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頁
「救活他。」沈清端幾乎脫口而出道。
至於如何救活明偵帝,救到怎樣的程度,則全由馮三石一人說了算。
沈清端立時飛鴿傳信回了金陵,讓賀成再寫信給朱珠公主,托孫皇后「好生照料」明偵帝。
馮三石在一旁憂心忡忡地看著沈清端落筆寫信,忍不住問道:「若是孫皇后不願意呢?」
「她不會不願意。」沈清端篤定地說,「將來五皇子登上帝位,她便是名正言順的聖母皇太后。與黎王繼位後她死的不明不白相比,她還能有別的選擇?」
如此一說,馮三石便也點了點頭,只道:「既如此,她確實沒有不願意的理由。」
賀成收到沈清端飛鴿而來的信件時已是翌日的清晨,掃了一眼信上所書內容後,賀成立時吩咐丫鬟們研磨,提筆給遠在京城的朱珠公主寫了一封信。
朱珠公主收到信後,便去了一趟黎王府,因黎王妃近來身子稱病,故是黎王親自接見的她。
黎王並不反感朱珠公主,對她進宮看望明偵帝一事更是樂見其成,最好能將半死不活的明偵帝喚醒,再讓他說出玉璽玉印的藏身之地。
進宮後,孫皇后抱著許久未見的女兒不肯撒手,朱珠公主也借著這機會向孫皇后言明了沈清端等人的計劃。
黎王心狠手辣,且瞧著也不似是要留下孫皇后性命的模樣,更何況朱珠與賀成相處出了些夫妻情誼。
若是沈清端一黨勝了,便是賀家勝了。女兒的後半輩子也有了倚靠。
孫皇后不過沉吟了一息,便下定了決心。
從乾清宮回公主府後,朱珠公主便趁夜給賀成回了信,按例在信箋里放了一顆紅豆,並無其餘的隻字半語。
可賀成卻能從那一顆紅豆中揣摩出朱珠公主心中所想,立時寫信給沈清端,告訴他:孫皇后已答應了他們的計劃。
第74章 正文完結倒計時
當日夜裡, 便再由那凌家軍里的親衛帶著馮三石進了一回皇宮,這一回馮三石學乖了,先服下一劑預防眩暈的丸藥, 這才穩穩噹噹地落了地。
因乾清宮守衛森嚴, 要想放馮三石進殿給明偵帝診治不是件易事, 提前知曉風聲的孫皇后便鬧騰了起來。
捂著肚子大喊大叫,只說黎王在她的膳食里下了毒,定是包藏禍心, 要為他死去的生母報仇。
門外守著的侍衛們不堪其擾,因怕孫皇后的嚷嚷聲傳遍皇宮內外,那侍衛便橫眉冷對道:「不許再吵鬧。」
孫皇后卻不管不顧地撞開了那倆侍衛, 不要命般朝著泰石階下衝去。突生變故,另幾隊的侍衛們便也火急火燎地趕了過來。
馮三石便是趁著如此兵荒馬亂的局面, 由那親衛托舉著從乾清宮一側的支摘窗里鑽了進去。
孫皇后已事先推開了窗欞, 是以那親衛托舉得並不吃力,不過一息的功夫,馮三石便躍進了乾清宮內。
他疾步走到了明偵帝躺著的龍床附近, 像為蘇嬪解毒那般用匕首放了明偵帝的心頭血, 待那蠱蟲爬出後便立刻給那親衛傳信。
趁著黎王一派的侍衛未曾發現他們,便如一陣輕煙般離開了皇宮。
*
翌日一早, 駐守在黎王府附近的親衛便悄悄來了沈清端所在的鏢局, 只道:「昨夜子時,黎王出府往皇宮而去。」
沈清端立時便笑著對馮三石說:「成了。」
明偵帝悠悠轉醒,黎王必然慌不擇路。一進宮便想著要盤問明偵帝將那玉璽玉印藏在了何處。
蠱毒尚未完全消除,明偵帝說話還不利索。這時孫皇后會自告奮勇地與黎王說:「本宮知曉玉璽和玉印藏在何處。」
黎王自然會相信孫皇后的話, 而孫皇后則會以後半生的榮華富貴為要求, 領著黎王往西山皇寺而去。
而西山離京城有一日一夜的路途, 趁著黎王離京的這點時間,沈清端便能借著明偵帝之口調動御前司,並將黎王的人手圍禁在一處。
不費一兵一卒,便能將黎王的人馬全部剷除,這便是沈清端在蘇荷愫離開的一個月里,絞盡腦汁想出來的法子。
一旁的馮三石聽了沈清端的計劃,便也由衷地感嘆道:「你那夫人當真是好福氣。」
沈清端斂起了臉上的笑意,只萬分真摯地與馮三石說:「是我福氣好,遇上了她。」
否則如今的他,只怕還日日夜夜地陷在無窮無盡的仇恨之中。
如何會有家有女,有了漂浮在世上的倚靠?
馮三石在一旁愣了半晌,旋即無語凝噎,只恨不得往自己嘴上打上兩下。
他好好的一把老骨頭,還要在這兒聽這對小夫妻訴諸衷腸。
都怪他這張嘴。
*
如沈清端猜想的一般,孫皇后不過略勸說了黎王一番,他便相信了孫皇后的話。
只是在孫皇后提及明偵帝將那玉璽和玉印藏在了西山的皇寺里時,他略顯不虞地問道:「為何藏在那裡?」
西山里京城還有些距離,如今正是多事之秋,他不可貿然離開京城。
孫皇后為消黎王的疑心,便頗為不屑地說道:「誰叫他心裡最愛重的那賤人葬在了西山,他便將玉璽玉印藏在了那一處,幸而讓本宮發覺了,這才能告訴皇兒。」
孫皇后有意要拉攏黎王,說話間便染上了幾分刻意的討好,倒讓黎王心裡順暢了不少。
至於如何救活明偵帝,救到怎樣的程度,則全由馮三石一人說了算。
沈清端立時飛鴿傳信回了金陵,讓賀成再寫信給朱珠公主,托孫皇后「好生照料」明偵帝。
馮三石在一旁憂心忡忡地看著沈清端落筆寫信,忍不住問道:「若是孫皇后不願意呢?」
「她不會不願意。」沈清端篤定地說,「將來五皇子登上帝位,她便是名正言順的聖母皇太后。與黎王繼位後她死的不明不白相比,她還能有別的選擇?」
如此一說,馮三石便也點了點頭,只道:「既如此,她確實沒有不願意的理由。」
賀成收到沈清端飛鴿而來的信件時已是翌日的清晨,掃了一眼信上所書內容後,賀成立時吩咐丫鬟們研磨,提筆給遠在京城的朱珠公主寫了一封信。
朱珠公主收到信後,便去了一趟黎王府,因黎王妃近來身子稱病,故是黎王親自接見的她。
黎王並不反感朱珠公主,對她進宮看望明偵帝一事更是樂見其成,最好能將半死不活的明偵帝喚醒,再讓他說出玉璽玉印的藏身之地。
進宮後,孫皇后抱著許久未見的女兒不肯撒手,朱珠公主也借著這機會向孫皇后言明了沈清端等人的計劃。
黎王心狠手辣,且瞧著也不似是要留下孫皇后性命的模樣,更何況朱珠與賀成相處出了些夫妻情誼。
若是沈清端一黨勝了,便是賀家勝了。女兒的後半輩子也有了倚靠。
孫皇后不過沉吟了一息,便下定了決心。
從乾清宮回公主府後,朱珠公主便趁夜給賀成回了信,按例在信箋里放了一顆紅豆,並無其餘的隻字半語。
可賀成卻能從那一顆紅豆中揣摩出朱珠公主心中所想,立時寫信給沈清端,告訴他:孫皇后已答應了他們的計劃。
第74章 正文完結倒計時
當日夜裡, 便再由那凌家軍里的親衛帶著馮三石進了一回皇宮,這一回馮三石學乖了,先服下一劑預防眩暈的丸藥, 這才穩穩噹噹地落了地。
因乾清宮守衛森嚴, 要想放馮三石進殿給明偵帝診治不是件易事, 提前知曉風聲的孫皇后便鬧騰了起來。
捂著肚子大喊大叫,只說黎王在她的膳食里下了毒,定是包藏禍心, 要為他死去的生母報仇。
門外守著的侍衛們不堪其擾,因怕孫皇后的嚷嚷聲傳遍皇宮內外,那侍衛便橫眉冷對道:「不許再吵鬧。」
孫皇后卻不管不顧地撞開了那倆侍衛, 不要命般朝著泰石階下衝去。突生變故,另幾隊的侍衛們便也火急火燎地趕了過來。
馮三石便是趁著如此兵荒馬亂的局面, 由那親衛托舉著從乾清宮一側的支摘窗里鑽了進去。
孫皇后已事先推開了窗欞, 是以那親衛托舉得並不吃力,不過一息的功夫,馮三石便躍進了乾清宮內。
他疾步走到了明偵帝躺著的龍床附近, 像為蘇嬪解毒那般用匕首放了明偵帝的心頭血, 待那蠱蟲爬出後便立刻給那親衛傳信。
趁著黎王一派的侍衛未曾發現他們,便如一陣輕煙般離開了皇宮。
*
翌日一早, 駐守在黎王府附近的親衛便悄悄來了沈清端所在的鏢局, 只道:「昨夜子時,黎王出府往皇宮而去。」
沈清端立時便笑著對馮三石說:「成了。」
明偵帝悠悠轉醒,黎王必然慌不擇路。一進宮便想著要盤問明偵帝將那玉璽玉印藏在了何處。
蠱毒尚未完全消除,明偵帝說話還不利索。這時孫皇后會自告奮勇地與黎王說:「本宮知曉玉璽和玉印藏在何處。」
黎王自然會相信孫皇后的話, 而孫皇后則會以後半生的榮華富貴為要求, 領著黎王往西山皇寺而去。
而西山離京城有一日一夜的路途, 趁著黎王離京的這點時間,沈清端便能借著明偵帝之口調動御前司,並將黎王的人手圍禁在一處。
不費一兵一卒,便能將黎王的人馬全部剷除,這便是沈清端在蘇荷愫離開的一個月里,絞盡腦汁想出來的法子。
一旁的馮三石聽了沈清端的計劃,便也由衷地感嘆道:「你那夫人當真是好福氣。」
沈清端斂起了臉上的笑意,只萬分真摯地與馮三石說:「是我福氣好,遇上了她。」
否則如今的他,只怕還日日夜夜地陷在無窮無盡的仇恨之中。
如何會有家有女,有了漂浮在世上的倚靠?
馮三石在一旁愣了半晌,旋即無語凝噎,只恨不得往自己嘴上打上兩下。
他好好的一把老骨頭,還要在這兒聽這對小夫妻訴諸衷腸。
都怪他這張嘴。
*
如沈清端猜想的一般,孫皇后不過略勸說了黎王一番,他便相信了孫皇后的話。
只是在孫皇后提及明偵帝將那玉璽和玉印藏在了西山的皇寺里時,他略顯不虞地問道:「為何藏在那裡?」
西山里京城還有些距離,如今正是多事之秋,他不可貿然離開京城。
孫皇后為消黎王的疑心,便頗為不屑地說道:「誰叫他心裡最愛重的那賤人葬在了西山,他便將玉璽玉印藏在了那一處,幸而讓本宮發覺了,這才能告訴皇兒。」
孫皇后有意要拉攏黎王,說話間便染上了幾分刻意的討好,倒讓黎王心裡順暢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