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頁
回帖說:
【沒錢買熱搜了唄。】
【事實證明,潮水退去,誰在裸泳一目了然~】
【流量影后可算原形畢露咯】
【除了在辰野時就拿下的開季封,她今年還沒宣過任何商務和資源吧?】
【xs,以前拳打頂流腳踢大花,粉絲到處刷實績在手笑看瘋狗,現在沒後台沒背景個體戶了,知道夾著尾巴做人了】
【看著吧,這只是某人下坡路的開始,沒了辰野,資源降級是一回事,獎項又是另一回事,沒人捧她玩,粉絲吹的演技神話也要破滅,到最後就只能死守個咖位咯。】
【那有什麼用,娛樂圈有咖位的多的是,沒商務沒資源,鑲邊作配拉不下臉,當主演沒人買帳。所以我說她接雪青挺好的,以後就都在這種小成本文藝片裡待著吧,別來髒大熒幕。】
粉絲當然不會同意這樣的論調,拼命據理力爭:
【踏踏實實做演員也有錯?】
【xs,看來粉絲也承認之前瘋狂下水軍炒作是沒有在踏踏實實做演員了。】
罵戰歸罵戰,嘴硬歸嘴硬,但粉絲還是烏泱泱地去微博私信她,讓她出來營業。在後援會的各個群組裡,心虛遲疑的聲音也越來越響。作為經紀人和半個老闆,莊緹文對這些都照單全收,但,巋然不動。
她很沉得住氣。既然要揮別流量,那麼這樣的陣痛期是必須的,所有的冷嘲熱諷,都不過是還之前的債。
俊儀也來質問過她,問得還很不客氣:「緹文,你說,是不是你太有錢,所以對隱隱的運營很不上心?她糊了!」
緹文哭笑不得:「少上點網。」
「但是你不給她接資源。」
「不急。」
俊儀暴跳如雷:「不要學商先生講話!」
緹文只好耐心十足地掰開講一遍:「辰野那邊的合作到期,隱隱登上Edward超級遊艇的長尾效應也已經漸漸淡了,那麼品牌選擇先觀望也無可厚非,符合商業邏輯。目前她還有Greta的大使傍身,不擔心。至於其他的聲音……」她抬眸,微微一笑:「等作品上了,你就知道了。」
知道什麼?俊儀只擅長料理生活,不擅長觀察數據。要等到《天經地義》預售破億,她才會後知後覺地明白過來——
只要票房夠打臉,那些聲音都會自動消散。
《天經地義》一路點映配合宣發,口碑水漲船高,到了五一上映首日,實時票房一路領跑大盤。
方志這個導演,擁有著第五代導演共同的清高和自以為是,這是優點也是缺點。在過去,他也不是沒指導過商業片,但成績只是勉強及格,久而久之自然被資本拋棄,只能持續拍小成本的類型片、傷痕文學鄉土片和文藝片。這次雖然有「收官之作」的噱頭在,但對於年輕影迷和龐大路人盤來說,「方志」這個名字的情懷,可實在值不了兩張票價。
而《天經地義》從題材上來說,雖然是跟假期適配的動作喜劇片,但另兩部好萊塢引進片在場面上也絲毫不虛,況且在商業大片上,觀眾的天然有一種「厚外薄己」的傾向。「內地的商業片打不過好萊塢」,這幾乎是龐大觀影人群心底共識的一道聲音。
那麼,票房的大頭,究竟是誰扛起的?
是應隱。
內地電影圈其實早已過了女星扛票房的年代,而這個年代距今並不遙遠,不過一十幾年而已。在一十幾年前,內地大花們星光熠熠,各有各的本事,各領各的風騷,無論票房、八卦還是星光,都遠盛同時代的影帝們。但在往後的這一十幾年間,風雲變幻,港資北上,內地資本入場,市場急遽膨脹,成名的男演員們,懷揣著用喝酒和抱團拿下的資源紛紛自行造餅,聯手開創了內地電影圈的中生時代和喜劇時代——
女影星們,不可避免地落寞了。
市場上的變化是能看到的,流量花們退居至小螢屏上去扛收視扛網播扛撲爆,電影逐漸成為了男性廝殺的地方。像張乘晚這樣的大花,要麼守著咖位上幾檔還算有逼格的綜藝,要麼則三五年等一個門當戶對的好角色,更多的,則乾脆就很少進組了。
在這樣的情況,應隱能扛起《天經地義》的票房,是她號召力的最強證明。
首映當天,#應隱刀馬旦#、#這才是我想看的打戲#這些詞條相繼衝上熱搜,路人曬票根不斷,《天經地義》電影頁面的短評也在瘋狂更新:
「唯一遺憾是武俠式微,有生之年估計看不到應隱的古裝打戲了」
「又能打又能演,給我再紅二十年!」
「本來確實沒抱希望,時章影業+方志+應隱感覺是撲街buff疊滿,萬萬沒想到」
「明明可以交出這麼好的商業片成績,為什麼之前要拍那麼多答辯?辰野,你他媽欠inin的用什麼還!」
粉絲在娛樂組裡揚眉吐氣:
【糊了啊對對對,在你夢裡糊了】
【怎麼辦捏,姐姐就是又美又敬業路人又買帳,是酸雞羨慕都羨慕不來的票房基本盤吖】
【票房實績美滋滋再添二十億】
首映第二天,商宇集團的內部通信系統里,新發布了一則員工福利通知:
【/喇叭//喇叭/歡度五一假期,員工福利大派送!即日起至5.15,所有員工線上皆可領取《天經地義》專屬影票10張,歡迎大家帶親朋好友去電影院共度佳節!】
【沒錢買熱搜了唄。】
【事實證明,潮水退去,誰在裸泳一目了然~】
【流量影后可算原形畢露咯】
【除了在辰野時就拿下的開季封,她今年還沒宣過任何商務和資源吧?】
【xs,以前拳打頂流腳踢大花,粉絲到處刷實績在手笑看瘋狗,現在沒後台沒背景個體戶了,知道夾著尾巴做人了】
【看著吧,這只是某人下坡路的開始,沒了辰野,資源降級是一回事,獎項又是另一回事,沒人捧她玩,粉絲吹的演技神話也要破滅,到最後就只能死守個咖位咯。】
【那有什麼用,娛樂圈有咖位的多的是,沒商務沒資源,鑲邊作配拉不下臉,當主演沒人買帳。所以我說她接雪青挺好的,以後就都在這種小成本文藝片裡待著吧,別來髒大熒幕。】
粉絲當然不會同意這樣的論調,拼命據理力爭:
【踏踏實實做演員也有錯?】
【xs,看來粉絲也承認之前瘋狂下水軍炒作是沒有在踏踏實實做演員了。】
罵戰歸罵戰,嘴硬歸嘴硬,但粉絲還是烏泱泱地去微博私信她,讓她出來營業。在後援會的各個群組裡,心虛遲疑的聲音也越來越響。作為經紀人和半個老闆,莊緹文對這些都照單全收,但,巋然不動。
她很沉得住氣。既然要揮別流量,那麼這樣的陣痛期是必須的,所有的冷嘲熱諷,都不過是還之前的債。
俊儀也來質問過她,問得還很不客氣:「緹文,你說,是不是你太有錢,所以對隱隱的運營很不上心?她糊了!」
緹文哭笑不得:「少上點網。」
「但是你不給她接資源。」
「不急。」
俊儀暴跳如雷:「不要學商先生講話!」
緹文只好耐心十足地掰開講一遍:「辰野那邊的合作到期,隱隱登上Edward超級遊艇的長尾效應也已經漸漸淡了,那麼品牌選擇先觀望也無可厚非,符合商業邏輯。目前她還有Greta的大使傍身,不擔心。至於其他的聲音……」她抬眸,微微一笑:「等作品上了,你就知道了。」
知道什麼?俊儀只擅長料理生活,不擅長觀察數據。要等到《天經地義》預售破億,她才會後知後覺地明白過來——
只要票房夠打臉,那些聲音都會自動消散。
《天經地義》一路點映配合宣發,口碑水漲船高,到了五一上映首日,實時票房一路領跑大盤。
方志這個導演,擁有著第五代導演共同的清高和自以為是,這是優點也是缺點。在過去,他也不是沒指導過商業片,但成績只是勉強及格,久而久之自然被資本拋棄,只能持續拍小成本的類型片、傷痕文學鄉土片和文藝片。這次雖然有「收官之作」的噱頭在,但對於年輕影迷和龐大路人盤來說,「方志」這個名字的情懷,可實在值不了兩張票價。
而《天經地義》從題材上來說,雖然是跟假期適配的動作喜劇片,但另兩部好萊塢引進片在場面上也絲毫不虛,況且在商業大片上,觀眾的天然有一種「厚外薄己」的傾向。「內地的商業片打不過好萊塢」,這幾乎是龐大觀影人群心底共識的一道聲音。
那麼,票房的大頭,究竟是誰扛起的?
是應隱。
內地電影圈其實早已過了女星扛票房的年代,而這個年代距今並不遙遠,不過一十幾年而已。在一十幾年前,內地大花們星光熠熠,各有各的本事,各領各的風騷,無論票房、八卦還是星光,都遠盛同時代的影帝們。但在往後的這一十幾年間,風雲變幻,港資北上,內地資本入場,市場急遽膨脹,成名的男演員們,懷揣著用喝酒和抱團拿下的資源紛紛自行造餅,聯手開創了內地電影圈的中生時代和喜劇時代——
女影星們,不可避免地落寞了。
市場上的變化是能看到的,流量花們退居至小螢屏上去扛收視扛網播扛撲爆,電影逐漸成為了男性廝殺的地方。像張乘晚這樣的大花,要麼守著咖位上幾檔還算有逼格的綜藝,要麼則三五年等一個門當戶對的好角色,更多的,則乾脆就很少進組了。
在這樣的情況,應隱能扛起《天經地義》的票房,是她號召力的最強證明。
首映當天,#應隱刀馬旦#、#這才是我想看的打戲#這些詞條相繼衝上熱搜,路人曬票根不斷,《天經地義》電影頁面的短評也在瘋狂更新:
「唯一遺憾是武俠式微,有生之年估計看不到應隱的古裝打戲了」
「又能打又能演,給我再紅二十年!」
「本來確實沒抱希望,時章影業+方志+應隱感覺是撲街buff疊滿,萬萬沒想到」
「明明可以交出這麼好的商業片成績,為什麼之前要拍那麼多答辯?辰野,你他媽欠inin的用什麼還!」
粉絲在娛樂組裡揚眉吐氣:
【糊了啊對對對,在你夢裡糊了】
【怎麼辦捏,姐姐就是又美又敬業路人又買帳,是酸雞羨慕都羨慕不來的票房基本盤吖】
【票房實績美滋滋再添二十億】
首映第二天,商宇集團的內部通信系統里,新發布了一則員工福利通知:
【/喇叭//喇叭/歡度五一假期,員工福利大派送!即日起至5.15,所有員工線上皆可領取《天經地義》專屬影票10張,歡迎大家帶親朋好友去電影院共度佳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