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今天除夕,要守歲,做飯便晚了許多。

  屋裡四角掛了馬燈,正中央點著燭台,亮堂堂的。

  他們進來,屋裡熱熱鬧鬧,對老夫人領進來的二人好奇地張望兩眼,沒有過多關注。

  因為周澤勛身份特殊,肖老爺怕人多嘴雜,當初換子的事情只有長子長媳知道。

  他們這次是以老夫人遠房親戚的名義來的,家裡的晚輩只知道老夫人極其看重這一家。僅此而已。

  只有一對中年夫婦看過來的眼神很不一樣,是那種感慨萬千又有些慌張的感覺。

  老夫人抱著孩子一一給兩人介紹。

  這是肖家的側老夫人。

  那是長子一家,這是老三一家。老四一家留在了京城,過年原本要回來,但因為瘟疫的事情鬧的,老爺傳了家書讓他們老實在京城呆著。

  孫輩和重孫輩一語帶過。

  滿滿一大家子,老爺有多個老婆多個孩子,兒子輩又有多個老婆多個孩子,只是小妾沒有資格跟大家坐在一起同吃,只把孩子叫了來,否則更加壯觀。孫子輩還沒有來得及多娶老婆,等他們娶了,這個家也不知道怎麼能裝得下。

  江承雪面帶微笑,老夫人介紹她就便行禮示意,至於到底哪個是哪個她一次也記不完全,除了大舅一家。

  就是那對看周澤勛和自己眼神不同的中年夫妻。

  她知道大舅舍了自己的女兒將周澤勛從宮裡換出來,這麼多年見過幾次,對方大舅大舅母地稱呼,並不知道這才是她真正父母。

  算下年齡,那個女孩今年也是20歲,早該成婚了,不知道嫁得怎樣。

  見完禮便是吃飯,分了三個大桌,周澤勛和江承雪在肖家晚輩們錯愕不解中被老夫人硬拉到身邊,一左一右坐著,老夫人親自抱著那孩子。

  肖家重禮數,他們二人就算是貴客,但屬於孫輩,不該坐在主桌。但當家人默許,大家也便許了。

  人一旦在一個人一個物上花了很多心思,便會格外疼愛。當初這孩子才出生就被抱到老夫人身邊,她一個老人家硬是打起精神從早到晚守著,事事操心著,等到夫妻二人將孩子抱回去,她感覺自己的心都缺了一塊。

  「吃吧,這年也只能這樣簡單過了,就是有銀子都買不到東西,好在這天兒總算要過去了,明年就好了。」

  老夫人催著兩人挑菜吃,自己卻不動筷子,輕輕搖著懷裡的孩子,目光時不時落在周澤勛臉上,眼中感慨萬千。

  桌上除了饅頭餅子,還有六個菜,拿又大又深的盤子盛著,分量很足。

  肖老爺也道:「你們二人多吃些,這些年受苦了。」

  大舅對桌上的菜品做了簡單的介紹,正中間的一盆是魚肉,不是新鮮魚,是從最南邊那裡運來的乾魚塊。沒煮的時候又干又硬還一股子咸臭味兒,買了一直沒吃,吃不慣,沒想到留到過年派上了大用場。年年有餘,過年的餐桌上必須要有魚才行。

  然後還有一盆清燉兔肉,也不是新鮮的,風乾後留到現在的。

  沒有豬肉,但有牛肉,切了大薄片,燉粉條。

  還有一大盤素炒黑木耳。

  一大盤素炒蘿蔔絲。

  一盆蘿蔔塊燉牛骨。

  還有一盆濃稠的白米粥。

  桌上饅頭餅子各兩盤,都是用白面做的,跟楊氏帶綠的饅頭餅子一比較,白得如雪。

  江承雪注意到,其他桌並不是一樣的菜品,要差許多,也沒見有什麼肉。

  大戶人家也並不好過,有好吃的都是先緊著家裡重要的長輩吃,晚輩們都是湊合。

  一頓飯下來,江承雪連五句話都沒有說到。外祖父和外祖母的注意力都在周澤勛和孩子身上,可能覺得她跟他們說不到一起吧,但也禮貌地給她夾了肉夾了菜。

  江承雪無所謂,她也確實不知道要跟大家族裡面的要緊人物說什麼,不如踏踏實實吃自己的飯。

  白面饅頭真好吃啊!

  「雪兒,朱大夫家買的牛乳粉吃完了嗎?」

  老夫人將孩子交給僕婦,拿起筷子挑了骨頭湯裡面的蘿蔔,人老了牙口不好,硬的嚼不動。

  江承雪拿手帕擦擦嘴角,回道:「還沒有呢,我們又去了朱大夫那兒,讓他給我們多留一些。」

  老夫人點頭:「是要多留一些。等年過後,再把那奶娘請回去多餵兩個月,這孩子出生的時候才巴掌大點,現在長得多好,那奶娘可以的。」

  江承雪便點頭稱是,她也想讓孩子多吃點母乳,至少也要吃半年吧。

  主桌上的人吃完,才叫人將桌上剩下的端去給其他兩桌分了。

  全部吃喝完畢,晚輩們便先後行了禮回自己院去了。

  留下肖老爺的兩個兒子和兒媳陪著喝茶。

  老爺抓著周澤勛說著國家大事,閒談中帶著嚴肅。

  兩妯娌圍著老夫人,老夫人又拽著江承雪,三個女人一起教導她怎麼養孩子。

  一直等到一陣隱隱約約的鐘響,肖家給兩人塞了一包銀子說是給孩子的壓歲錢,然後派了人送他們回去。

  那鐘聲響了十二下,聲音很小,要不是這個時候萬籟俱寂可能都聽不到。

  送他們的下人道那是雲州城西面的宏光寺,每年除夕晚上都會敲鐘,敲十二下,代表一天十二個時辰,一年十二個月份,日日平安,月月順遂。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