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頁
無名老和尚端坐在大石頭上,樂呵呵的看著,他最初跟著壁畫被送到這裡的時候,只想著保護一下村中凡人。
又一次他看見大牛等幼童偷偷往山上破廟跑,於是悄悄跟在後面保護他們,次數多了,他不由好奇起來,現身詢問了一下,這才知道這些孩子和山上的小妖和那位林姑娘還有這樣一番淵源。小孩子們思念林姑娘以及之前念書的小狐狸,所以才總是上山。
如此有教無類的理念,倒是也很符合他們佛門普度眾生的含義,老和尚對此很是敬佩,反正他也閒來無事,於是他就效仿那位林姑娘的做法,在這裡開了個小私塾。歡迎所有有向學之心的幼童、幼崽前來聽課。這對於老和尚本人來說,也算是一種修行。
反正幹了幾個月,他是越來越喜歡這種清晨上課,暖陽下講書,閒暇時光享受山中微風,看著孩子們笑鬧的時光了。
一刻鐘的時間很快過去,負責計時的木頭小鳥在枝頭嘰嘰叫起來。孩子們立刻知道到時間了,雖然有些意猶未盡,不過還是乖巧的坐了回去。
在遠處的林間,草叢中伸著懶腰的老狐狸當即趴好,聚精會神的挺起課來,在她的身邊還有花蛇、老鼠、黃鼠狼等動物。他們比尋常的同類都要大一圈,全都是成年了的妖精。他們都是偷偷來蹭課的。
無論是林吹夢還是老和尚,講的都是人類的知識,並沒有修行方面的竅門,但是這些知識對於小妖怪們來說依然是寶貴的,可以幫助他們明道理,識本心。有助於他們這些走正道的妖在修行上凝神靜氣,更快的吸收靈氣不至於走火入魔。也能更好的突破自身境界。到達更高一層。
只是因為之前的林吹夢力量表現的太強太詭異,所以這附近山頭的小妖怪對她有些懼怕,才不敢靠近,老和尚相對來說和藹很多,對於這些躲在後面偷聽的小妖,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不過小妖怪們也知道老和尚雖然態度和藹,並不和他們計較,但這並不代表老和尚就是軟柿子了,前不久有個流浪到這的惡妖,盯上了上山來聽課的人類崽子,都不用那群鬼蜂和胡一卦那家子狐狸出手,這老和尚瞬息就到了地方,抬手就把那惡妖打回了原形帶回去鎮壓了。
*
村子裡,一群男男女女正在地頭上忙碌的幹活。遠遠看去,他們就仿佛辛勤的小螞蟻,從這跑到那,從那跑到這。
不過他們卻不覺得苦,正感慨著今年風調雨順,過不了多久就能迎來大豐收了。他們高興的談論著,說著說著就提到了孩子們每日去上學的事。
幾個月前,孩子們停歇了沒幾天,又開始日日往山上跑,山下的村民也很快察覺到了這一狀況,他們當時還以為是那位林姑娘又開始教書了。見馬金花的孫子馬瑞也在其中,他們倒是沒有太擔心,只是有好事者去問了馬金花那位林姑娘到底什麼來頭。
也是那個時候,他們才得知,這次給他們教書的並不是那位林姑娘,而是一位老和尚。馬金花是知道老和尚不是人的,也知道老和尚來到村子後,就一直默默守護村子。
在得知老和尚開始教導村中孩子後,馬金花對於這老和尚越發敬重,她也知道村民們的擔心,於是組織了村民上山送上了瓜果蔬菜,一些銅錢充當束脩。
老和尚收了那些果蔬,並沒有要銅錢,還笑呵呵的和村民們談了幾句。
村民們最初看見小溪邊不僅有孩子,還有一群神情聰慧乖巧的野物的時候,嚇了一跳,隱約意識到這些小動物崽子並不普通。
不過大概是老和尚太過慈眉善目,說話也頗有得道高僧的味道,又有村里公認的神婆馬金花暗示這老和尚是隱居的高人,村民們很快就從驚嚇變作了敬重。
傳說故事裡,不是經常有那山野高人在山中講道,山中野物聽完頓悟,拜別而去的情節嗎?已經意識到老和尚是得道高僧的村民自動把這個情節套在了這件事上。加上又有馬金花作保。所以他們就放下心來。
往後這些日子,小孩子們日日上山,每日都能高高興興、乾乾淨淨的回來,受的傷還沒有他們平日在
野地玩耍的多。他們擔心的,山間野物傷害孩子的事完全沒有發生過。
事實上,自從那位林姑娘出現後,村民們就明顯感覺到這片山林對他們更友善了,前不久村里一個樵夫砍柴摔進了地洞裡,腳崴了爬不上來,竟是一隻大狐狸出現,跳下來把他馱了上來。還一路馱到村道上,遇到了其他村人後,狐狸才把樵夫放下來,跑回了山林里。
樵夫遇到村里人後,把這事一說,有孩子聽到了,當即叫道,這一定是胡大哥哥。村里人不認識什麼胡大、胡小的,只是隱約意識到,吃人的妖怪是可怕的,但或許,他們所在的這片山頭的妖怪並沒有傳說中的那麼壞。
眾人思索片刻,覺得這一定是高人教化的緣故。
「都說讀書好,果然讀書好啊。我家那小子上了幾個月的學,回來倒是懂事的很多,說起話來頭頭是道的。」
「可不是,之前我還想著,讀書有什麼用,我們莊稼人不都是大字不識的?但最近這些日子我是發現了,這讀書和不讀書就是不一樣!」
「別的不說,我家娃早上出去,下午回來,我也輕省了不少,再也不用擔心他玩野了,或者亂跑沒看住出什麼事了。」
又一次他看見大牛等幼童偷偷往山上破廟跑,於是悄悄跟在後面保護他們,次數多了,他不由好奇起來,現身詢問了一下,這才知道這些孩子和山上的小妖和那位林姑娘還有這樣一番淵源。小孩子們思念林姑娘以及之前念書的小狐狸,所以才總是上山。
如此有教無類的理念,倒是也很符合他們佛門普度眾生的含義,老和尚對此很是敬佩,反正他也閒來無事,於是他就效仿那位林姑娘的做法,在這裡開了個小私塾。歡迎所有有向學之心的幼童、幼崽前來聽課。這對於老和尚本人來說,也算是一種修行。
反正幹了幾個月,他是越來越喜歡這種清晨上課,暖陽下講書,閒暇時光享受山中微風,看著孩子們笑鬧的時光了。
一刻鐘的時間很快過去,負責計時的木頭小鳥在枝頭嘰嘰叫起來。孩子們立刻知道到時間了,雖然有些意猶未盡,不過還是乖巧的坐了回去。
在遠處的林間,草叢中伸著懶腰的老狐狸當即趴好,聚精會神的挺起課來,在她的身邊還有花蛇、老鼠、黃鼠狼等動物。他們比尋常的同類都要大一圈,全都是成年了的妖精。他們都是偷偷來蹭課的。
無論是林吹夢還是老和尚,講的都是人類的知識,並沒有修行方面的竅門,但是這些知識對於小妖怪們來說依然是寶貴的,可以幫助他們明道理,識本心。有助於他們這些走正道的妖在修行上凝神靜氣,更快的吸收靈氣不至於走火入魔。也能更好的突破自身境界。到達更高一層。
只是因為之前的林吹夢力量表現的太強太詭異,所以這附近山頭的小妖怪對她有些懼怕,才不敢靠近,老和尚相對來說和藹很多,對於這些躲在後面偷聽的小妖,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不過小妖怪們也知道老和尚雖然態度和藹,並不和他們計較,但這並不代表老和尚就是軟柿子了,前不久有個流浪到這的惡妖,盯上了上山來聽課的人類崽子,都不用那群鬼蜂和胡一卦那家子狐狸出手,這老和尚瞬息就到了地方,抬手就把那惡妖打回了原形帶回去鎮壓了。
*
村子裡,一群男男女女正在地頭上忙碌的幹活。遠遠看去,他們就仿佛辛勤的小螞蟻,從這跑到那,從那跑到這。
不過他們卻不覺得苦,正感慨著今年風調雨順,過不了多久就能迎來大豐收了。他們高興的談論著,說著說著就提到了孩子們每日去上學的事。
幾個月前,孩子們停歇了沒幾天,又開始日日往山上跑,山下的村民也很快察覺到了這一狀況,他們當時還以為是那位林姑娘又開始教書了。見馬金花的孫子馬瑞也在其中,他們倒是沒有太擔心,只是有好事者去問了馬金花那位林姑娘到底什麼來頭。
也是那個時候,他們才得知,這次給他們教書的並不是那位林姑娘,而是一位老和尚。馬金花是知道老和尚不是人的,也知道老和尚來到村子後,就一直默默守護村子。
在得知老和尚開始教導村中孩子後,馬金花對於這老和尚越發敬重,她也知道村民們的擔心,於是組織了村民上山送上了瓜果蔬菜,一些銅錢充當束脩。
老和尚收了那些果蔬,並沒有要銅錢,還笑呵呵的和村民們談了幾句。
村民們最初看見小溪邊不僅有孩子,還有一群神情聰慧乖巧的野物的時候,嚇了一跳,隱約意識到這些小動物崽子並不普通。
不過大概是老和尚太過慈眉善目,說話也頗有得道高僧的味道,又有村里公認的神婆馬金花暗示這老和尚是隱居的高人,村民們很快就從驚嚇變作了敬重。
傳說故事裡,不是經常有那山野高人在山中講道,山中野物聽完頓悟,拜別而去的情節嗎?已經意識到老和尚是得道高僧的村民自動把這個情節套在了這件事上。加上又有馬金花作保。所以他們就放下心來。
往後這些日子,小孩子們日日上山,每日都能高高興興、乾乾淨淨的回來,受的傷還沒有他們平日在
野地玩耍的多。他們擔心的,山間野物傷害孩子的事完全沒有發生過。
事實上,自從那位林姑娘出現後,村民們就明顯感覺到這片山林對他們更友善了,前不久村里一個樵夫砍柴摔進了地洞裡,腳崴了爬不上來,竟是一隻大狐狸出現,跳下來把他馱了上來。還一路馱到村道上,遇到了其他村人後,狐狸才把樵夫放下來,跑回了山林里。
樵夫遇到村里人後,把這事一說,有孩子聽到了,當即叫道,這一定是胡大哥哥。村里人不認識什麼胡大、胡小的,只是隱約意識到,吃人的妖怪是可怕的,但或許,他們所在的這片山頭的妖怪並沒有傳說中的那麼壞。
眾人思索片刻,覺得這一定是高人教化的緣故。
「都說讀書好,果然讀書好啊。我家那小子上了幾個月的學,回來倒是懂事的很多,說起話來頭頭是道的。」
「可不是,之前我還想著,讀書有什麼用,我們莊稼人不都是大字不識的?但最近這些日子我是發現了,這讀書和不讀書就是不一樣!」
「別的不說,我家娃早上出去,下午回來,我也輕省了不少,再也不用擔心他玩野了,或者亂跑沒看住出什麼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