的規矩,恰恰相反,駙馬反倒十分得皇家的信任,尤其是這種沒有親兄弟的公主駙馬,最受皇帝重用。
柳文朝歷經坎坷,如今也算苦盡甘來。
七公主早已經及笄,今年都十七了,遲遲沒有指婚,聽說是七公主自己不願意,皇帝寵愛,便也由著她。
只是不知,怎麼突然賜婚給柳文朝了?
送走了宮中內侍,馮淵和柳家兄弟齊聚書房。
「文朝,這是怎麼回事?」馮淵疑惑的問道。
皇帝指婚,也不是隨隨便便就直接指婚的,必然會提前詢問柳文朝的想法。
若是不願,皇帝也不會強求。
當今陛下並非霸道的人。
既然賜婚的聖旨下來了,就證明,皇帝詢問過柳文朝的意見,而柳文朝也願意。
柳文朝有些不好意思,「我其實也不太清楚怎麼回事。」
看他這神情,馮淵就知道事實並非他說的那樣,大抵是有什麼內情,卻不好告訴他。
馮淵想了想,猜測大抵是涉及公主的名節,他便也沒有再追問。
與皇家結親,婚事便由禮部操辦,欽天監擇吉日。
大抵是公主年紀不小了,婚期定得很快,就在年底。
柳文朝已經有了官職在身,雖然與馮淵兄弟相稱,可畢竟不是馮淵的結義兄弟,再住在神判府就有些不合適了。
原本馮淵是準備了一座宅子送給柳文朝暫住的,可現在既然被皇帝指婚,將來柳文朝就要跟公主住在公主府,這府邸送也是多此一舉,倒不如暫時住在神判府。
滿打滿算,也就半年多的時間,也就沒必要折騰來折騰去了。
柳文朝也不想折騰,便聽從了馮淵的安排,繼續住在神判府。
小子見風長,一晃就滿了周歲。
抓周禮上,馮烺抓了一支筆。
說到底,抓周禮上抓什麼,也只是取個好意頭,馮淵並未在意馮烺抓了什麼,他也並不認為孩子在抓周禮上抓到了筆,將來就必是個才子。
孩子還是要從小教起,否則抓周禮上抓什麼都沒用。
年底,柳文朝大婚。
因是尚公主,婚禮是在公主府辦的,柳文朝雖然沒有跟馮淵結拜,可因弟弟柳文羲與馮淵是結義兄弟的緣故,也算是馮淵的義弟,馮淵便也以義兄的名義參加了婚禮。
公主的外祖家姓聶,聶家也是仕宦之家,對馮淵卻是很客氣,即便外孫女是公主,他們也沒有對柳文朝有任何輕視,倒是讓馮淵鬆了口氣。
外戚嘛,難免會出些囂張跋扈的人,可若是人家好相處,那也沒必要結仇。
參加完婚禮,馮淵吃了酒,就回了神判府。
柳文羲雖然是柳文朝的親弟弟,可公主府他卻不能跟著哥哥住過去,因此依然還住在神判府里。
三朝回門,柳文朝自然是跟公主一起進宮了。
出宮之後便來了神判府拜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