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總想著,那件事已經過去了那麼久,隨便再等上幾日,也是無關緊要的,瑜珠如今是周家的少夫人,除了周家,她哪裡也去不了,等他辦完手頭上的事回來,再來料理這件事,也是來得及的。

  可是真的來不及。

  瑜珠不是只能囚困在他掌心的寵物,隨時隨地都聽他調遣安排。

  他是個人,瑜珠也是個人,他會走,瑜珠也會走,甚至走的比他還要決絕,還要不肯回首。

  靜謐的夜悄無聲息地降臨,周渡獨自躺在榻上,也不知是何時睡著的。

  他只知道他很累,連日來沒日沒夜的奔波,真的很累。

  待他再醒來時,屋裡已經是黑透了的模樣,一隻手習慣性去往身邊探,卻除了整整齊齊的冰涼被褥,再無其他。

  他想起來,瑜珠早就不見了。

  她離開他了。

  她不要他了。

  他摸著沉重的腦袋起身,這樣冷的冬日,直接和衣而眠導致他如今呼吸有些不暢,似感風寒。

  他在黑暗中摸索。

  下了雪的冬夜,連月光都變得格外吝嗇。

  只是忽的,他摸到放在床頭幾枚硌人的東西。

  他想起來,那是他從燕地帶回來,想要送給瑜珠的貝殼畫。

  中原少見海,瑜珠自小長在錢塘,不知會不會多見過。他想送她貝殼畫,告訴她,自己很想她,真的很想她。

  他還想說,只要她願意,他們也可以同龐大人和他的妻子那樣幸福,夫妻恩愛,生兒育女。家族繼承雖然得要兒子,但他更想要一個跟瑜珠一樣清秀靈動的女兒。他會把她教成真正的名門淑女,將自己所虧欠給瑜珠的從前,都彌補給她們母女。

  可是他沒有機會了。

  瑜珠不見了。

  他緊緊握住手中的貝殼畫,仿佛握住的,是自己同瑜珠希望渺茫的將來。

  他會找到瑜珠的,他想,他同她,也一定還有很長很長的將來。

  不知是不是心底里的信念太強,翌日晨起時,彰平便當真來報:「有少夫人的消息了,說是有兩個黎家隨從模樣的人,這幾日進了揚州城。」

  作者有話說:

  今晚二更over了,大家早點睡呀!

  —

  感謝上一章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35409679 2個;斐楊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慧大貓1973 10瓶;16608758 6瓶;胖胖點點、vanderyang 3瓶;當藍遇上黑 2瓶;47933965、Lizzie、57710969 1瓶!

  謝謝你們!

  第37章 兩巴掌

  罷官

  有了消息就好。

  周渡心下第一反應竟然就是這。

  「繼續派人盯著, 不要打草驚蛇,她想做什麼就護著她去做,只是切記, 不要叫她發現。」

  他不想瑜珠再跑, 也不想她再在驚慌和恐懼中度日。

  彰平應「是」, 垂首看見他的手中正攥緊一封奏摺。

  「我今日去上朝,去給我牽匹馬來。」他又道。

  彰平立馬去辦。

  自燕地回來後幾日不曾上朝的刑部侍郎周渡, 再一次出現在朝堂之上, 卻是為了禇家動用蜀中井鹽牟利的案子。

  奏摺遞上不過片刻,便引得陛下震怒, 直言要將此事徹查, 將禇家徹查。

  而同時,禇家永世的敵人、皇后的母家沈家順勢在旁煽風點火, 拋出禇家其他大大小小統共不下十餘樁的罪證, 包括強占良田、圈地自建等,將禇家的罪名送到了一個更高的高度, 奠定了他必然流放的結果。

  兩相配合, 終於是叫其再沒有了翻身的餘地。

  下了朝,以沈家新一任最能幹的沈小侯爺為首的一群人便圍在周渡身邊,將他當作了是自己人, 想邀他去吃酒作樂, 可惜都被他拒絕了。

  沈淮安左右看看,極為識趣地喊那些人先下去, 只留自己一個在周渡身邊,與他邊走邊道:「我等也非硬逼著周侍郎與我等交好, 實是出人意料, 周侍郎今日會有此舉, 大喜過望,所以才想邀周侍郎一聚,周侍郎既然不願,那我等也就不勉強了,只是聽聞周侍郎家中近來不安寧,令妻之事,若有能幫得上忙的地方,儘管提。」

  周渡頓在這最後一句話,定定地矗立在城牆外馬匹前,與沈淮安相望。

  而後者只是無辜地笑了笑,聳了聳肩,頗為瀟灑地晃著摺扇,轉身離去了。

  同樣從朝堂上下來的蕭神遠後來居上,站到他身邊,與他同樣望著沈淮安道:「你同他怎麼了?他想招你入皇后同太子的陣營?」

  「尚未明說。」周渡神色複雜,收回目光望著蕭神遠,「神遠,我問你,我們家的事,你近來聽說了多少?」

  蕭神遠稍稍尷尬,遲疑地笑了笑:「你也知曉,我已經同黎五姑娘定了親,你自燕地回來後便馬不停蹄去威脅黎家,去截人家的船隻,你還指望我能不知道那事?」

  也就是說,該知道的都知道了。

  雪泥鴻爪,雁過留痕,該知道的,都遲早會知道。

  他沒有再說話,只是立於高大威嚴的皇城之下,許久不再有動作。

  不到午時,周家丟了少夫人的事,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傳開,周渡回到家中,只見到家中一片狼藉。

  溫氏鬧著說這個家已經沒有她的容身之所,婆母騙她,大兒子欺她,二兒子瞞她,她不若回到溫家,做自己快活的溫姑娘,好過在這裡受一大家子的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