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頁
第133章
到了地方, 黎陽和黃立安在小洋樓里舒服的睡了一覺,再醒來時,樓下有好幾個人在說話。
樓下辦公室裡面, 譚帥正在跟公司的員工們開會, 說是開會,其實就是碰頭, 匯報一下這幾個月的工作情況。
屋子裡溫度不冷不熱, 帶有彈性的高高的床墊十分舒服,聽著下面的動靜快要結束了, 黎陽才爬起來。
旁邊大毛哥倆還沒醒,黎陽起來簡單的洗漱,下樓時, 他們的會議果然結束了, 黎陽見到了安娜,向她和帕維爾問好。
安娜的學校已經複課了,但是她早就辭了那邊的職位,一直在外貿公司做事,因為時間方便, 她能更好的照顧自己的幾個孩子。
周樂在客廳看電視, 整個人窩在沙發裡面, 聽到動靜, 懶得站起來, 把腦袋彈出來跟黎陽打招呼, 「你這個大忙人,想要見著可不容易。」
周樂在後面那條街買的房子, 比譚帥的這個大一些, 他本來是不想在異國他鄉置業的, 但是這邊的生意還在做,不知道啥時候回國,房子賣的價格不貴,想著以後等這裡的時局穩定了,價格只漲不落,走時再賣掉就行了。
「看看我身上曬的……」周樂掀開半袖,讓黎陽看袖口外面比裡面明顯黑了一大截,「我爸帶我們全家從農村走出來,我還以為這輩子都不用種地了。」
不單他,崔磊和大毛他們也黑了不少,因為蓋那些大棚,他們在日頭底下忙活了好久,風吹日曬。
「辛苦了。」黎陽道:「等菜下來,送你兩車慰勞一下。」
「可別了。」周樂把袖子拉回原處,笑著道:「我又不是兔子,吃不了那麼多菜。」
說了一會兒話,大毛也下來了,他們平時沒有這麼閒,是知道黎陽和黃立安他們來,這才坐火車趕到莫斯科,其實不比黎陽他們輕快啥。
說著說著肚子餓了,一個屋子十幾個人,黎陽想要做飯,讓譚帥給攔住了,「出去吃吧。」
都嚷著要出去,黎陽也樂得清閒,一行人換好衣服,結著隊出去了。
因為是黃立安過暑假,大家都問他想吃什麼,黃立安好奇的打量著長長街道上五花八門的招牌,停在了一個東南亞餐廳的門前。
一進門,濃濃的泰國氣息撲面而來,菜單上是泰文、俄文和中文,黃立安按照上面的圖片點了幾個。
他點完,菜單傳遞給其他人,各自點自己喜歡的。
吃到咖喱蟹,黃立安眼睛瞪的又圓又大,螃蟹吃過,咖喱對他來說還挺新鮮的。
餐廳中間放著音樂,有泰國美女在跳舞,這一桌子沒人抬頭瞎看,低頭吃飯,一直吃到飽。
他們人多,點了許多菜,有一些沒咋吃完,黎陽讓人裝起來帶走。
吃完飯,一行人在街上溜達了一圈,然後到了廣場那邊餵鴿子,最後轉到莫斯科河邊,順著河堤回到家。
在首都地界歇了兩天,他們一起到火車站,按照路線的遠近,先去了拖拉機廠。
作者有話要說:
麼麼噠
第134章
從莫斯科到符拉迪沃斯托克距離九千多公里, 火車橫貫西伯利亞,要走七天六夜,而坐飛機只需要幾個小時。
火車和飛機一樣都不擁擠, 黎陽他們選擇了飛機。
飛機在哈巴羅夫斯克落地, 這是遠東第一大城市,以工業為主, 整個城市並沒有什麼高樓大廈, 日常用品幾乎全部來自進口。
大毛他們在這裡有三家店鋪,跟首都的嚴查相比, 這裡相對寬鬆一些,但前提是得打點好關係。
七月,這個城市的平均溫度在十五到二十四度左右, 早晚得穿外套, 否則還有點冷。
下了飛機,他們休息了半天,第二天開車從市里出發。
因為汽車走了大道,直到看到那一排排高高的煙囪,黎陽才發現拖拉機廠快要到了。
這片工業區比今年前來時更荒涼了, 路況變的更差, 很顯然, 這幾年的動盪, 造成的影響還未完全恢復。
汽車停在拖拉機廠門口的時候, 正好有幾輛貨車經過, 上面裝滿了木頭,每根都很粗, 顏色黯淡, 是冬天採伐的樹幹晾曬之後拉回來的。
譚帥等人進到工廠, 先去了車間,車間正在成產,裡面機器轟鳴。
剛進去時,他們遭到了工人的阻攔,後來有人認出了譚帥,然後放行,黎陽看了看,正在成產的是T—25A農用拖拉機的液壓泵。
因為之前的歷史,俄羅斯各大拖拉機廠只生產一兩種基本型號的拖拉機以及少量的特殊型號產品,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集中生產通用零部件,用以供應各種不同型號的拖拉機使用。
這樣做的好處很明顯,集中力量攻克技術難題,促進位造業的自動化生產,但是經過幾年前的事情,這種統籌規劃已經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完全的市場化。
現在,拖拉機廠用的還是從前的生產方式,但是效益卻很差,自從股份制改革之後,一直都是虧損狀態。
在車間裡看完,黎陽跟著譚帥去了辦公室,看了一眼去年的年報和今年的半年報,一直皺眉。
企業改革之後,國家投入減小,更致命的是沒有了對農機政策補貼,想買的買不起,想賣的賣不掉,農機市場低迷到了極點。
動亂之前的兩年,俄國每年生產和銷售的拖拉機數量平均是十幾萬台,這兩年,驟降到了三四萬台,排名靠前的兩家拖拉機廠占市場份額七成以上,但數量都不夠塞牙縫的,剩下的十三家拖拉機廠跟著喝湯。
到了地方, 黎陽和黃立安在小洋樓里舒服的睡了一覺,再醒來時,樓下有好幾個人在說話。
樓下辦公室裡面, 譚帥正在跟公司的員工們開會, 說是開會,其實就是碰頭, 匯報一下這幾個月的工作情況。
屋子裡溫度不冷不熱, 帶有彈性的高高的床墊十分舒服,聽著下面的動靜快要結束了, 黎陽才爬起來。
旁邊大毛哥倆還沒醒,黎陽起來簡單的洗漱,下樓時, 他們的會議果然結束了, 黎陽見到了安娜,向她和帕維爾問好。
安娜的學校已經複課了,但是她早就辭了那邊的職位,一直在外貿公司做事,因為時間方便, 她能更好的照顧自己的幾個孩子。
周樂在客廳看電視, 整個人窩在沙發裡面, 聽到動靜, 懶得站起來, 把腦袋彈出來跟黎陽打招呼, 「你這個大忙人,想要見著可不容易。」
周樂在後面那條街買的房子, 比譚帥的這個大一些, 他本來是不想在異國他鄉置業的, 但是這邊的生意還在做,不知道啥時候回國,房子賣的價格不貴,想著以後等這裡的時局穩定了,價格只漲不落,走時再賣掉就行了。
「看看我身上曬的……」周樂掀開半袖,讓黎陽看袖口外面比裡面明顯黑了一大截,「我爸帶我們全家從農村走出來,我還以為這輩子都不用種地了。」
不單他,崔磊和大毛他們也黑了不少,因為蓋那些大棚,他們在日頭底下忙活了好久,風吹日曬。
「辛苦了。」黎陽道:「等菜下來,送你兩車慰勞一下。」
「可別了。」周樂把袖子拉回原處,笑著道:「我又不是兔子,吃不了那麼多菜。」
說了一會兒話,大毛也下來了,他們平時沒有這麼閒,是知道黎陽和黃立安他們來,這才坐火車趕到莫斯科,其實不比黎陽他們輕快啥。
說著說著肚子餓了,一個屋子十幾個人,黎陽想要做飯,讓譚帥給攔住了,「出去吃吧。」
都嚷著要出去,黎陽也樂得清閒,一行人換好衣服,結著隊出去了。
因為是黃立安過暑假,大家都問他想吃什麼,黃立安好奇的打量著長長街道上五花八門的招牌,停在了一個東南亞餐廳的門前。
一進門,濃濃的泰國氣息撲面而來,菜單上是泰文、俄文和中文,黃立安按照上面的圖片點了幾個。
他點完,菜單傳遞給其他人,各自點自己喜歡的。
吃到咖喱蟹,黃立安眼睛瞪的又圓又大,螃蟹吃過,咖喱對他來說還挺新鮮的。
餐廳中間放著音樂,有泰國美女在跳舞,這一桌子沒人抬頭瞎看,低頭吃飯,一直吃到飽。
他們人多,點了許多菜,有一些沒咋吃完,黎陽讓人裝起來帶走。
吃完飯,一行人在街上溜達了一圈,然後到了廣場那邊餵鴿子,最後轉到莫斯科河邊,順著河堤回到家。
在首都地界歇了兩天,他們一起到火車站,按照路線的遠近,先去了拖拉機廠。
作者有話要說:
麼麼噠
第134章
從莫斯科到符拉迪沃斯托克距離九千多公里, 火車橫貫西伯利亞,要走七天六夜,而坐飛機只需要幾個小時。
火車和飛機一樣都不擁擠, 黎陽他們選擇了飛機。
飛機在哈巴羅夫斯克落地, 這是遠東第一大城市,以工業為主, 整個城市並沒有什麼高樓大廈, 日常用品幾乎全部來自進口。
大毛他們在這裡有三家店鋪,跟首都的嚴查相比, 這裡相對寬鬆一些,但前提是得打點好關係。
七月,這個城市的平均溫度在十五到二十四度左右, 早晚得穿外套, 否則還有點冷。
下了飛機,他們休息了半天,第二天開車從市里出發。
因為汽車走了大道,直到看到那一排排高高的煙囪,黎陽才發現拖拉機廠快要到了。
這片工業區比今年前來時更荒涼了, 路況變的更差, 很顯然, 這幾年的動盪, 造成的影響還未完全恢復。
汽車停在拖拉機廠門口的時候, 正好有幾輛貨車經過, 上面裝滿了木頭,每根都很粗, 顏色黯淡, 是冬天採伐的樹幹晾曬之後拉回來的。
譚帥等人進到工廠, 先去了車間,車間正在成產,裡面機器轟鳴。
剛進去時,他們遭到了工人的阻攔,後來有人認出了譚帥,然後放行,黎陽看了看,正在成產的是T—25A農用拖拉機的液壓泵。
因為之前的歷史,俄羅斯各大拖拉機廠只生產一兩種基本型號的拖拉機以及少量的特殊型號產品,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集中生產通用零部件,用以供應各種不同型號的拖拉機使用。
這樣做的好處很明顯,集中力量攻克技術難題,促進位造業的自動化生產,但是經過幾年前的事情,這種統籌規劃已經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完全的市場化。
現在,拖拉機廠用的還是從前的生產方式,但是效益卻很差,自從股份制改革之後,一直都是虧損狀態。
在車間裡看完,黎陽跟著譚帥去了辦公室,看了一眼去年的年報和今年的半年報,一直皺眉。
企業改革之後,國家投入減小,更致命的是沒有了對農機政策補貼,想買的買不起,想賣的賣不掉,農機市場低迷到了極點。
動亂之前的兩年,俄國每年生產和銷售的拖拉機數量平均是十幾萬台,這兩年,驟降到了三四萬台,排名靠前的兩家拖拉機廠占市場份額七成以上,但數量都不夠塞牙縫的,剩下的十三家拖拉機廠跟著喝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