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蘇荷愫嘴上雖數落了那幾個丫鬟幾句,心裡卻也為曾氏高興,只與陳氏說:「我正不知該送什麼賀禮給婆母,母親也替我想想。」

  陳氏立時放下了手裡的活計,替蘇荷愫凝神思索了起來,未過多時,才道:「曾姐姐身邊不是有個叫白荷的丫鬟?曾姐姐可心疼的厲害,視若親女。你便替她尋個合適的夫郎,再多添些壓箱底的嫁妝。」

  蘇荷愫自然認得白荷,當初她們將曾氏送去江南養身子時白荷便自請跟了過去,朝夕相處間她便與曾氏處出些母女情分。

  既如此,蘇荷愫便與沈清端說起了此事。只是在為白荷挑夫郎時頗有些踟躕不定,身份低些的小廝配不上白荷,高些的管事都已婚配。

  沈清端思來想去,便將主意打到了凌家軍之上。他細細地問了林山一番,從凌家軍里尋出了幾個尚未婚配、且樣貌不俗的士兵。

  其中挑了一個性子最為憨厚老實些的,讓白荷與他在知縣府里匆匆見了一面,兩人都羞得不肯抬頭。

  蘇荷愫便笑著與沈清端說:「這便是成了。」

  日子有條不紊地行進,於嫣容有孕,蘇月雪忙於家事,與陸讓也算得上是琴瑟和鳴。蘇荷愫忙於女學,沈清端則專心□□凌家軍。

  離開了硝煙瀰漫的京城,待在這廊坊的半年裡各人都活的愜意灑脫。

  本以為日子便會這般無波無瀾,等待一個千載難逢的時機,便能重回京城。

  只是年末時。

  韃靼忽而進攻西北,駐守在西北的大雍軍隊率先應戰,不知狀況如何。可韃靼軍隊素來驍勇善戰,沈清端不得不事先做好準備。

  萬一大雍軍隊節節敗退,頭一個遭殃的便是廊坊縣的百姓,沈清端為廊坊知縣,定要擔負起保護百姓們的責任。

  與此同時的京城內。

  明偵帝已病重許久,身邊只有孫皇后與蘇嬪二人侍疾,其餘嬪妃要麼是避世不出,要麼是沒了性命。

  作者有話說:

  快回京城了。

  第68章 荊州

  孫皇后與蘇嬪本是水火不容的兩人, 再沒想過她們會被一個庶出的皇子逼到只敢在明偵帝的寢宮內報團取暖。

  蘇嬪還好些,起碼蘇家人都遠去了西北廊坊,脫離在黎王的鷹爪之外, 不必擔憂他們的身家性命。

  可孫皇后卻是失魂落魄地跌在紫檀平角條桌旁, 美眸忍不住沁出些淚花, 她道:「你如今也算是得意了。」

  蘇嬪正坐在龍榻旁盯著不省人事的明偵帝,眸色里掠過幾分譏諷,她笑:「皇后娘娘這話是何意?如今你我姐妹都如同喪家之犬一般被關在這乾清宮裡, 我又該得意什麼?」

  「你母家全須全尾地逃去了西北。」孫皇后神色激動地朝著蘇嬪吼叫道:「可本宮的母家已被黎王收監下獄,如今生死不知,你自然得意。」

  蘇嬪才不欲搭理狀若瘋婦的孫皇后, 只冷冷淡淡地說了一句:「娘娘母家被安上了二十一條罪名,難道都是黎王生編硬造出來的不成?」

  自然不是。

  孫皇后的母家靠著孫皇后以及廢太子的蔭護, 沒少斂財作惡, 犯下的罪名更是罄竹難書,是以黎王將孫皇后的父兄收監後,反倒引得朝野一片誇讚。

  孫皇后心裡也明白這個道理, 且依著往日裡父兄肆無忌憚的行徑, 只怕這一遭連命都保不下來。

  幸而她把唯一的女兒嫁給了賀成,靠著賀家的庇護, 她也能從這一場宮變中保全自己。

  孫皇后癱軟著落下淚來, 竟是沒有氣力與蘇嬪再爭辯些什麼。

  只是。

  她仍是想不明白。

  當年那個活的連貓狗都不如的黎王,為何在明偵帝的眼皮子底下養出了那一支兇殘無比的私兵,在朝野里得了如此多大臣的擁護?

  蘇嬪倒是比孫皇后瞧著淡然幾分,早在蘇家人離開京城前夕, 她已被家人告知過黎王的狼子野心, 還有該如何保下她的命一事。

  黎王眥睚必報, 當年在後宮裡受過的苦如今正百倍千倍地還諸在眾人身上,由其是始作俑者明偵帝。

  蘇嬪瞥了眼龍榻上半死不活的明偵帝,心裡卻無半分憐憫之意,她不過勾了勾嘴角,便起身走到了乾清宮大門處,對著外頭侍立的黎王親衛,說了一句:「我要見黎太醫。」

  那幾個親衛面面相覷了一番,到底是對黎太醫的大名頗為忌憚,並不敢耽擱,便往太醫院的方向跑去。

  跌坐在冰冷地磚上的孫皇后聞言卻諷笑她:「蠢婦,你難道不知這黎太醫是黎王的人?他又怎麼肯理睬我們?」

  蘇嬪不答,只垂著頭瞥了眼自己的皓腕,忍了又忍,才把自己眼眶裡莫名的淚意忍下。

  一炷香的工夫後,那親衛便領著疾步匆匆的黎太醫來了乾清前,在孫皇后震驚的目光下,蘇嬪被放出了乾清宮。

  她這才後知後覺地察覺出了端倪,那黎太醫少年意氣,生的格外俊朗秀玉不說,一手醫術更是精湛無比。

  黎太醫時常去永樂宮給蘇嬪請安把脈,待五皇子更是周到細心。

  莫不是這黎太醫與蘇嬪有了私情?

  任憑孫皇后心裡掀起了怎樣的驚濤駭浪,離開乾清宮的孫皇后與黎太醫已相攜著走到了僻靜無人的宮牆處。

  女子柔美嬌艷,男子俊朗秀逸。正在璨然的日光下漫步宮牆,便是有不長眼的太監們從此處路過,也不敢多瞧這兩位一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