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會死的。

  孟蔚萌知道,自己再在這個家待下去,遲早有一天會死的。

  上廁所只是一件小事,只是作為一個導火索,做為她的崩潰的發-泄點。

  事實上是孟蔚萌對自己無望未來的恐慌。

  她必須要和這個家的其他人抱團才能活下去,不是討厭家裡的某一個人,更不是無法在這個家生存下去,而是——怎麼想也無法改變現狀的絕望。

  孟蔚萌覺得自己已經到極限了。

  「……膠囊房雖然小,但能保證每個人都有一個相對獨立的個人空間……」

  當俞悅桐的對膠囊房的描述傳入耳朵時,孟蔚萌在那一瞬間覺得自己又能活下去了。

  「媽,我不是不愛你,但我太累了。我真的好累,我必須要一個人安靜一下。」孟蔚萌用近乎懇求的語氣說,「我們又不是分開去不同的城市,還在一個小區,只是隔了一段距離幾棟房子罷了。」

  孟蔚萌的高中、大學都是在八人間宿舍中度過的,雖然也遇到過很多下頭室友,但這一次的安置房最大程度地減輕了這樣的影響。

  俞悅桐同樣有過住宿經驗,所以特意出了一份百道問題答卷。

  比如——

  玩手機習慣外放還是帶耳機?

  社恐還是社牛?

  晚睡還是早睡?

  早上習慣幾點起床?

  有沒有起夜習慣?

  是否追星追劇追漫打遊戲?

  不能忍受的雷點是什麼?

  一百道題目涉及得很廣,可能會有少數人嫌麻煩隨便填的機率,但孟蔚萌很認真地一道道將自己的回答填了上去。

  玩手機喜歡戴耳機、社恐、熬夜但也能早起、睡前習慣再上一次廁所,但基本沒有睡後再起床上廁所的習慣、不追星追劇不打遊戲是鐵血紙片人黨,雜食但不接受R18G……

  對待問卷的態度比對相親更認真。

  根據她的回答和大數據匹配,三十人的單身女性安置宿舍群很快出現在她的聊天列表里。

  宿舍群從成立到群成員就位只花了五分鐘,然而社恐成群的群兩個小時過去也沒有一條聊天記錄。

  那一刻,孟蔚萌只覺得靈魂都得到了升華。

  救贖。

  緊繃著的神經在這一刻終於得以放鬆,孟蔚萌覺得,自己又能再堅持幾年了!

  「萌萌你在胡說什麼啊!現在世道這麼亂,你萬一被欺負了怎麼辦啊!」

  孟爸孟媽和孟外婆都無法理解。

  然而不僅是孟蔚萌選擇了膠囊房,家裡其他三個年輕人也要搬去膠囊房。

  孟蔚萌的哥嫂申請了雙人膠囊房,孟蔚萌嫂子的弟弟也沒有猶豫地選擇了單人膠囊房。

  孟家的四個長輩都無法理解。

  並且,除了擔心家裡小輩的安全,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一間安置房要住6-10人,現在他們家四個人,那豈不是要和陌生人湊合一起過?!不行!絕對不行!

  「還能改嗎?如果要和陌生人住一起,那我寧願去住膠囊房!」

  像孟家這樣的情況不在少數,甚至是「絕大多數」。

  俞悅桐早就預料到這種情況,特意給了一次更改機會,但有且僅有一次,時間截止至第二天傍晚,這一次更改後再鬧著要改,那就兩個都沒得選,自己去想辦法吧!

  因為膠囊房的事情,很多個家庭都吵得不可開交,但和「熱鬧」的家庭戰爭不同,安置房的建設進行得很順利。

  天氣越來越冷了,這幾天的氣溫已經有了跌破兩位數的趨勢,零下幾度好歹能用被子衣服暖寶寶硬扛,再冷就扛不住了。

  死人看似是一件必然的事情。

  但Z國人講的就是一個我命由我不由天!

  安置·膠囊型·房的工程進展神速。

  人是群居動物,需要聊天、社交、親情友情愛情、娛樂放鬆,但每個人也都是獨立的個體。

  享受孤獨,有時候安靜的私人空間也極其重要。

  想要獨立空間的大部分是年輕人,幹活的主力也都是年輕的壯勞力,積極性上來後,進展那還不是開了倍速!

  俞悅桐沒有刻意去推廣,但有了現成的例子,又有網絡這種無視距離的存在,不僅是虞城,很多城市都開始推行膠囊式安置房。

  膠囊房出現的時間並不短,但在這之前卻幾乎不被納入考慮範疇,說白了還是傳統的「家庭」「房子」觀念在作祟。

  但人都要活不下去了,哪裡還有那麼多亂七八糟的講究!

  在意識並有現成的例子在前,能更高效地利用現有資源來進行最大程度上的生存水平,誰也不捨得拒絕。

  *

  「俞隊,這是施工圖,現在的進度已經完成三分之一了,可以進行搬遷活動了。」

  安置房的施工預計時間是三天,但極寒低溫可不會等到安置房全部完成,再喊「比賽開始」。

  以棟為單位,一邊建設一邊安排人住進去。

  破家值萬貫,雖然說是為了生存,但斷舍離的勇氣不是誰都有的。

  除了安置房的對接,舊房的「封存」也很重要。

  物資緊張的現在,誰捨得將那些家具衣服都當成一次性用品?

  安置房沒有空間容納這些物資,但可以暫時「封存」。

  俞悅桐抽調了一批冰系異能者配合,當一棟居民樓的住戶全部搬走,確認沒有落下的東西後,冰系異能者們就會給這棟樓加上一層「封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