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就在這個時候,仁惠帝接連發布兩道聖旨昭告天下,一則封秦淑妃為中宮皇后,剛剛滿月的皇子嗣為太子,鎮北侯秦初晉升為鎮國公,同時統帥京畿大營,負責護衛上京城,調度鎮守北疆的秦家雙子之一秦旭前往慶陽剿滅林匪。

  秦家再度全家升職加薪,完全被綁上了皇帝的戰車,成為世人眼中堅定不移的保皇黨。

  二則是下令各地紳士組織地方團練以抵抗蘇家起義軍,地方官府的權利被下放至地方世家鄉紳的手中。

  「皇家這是沒錢也沒人了啊。」當得知第二條聖旨的時候,秦朔的第一反應就是大鳳朝這是氣數將盡了。

  僅僅一個蘇家、林錦起兵造反,這還算不得什麼,以大鳳皇朝如今的實力未必不能阻擋。就算無法在短時間裡將其全部殲滅,可是阻擋對方侵襲的腳步還是沒問題的。

  可是如今皇帝一道聖旨,為了剿匪而將中央權力讓渡給地方,短時間看上去是皇家占了便宜,不用出兵出錢就能組織起一支剿匪的軍隊。可是,權力下放容易,想要收回就難了。後期最後可能發展成的情形就是,蘇家、林錦被遏制、澆滅了,可是更多的「蘇家」、「林錦」如同雨後春筍一般冒出——天底下哪有那麼多的忠君愛國,更多的是擁兵自重。

  「皇帝怎麼出了這樣的昏招?!」秦朔不解,這第二道旨意就是亡國之兆啊。

  「大約也是無可奈何。」秋桂道,「自□□建國至今,百姓一直未能從前朝戰亂中恢復生機,朝廷雖然輕徭薄賦,可大部分的稅收其實進了地方世家鄉紳的口袋。如今戰起,林錦大軍就快打到上京城,皇帝當然會將所有的兵力、財力放在抵禦林錦方面,至於蘇家,只能寄希望於地方團練軍了。」

  秋桂沒有說的是,皇帝的這兩道聖旨恐怕少不得自家八小姐的引導,只有外敵一直存在,秦家才能一直被皇帝所重用,一旦天下安定,等待秦家的只有「鳥盡弓藏」的下場。

  「九爺,咱們不能再等了!」秋桂再度勸言,「既然戰火不可避免,倒不如由我們去點起,至少,我們會善待百姓的。」

  很快,盤踞大鳳朝東北角三年沒有動靜的天道義軍以閃電一般的速度,借道清河,一路南下,接連攻陷下滄州、新鄉、晉南、渭城等七座北方大城,幾乎將大鳳皇朝的整個北方地區收入囊中。

  至此,上京城幾乎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北有天道義軍,南有蘇家造反,西有林錦大軍壓境。

  「秦棲那傢伙是吃乾飯的嗎?!怎麼一個個小小山賊都攔不住!」鳳棲宮內大鳳皇帝正在大發脾氣,不過短短一個月的時間,整個皇朝的局勢便急轉直下,自己從那個剛剛扳倒權臣的得意天子瞬時淪為了困獸之君。

  兵部大臣們一個個縮著腦袋不敢多言,生怕引起皇帝的主意,邪火燒到自己身上來。這些大臣們多為世家出身,對於誰做皇帝實際並不多擔心,俗話說得好,流水的皇帝,鐵打的世家。甭管是誰來做皇帝,想要管理這個國家就少不得他們這些人。

  「鎮國公,你說!」沒人敢吱聲,皇帝便開始點名了,一點便點了如今的國舅爺,風頭正盛的鎮國公秦初。

  「回稟陛下,此事著實不怨秦棲將軍啊。」秦初硬著頭皮道,「那賊子一路南下,直接繞開了鎮北軍的地界,依照朝廷之令,鎮北軍非詔不得離開北疆地界的。」

  先時秦家為皇家忌憚,明德帝在時便下旨意,鎮北軍無詔不得離開北疆地界,否則直接視為謀反。如今東北邊的反賊一路南下全都繞開了北疆的地界,鎮北軍自然沒有名頭去抵抗阻攔。

  「說來說去,竟是朕之過錯了?!」皇帝怒極反笑,冷言瞧著座下一干大臣,「真以為朕不知你們打著什麼主意嗎?流水的皇帝,鐵打的世家?」

  「呵。」皇帝臉上浮現出瘋癲之色,尖聲道,「一旦城破,朕便以身殉國,至於你們,一個都別想跑!」

  「臣惶恐!」

  「臣萬死不敢!」

  皇帝發瘋,大臣們也不敢摸魚了,可別叛軍沒打到自家門口,皇帝先將自家滅門了。一時間,上京城內抵禦敵匪的氛圍竟然空前地積極起來。

  另一邊,秦朔連下七城後便收住了步伐,在渭城停下了腳步,一來是為了鞏固勝利的果實,二來渭城以南便是渭水河,北地來的戰士目前尚未無法應對渡河作戰。

  秦朔打得是閃電戰,靠得是火力壓制和出其不意的戰術。能夠如此迅速地攻下七座城池,火器在其□□不可沒。經過濟世教匠者改進的黑.火.藥不僅存儲運輸更加便利,威力也更加巨大,在攻城戰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在攻城戰中最為困難的一關破城門、登城牆,因為有了黑.火.藥,變得輕而易舉起來。堅不可破的高聳城牆在炮火中化為粉劑,在城牆守軍不可思議的目光中天道義軍長驅直入。這種兵力、火力上的強大壓制甚至讓很多城池不戰而降。

  然而,不戰而降固然讓秦朔方面損失降低,可同樣也為後期的接管城池帶來了麻煩——秦朔的實力保存下來,對方的實力亦然沒有損傷太多,如此一來,本土勢力便有了和秦朔叫板的底氣。

  「九爺,渭城何家家主送來的帖子。」

  「九爺,滄州黃家遣人送來了賀儀。」

  秦朔入主渭城太守府,各地大族鄉紳們便搞出了各式么蛾子,總之沒把秦朔當回事兒。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