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抗凍啊,現在得低調些,等後頭時機合適了,大棚得搞起來。

  「那您看這些有多少,我都買了,您給便宜點唄。」苗婉平復下心緒來,指了指地上的菜道。

  老農借了旁邊的稱,總共有六十三斤,這東西不壓稱,滿滿兩大框。

  「那您看我總共給您一百八十文,您連筐帶菜都給我送旁邊張家的攤子去行嗎?」

  「行行行,我給你送過去。」老農高興道。

  本來想著這些東西能賣一百五十文就頂天了,多賣三十文,換成粗糧做粥喝,能喝兩個月哩。

  別說送攤子上,送家裡去他都樂意。

  于氏眼看著苗婉沒多會兒半貫錢就剩五十文了,目瞪口呆攔都沒來得及。

  她小聲問,「阿婉,你買這麼些紅菜頭作甚?要是多談談價,一百三·四十文就能買下來,而且你懷著身子,最好不要吃這個。」

  苗婉笑眯眯沖于氏道:「沒事兒,我加工一下就行,我實在喜歡這個味兒。」

  做好了甜菜糖,拿來做什麼都好吃!

  于氏蹙眉想,難道紅菜頭也能鹵?

  可這東西除了涼拌也就是熬湯,就是拿豬油炒了也就那個味兒,還沒有薺菜好吃,滷了還能比肉好吃?

  往常這東西老百姓是吃了預防大脖子病的,誰也不會特意多吃,因為吃多了它不消化。

  于氏嘆了口氣,想著回頭得好好跟喬嬸子說說,勸苗婉別任性。

  她這干小姑子,能賺錢更能花錢,也不是幹啥都靠譜啊。

  作者有話說:

  喬氏:干小姑子,可憐,任性,能吃。

  苗婉:糖啊!甜菜糖啊!跟香料一樣貴的糖啊!可以做紅燒肉了啊!!(聲嘶力竭.jpg)

  第11章 (修文)

  往西域商人的尖頂帳篷拐之前,于氏有些發愁,「阿婉,要不你先跟我去調料鋪子把調料買了,香料改天我再陪你來買。」

  于氏親眼見耿氏給了苗婉半貫錢,這敗家小姑子轉眼間就花的還剩五十文,連一兩香料都買不了。

  出門前張娘子特地叮囑過于氏,若苗婉手裡銀子不湊手,讓她先給墊上。

  于氏想到苗婉這花錢大手大腳的樣兒,說不準買完調料剩下的銀子,都不夠苗婉使的,還是回家讓喬嬸子多勸勸苗婉,下回再來買。

  「那先買完調料再去買香料吧。」苗婉也想去看看調料鋪子裡有什麼。

  于氏頓了下,勉強應下了。

  雖然說是婆婆叮囑了的,可想到苗婉這麼心安理得等著她給墊錢,她心裡有點不太舒服。

  河湟谷一帶各類礦產多,瓦市的調料鋪子和染料鋪子大都是鶻族人開的,他們的土磚屋子上都甩著布,看起來比帳篷還花里胡哨。

  只是鋪子裡比起外頭就沒那麼花哨了,苗婉略有點失望。

  岳朝的生產力跟差不多,除了鹽和糖外,只有醬蔫、醪醋和豉醬。

  醬蔫是從豆瓣醬里提取出來的汁,跟醬油差不多的味兒。

  醪醋是按濁酒的發酵方法做出來的酸汁,苗婉沒聞出跟後世的醋有什麼區別。

  只有豉醬還分了不同種類,西北豆子少,除了豆瓣醬外,還有用小麥的做的麥豉,麥豉味道更淡一些。

  于氏問過苗婉,除了糖,其他都要買。

  苗婉不是不想買糖,這時候的糖已經能做成白色的沙粒狀,可糖半斗就要足足三貫錢,不是尋常人家能吃得起的。

  百姓們實在是饞的話,可以去外頭露天攤子上花上二十文錢,就能買一斤飴糖。

  除去糖外,鹽和豉醬是最貴的,鹽要五百文一斗,豉醬要四百文。

  醬蔫是一百文一斗,醪醋最便宜,要八十文。

  一斗有十幾斤,于氏跟老闆講價半天,咬著牙各要了一斗,統共給了一千錢。

  老闆答應使僕從給送張家去,反正是趕騾車送過去,人家連帶著那兩筐甜菜一併給送回去了。

  「早知道就不叫大壯跑那一趟,騾車都能拉回去,省得叫你大哥受累,騾車來回一趟算十文錢呢。」于氏捏著縮水不少的荷包,不住地念叨。

  尋常人家一斗鹽能吃大半年,其他調料也大差不差。

  于氏常替婆婆出來買東西,除了過年給全家人扯布做衣裳,還從來沒這麼大手大腳花過錢,心窩子滋啦滋啦的疼。

  苗婉連忙安慰,「咱要是天天都做鹵貨,這些調料夠用一個月了,大嫂想想一個月下來能賺多少銀子呢。」

  喬氏大驚失色,「啥?只能用一個月?」

  苗婉:「……」嫂子你這重點抓歪了啊。

  見于氏捂著胸口,苗婉只能建議,「要不大嫂你去幫大哥和二哥盯著點攤子,我自己去看香料?」

  去數數銅板,說不定于氏這心口疼的毛病就好了。

  「驢蛋和狗蛋也過來了,這倆尕娃子伶俐,算帳比我快,我就不過去礙事了。」于氏不肯,她再心口疼,也不敢讓苗婉一個孕婦自己在外頭。

  再者說了,就苗婉捏著五十個銅板能買啥?

  不是還得她墊錢,不行了,越想她心口越疼。

  苗婉也不多說啥了,拉著她趕緊去看香料。

  一進西域商人的帳篷,倆人就聞見了濃郁的滷肉味兒,連帳篷里雜亂的香味兒都給蓋住了,足見熱乎乎的滷肉味兒多霸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