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顧姝窈不用她說,指了指一旁早做好的,「你閨女的,早灌好了,再有一個時辰差不多。」

  苗婉頓了下,還是堅強凹回來,「我就知道你對我最好了,連我閨女都想到了。」

  顧姝窈:「……」行吧,你開心就好。

  苗婉帶著鞋底子回去後,讓人把孫氏和李氏請過來,耿嬸她們日常也在做針線活,沒見過這些奇怪的東西,都湊過來看。

  得知這是鞋底子,耿嬸還上手摸了摸,忍不住點頭。

  「比咱們納的鞋底子硬實。」

  苗婉高興地跟她們解釋,「不光硬,還防水呢,而且能夠隔絕地氣入體,我生病那天要是穿這個出去,說不準就不燒了。」

  「喲,那是好東西,就是這麼硬,穿在腳上跟木屐一樣,腳會疼吧?」孫氏進門聽見苗婉的話,忍不住笑道。

  苗婉嗯了兩聲,「這不是叫你們來想辦法嘛?你們看到凹進去的這一圈了沒?用錐子能夠扎進去的,要將千層底的鞋底子跟這個扎在一起,就像是馬蹄鐵似的,然後上面用鹿皮或者豬皮做長靴,裡面一層是羊絨或者駝絨的,到時候又軟又保暖。

  等杜仲膠多的時候,還能全用膠來做雨鞋呢,平時就算了,膠皮穿多了會臭腳。

  孫氏和李氏都很感興趣,幾個婦人拿出針線活笸籮,做活等著鞋底子可以拆下來。

  等上了手孫氏才有些詫異,「這很難穿透啊,而且穿透以後,豈不是留下眼兒,若真是踩進水裡面,還是會濕的。

  苗婉點頭,「確實,不過也濕得慢一些,而且沒有水的時候也不必擔心腳冷了。」

  其實真正放水的膠鞋應該是做成兩層,一層是跟千層底縫在一起,另外一層則用膠水或者熱塑的法子粘在底下,能達到徹底放水的效果,所以後世才總有人說鞋會開膠。

  不過現在杜仲膠太少了,想要大批量去做,還是得從怎麼儘量節省材料的方面去考慮。

  至於難穿透的問題,顧姝窈已經在解決了,「回頭我會畫好圖紙送到楊阿達那裡去,他們會批量出一種槽孔器,給到你們的鞋底子都是穿好孔的,你們只需要做手工活計就好。」

  這個不需要多好的繡活水平,相反算個力氣活,可是膠皮又算是緊俏物資,不可能拿回去給老百姓們自己做,只能在工廠裡面做。

  苗婉想了想,問孫氏和李氏,「我請兩個嫂子來,是想問問看,你們有沒有覺得能跟你們一樣獨當一面,也能信任的人,到時候能接手你們兩個誰的工作,肯定是要再開一個制膠廠和製鞋廠的,到時候制膠廠會有人來負責,製鞋廠肯定得是咱們的人負責,其他人我不放心。」

  她這話讓孫氏和李氏心裡都妥帖不少,過完年後苗婉一直都在顧姝窈忙活,制鹼廠和磚瓦廠向來受重視,聚福客棧也忙活著,商業街也熱鬧,唯獨她們製衣廠總感覺不大受重視。

  孫氏和李氏就有點沒底兒,總感覺自己是婦人,也許是做的沒有男人好,哪怕接了苗婉下的大批量訂單,也有些不安心。

  聽到苗婉這個說法,雖然自己的工作可能要被人接手,兩個人臉上也都露出了與有榮焉的笑。

  她們才是最得阿婉信任的,這代表她們做的好。

  孫氏想了想,「林家的大嫂子和於家大嫂都做的不錯,若論性子沉穩,當屬於家大嫂,論跟人打交道,林家二嫂子做的更好些。」

  於家大嫂說的是於大強媳婦,林家大嫂子說的是林大志的大兒媳婦,都是家中長媳,現在的人都很注重長媳,兩個人比其他婦人多有些本事不奇怪。

  李氏這邊實則多是當初買回來的女工和裁縫家裡出來的女眷,「論起來自然還是有身契的人用著更放心些,不過這製衣的事情還是劉裁縫家的大娘子做的最好,她做衣裳比她阿達都不差什麼了。」

  苗婉心裡記下來,「那這四個人都通知一下吧,回頭我安排好試題,得勞煩二表嫂你給她們讀題,都考一下,看看誰更合適,到時候我再看製鞋廠安排兩位嫂子誰過去。」

  說起來,等能動地基了,這學院是最先得搭起來的,回頭得安排喬白勞跟那位亭長常舉人聊一聊,德智體美勞方面的先生都得安排一下。

  而且現在私塾里一到天冷就不用上課這件事,苗婉不滿很久了,除了暑假和寒假,都給她上學去。

  冷?有顧姝窈就有爐子。

  遠?有苗世仁就有宿舍。

  誰也別想逃學,至少五年義務教育起步。

  醫館也很重要,不過西寧鎮沒有特別厲害的大夫,而且越是在這種邊關之地,就越講究傳承,尤其是能活命的本事。

  一場大火後,於家和楊家甚至顧師傅都收到了不少徒弟,現在木材廠和打鐵鋪子都如火如荼,不再局限於家族小作坊了。

  孫老火和阮祈也尋覓到了合心意的苗子,一個帶著徒弟都開始考慮在商業街開鋪子了。

  另一個因為商超生意火爆,地方不夠用,已經開始跟徒弟們在閒暇之餘,尋摸郡城的鋪子開快餐店了。

  唯獨治病救人的大夫們,再苦再累,沒說過要收徒教學的事兒。

  苗婉特意叫張三壯打聽過,他是本地人,倒是了解一點。

  「其實一開始,我阿姆也想送我去學醫來著,但是醫者和其他匠人不一樣,不但分派系,而且對出師也有條件,畢竟一個鬧不好要死人的,所以自認為本事不夠的人不敢收徒,認為有幾分本事的,也都將精力放在一兩徒弟身上,還有些直接就是家學,不從外面找徒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