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頁
伸手掐了一朵荷花的烏那希伸手用荷花輕輕打了打他:「你這臉皮可真厚。」
康熙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皇帝的臉皮都厚。」
兩個打著嘴仗的人都是一副眉眼俱笑的模樣,小舟慢慢地從那滿池的荷花中穿梭而過,微微的蕩漾著,烏那希伸了個懶腰,抬著小臉的享受著陽光照在身上的感覺。
半晌聲音含含糊糊的說道:「這日頭真好,我這些日子也是急昏頭了。」
康熙輕聲的安慰道:「那事與你有什麼關係,說那些士紳們故意的藉機想要砰擊你的聲望,若非他們的有意算計,最為保守的百姓怎麼可能全部去種辣椒呢?」
前面烏那希勸太子說的黑暗面不是空談,之前推行出去的辣椒和番茄一開始很新鮮,滋味又不錯,導致種植它的經濟效應很好。
再加上有心人的誇大和哄抬市價導致一個縣城大半的百姓都去種植辣椒,又有富戶在後頭兜底,那當然是大賺特賺,如此第二年的時候,幾乎所有的田地都種上了辣椒。
然後完了,如今各方面的基建設施不發達,當地沒有產糧,從外地運輸過來的話,這其中的車馬費損耗費無形之中就哄抬了糧價,再加上早有準備的富戶們哄抬糧價。
官府只當沒這回事,家底薄弱的百姓們為了活下去,也只能賣田賣地賣兒賣女,最終富戶們達到了一開始兼併土地的目的,官員們藉此為話柄砰擊了改革的政策,唯一損失的便是那群沒有任何應對風險的銀錢的升斗小民。
還只是冰山一角,烏那希幾乎是急切的想要去改變現狀,最後不得不承認哪怕改革是好的,但仍有無數的人願意為了利益去破壞。
各種聳人聽聞的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做不到的奇葩手段齊上陣,看的烏那希整個人都emo了!
不願意讓身邊的人擔心自己的烏那希努力的維持原樣,沒想到還是被康熙看出來了,被這樣關心著的她只覺得頓時整個人都神清氣爽了。
眼神亮晶晶的說道:「身邊有人這麼關心我,我怎麼會因為那群無恥小人而一直壞了自己的心情呢?」
康熙捏著船槳的手微微一握緊,臉上掛著不知不覺就揚起來了的笑容:「這就對了嘛,高高興興的,別把那些蒼蠅狗盜的伎倆放在心上! 」
嘿嘿,被關心著的烏那希傻笑著,康熙看著笑得這樣開懷的烏那希,心裡的某些想法也不知不覺的堅定了起來。
各方面的改革讓大清有了天翻地覆的改變,也讓妃嬪們看得越來越眼熱,畢竟誰讓這些年康熙如非必要不進後宮,進了後宮也只往翊坤宮去。
多數都是烏那希在養心殿陪著康熙,後宮妃嬪們都見不到皇帝,連勾心鬥角的必要都沒了,被圈在那四四方方的院子裡就是再多的心氣都被磨沒了。
有孩子的還好,有盼頭,可多數都是沒孩子的,如今再見外頭已經漸漸有了女官之實,但還沒有正式命名的女官們,要說心裡沒點想法那是不可能的。
「你們看到報紙嗎?那白糖廠的女廠長之前我也見過,文采吧普普通通,各方面平常的還沒我腦子靈活呢!」
「前些日子招聘的GG,我也看了,這是我沒去,要不然憑我的水準也能應聘上的。」
「咱們是嬪妃呢!」
這自嘲的話一出,一群閒在一起嗑瓜子閒聊天的宮妃們都萎靡了,她們是天子的女人,便是有想法又能如何呢?
別看康熙不進後宮,但可一直沒小瞧後宮這群女人,該有的釘子眼線一樣沒少,很快,這場談話就記錄在冊的出現在了康熙的御桌上。
眼見時機成熟,直接下旨遣散六宮,怎麼說呢?並不是很意外,大家又不是瞎子,康熙這些年獨寵烏那希,眾人都是看在眼裡的。
心疼女兒守活寡似的只能慢慢的熬著的人家已經開始準備接自己的女兒回家了,一則皇上說遣散六宮,乾剛獨斷的旁人也沒有反駁的餘地。
二則皇上也給了不少的選擇,想要嫁人的皇宮會專門的出一副嫁妝也是一份庇佑,若是家裡人不慈愛或是不耐煩再去嫁人生子的,也可以去皇家的道館裡清修。
說是清修其實日子和宮裡的一樣,該有的都不會少,反倒山青水綠的有更寬闊的地方可以四處探索。
這就很好了不是,要說擔憂奉過皇帝的女人沒人敢娶,這就多慮了不是,皇太極都會把自己的女人賜給立了功的武將,他後宮裡二嫁的女人也不在少數,從根子上他們就沒講究過什麼貞潔之類的東西。
之所以講究起來也是因為後來漢化了的原因,說到底漢家的文明太過於瑰麗,文化底蘊皆不夠的滿人被漢化是肯定的。
這種文化的融合當然是有積極正向的一面,但不可否認亦有較為狹隘不足的那一面,比如所謂的三寸金蓮,所謂的貞潔牌坊。
可誰讓這輩子康熙在烏那希的影響之下就沒停止過折騰的腳步,也遠遠沒到他晚年沉迷於漢女的時候,社會風氣還是很開放的。
又沒有輿論壓力又能出去重新開始自己的人生,不比在這宮裡熬著強啊!宮妃們都是積極響應。
駛離這紫禁城的馬車一輛接著一輛的,烏那希調侃著說道:「有沒有覺得很挫敗呀。」
康熙光棍的表示:「怎麼可能?我沒把她們放在心上,她們同樣也沒把我放心上,大家都只是各取所需,本來就是求取利益而已。
康熙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皇帝的臉皮都厚。」
兩個打著嘴仗的人都是一副眉眼俱笑的模樣,小舟慢慢地從那滿池的荷花中穿梭而過,微微的蕩漾著,烏那希伸了個懶腰,抬著小臉的享受著陽光照在身上的感覺。
半晌聲音含含糊糊的說道:「這日頭真好,我這些日子也是急昏頭了。」
康熙輕聲的安慰道:「那事與你有什麼關係,說那些士紳們故意的藉機想要砰擊你的聲望,若非他們的有意算計,最為保守的百姓怎麼可能全部去種辣椒呢?」
前面烏那希勸太子說的黑暗面不是空談,之前推行出去的辣椒和番茄一開始很新鮮,滋味又不錯,導致種植它的經濟效應很好。
再加上有心人的誇大和哄抬市價導致一個縣城大半的百姓都去種植辣椒,又有富戶在後頭兜底,那當然是大賺特賺,如此第二年的時候,幾乎所有的田地都種上了辣椒。
然後完了,如今各方面的基建設施不發達,當地沒有產糧,從外地運輸過來的話,這其中的車馬費損耗費無形之中就哄抬了糧價,再加上早有準備的富戶們哄抬糧價。
官府只當沒這回事,家底薄弱的百姓們為了活下去,也只能賣田賣地賣兒賣女,最終富戶們達到了一開始兼併土地的目的,官員們藉此為話柄砰擊了改革的政策,唯一損失的便是那群沒有任何應對風險的銀錢的升斗小民。
還只是冰山一角,烏那希幾乎是急切的想要去改變現狀,最後不得不承認哪怕改革是好的,但仍有無數的人願意為了利益去破壞。
各種聳人聽聞的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做不到的奇葩手段齊上陣,看的烏那希整個人都emo了!
不願意讓身邊的人擔心自己的烏那希努力的維持原樣,沒想到還是被康熙看出來了,被這樣關心著的她只覺得頓時整個人都神清氣爽了。
眼神亮晶晶的說道:「身邊有人這麼關心我,我怎麼會因為那群無恥小人而一直壞了自己的心情呢?」
康熙捏著船槳的手微微一握緊,臉上掛著不知不覺就揚起來了的笑容:「這就對了嘛,高高興興的,別把那些蒼蠅狗盜的伎倆放在心上! 」
嘿嘿,被關心著的烏那希傻笑著,康熙看著笑得這樣開懷的烏那希,心裡的某些想法也不知不覺的堅定了起來。
各方面的改革讓大清有了天翻地覆的改變,也讓妃嬪們看得越來越眼熱,畢竟誰讓這些年康熙如非必要不進後宮,進了後宮也只往翊坤宮去。
多數都是烏那希在養心殿陪著康熙,後宮妃嬪們都見不到皇帝,連勾心鬥角的必要都沒了,被圈在那四四方方的院子裡就是再多的心氣都被磨沒了。
有孩子的還好,有盼頭,可多數都是沒孩子的,如今再見外頭已經漸漸有了女官之實,但還沒有正式命名的女官們,要說心裡沒點想法那是不可能的。
「你們看到報紙嗎?那白糖廠的女廠長之前我也見過,文采吧普普通通,各方面平常的還沒我腦子靈活呢!」
「前些日子招聘的GG,我也看了,這是我沒去,要不然憑我的水準也能應聘上的。」
「咱們是嬪妃呢!」
這自嘲的話一出,一群閒在一起嗑瓜子閒聊天的宮妃們都萎靡了,她們是天子的女人,便是有想法又能如何呢?
別看康熙不進後宮,但可一直沒小瞧後宮這群女人,該有的釘子眼線一樣沒少,很快,這場談話就記錄在冊的出現在了康熙的御桌上。
眼見時機成熟,直接下旨遣散六宮,怎麼說呢?並不是很意外,大家又不是瞎子,康熙這些年獨寵烏那希,眾人都是看在眼裡的。
心疼女兒守活寡似的只能慢慢的熬著的人家已經開始準備接自己的女兒回家了,一則皇上說遣散六宮,乾剛獨斷的旁人也沒有反駁的餘地。
二則皇上也給了不少的選擇,想要嫁人的皇宮會專門的出一副嫁妝也是一份庇佑,若是家裡人不慈愛或是不耐煩再去嫁人生子的,也可以去皇家的道館裡清修。
說是清修其實日子和宮裡的一樣,該有的都不會少,反倒山青水綠的有更寬闊的地方可以四處探索。
這就很好了不是,要說擔憂奉過皇帝的女人沒人敢娶,這就多慮了不是,皇太極都會把自己的女人賜給立了功的武將,他後宮裡二嫁的女人也不在少數,從根子上他們就沒講究過什麼貞潔之類的東西。
之所以講究起來也是因為後來漢化了的原因,說到底漢家的文明太過於瑰麗,文化底蘊皆不夠的滿人被漢化是肯定的。
這種文化的融合當然是有積極正向的一面,但不可否認亦有較為狹隘不足的那一面,比如所謂的三寸金蓮,所謂的貞潔牌坊。
可誰讓這輩子康熙在烏那希的影響之下就沒停止過折騰的腳步,也遠遠沒到他晚年沉迷於漢女的時候,社會風氣還是很開放的。
又沒有輿論壓力又能出去重新開始自己的人生,不比在這宮裡熬著強啊!宮妃們都是積極響應。
駛離這紫禁城的馬車一輛接著一輛的,烏那希調侃著說道:「有沒有覺得很挫敗呀。」
康熙光棍的表示:「怎麼可能?我沒把她們放在心上,她們同樣也沒把我放心上,大家都只是各取所需,本來就是求取利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