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請聖賢,當以浩然正氣溝通天地,以堅定信念呼喚聖賢之名,而後請其降臨己身,借其力、使其法,如此謂之『請聖賢』。』

  簡單來說,就是用手指掐法決以溝通天地,然後大聲地喊出你要請的那位聖賢的名字,如果對方回應了你,那就是成功了。

  如果沒成功,那不好意思你回去繼續讀書吧。

  所以那一本畫冊剛開始往外賣的那段時間,許淙出門的時候經常會遇到有小孩子仿著他在畫冊里畫的手勢,高聲大喊『請孔子』、『請孟子』、『請夫子』等等話語。

  好在現在這種情況少了很多,不然他肯定不會往祥雲書坊這邊來的。

  祥雲書坊的鄒東家看到許淙,歡喜得不行,當即就迎了出來,「哈哈哈,稀客稀客,聽說淙少爺你升官了,恭喜恭喜啊。」

  許淙淡淡一笑,「多謝。」

  從從六品的翰林院修撰到正六品的戶部郎中,他的確是升官了沒錯,比其他散館後只有七品、甚至是從七品的庶吉士們好了很多。

  這是他考中狀元以及雲家、許家站隊正確的結果。

  像他上一屆的狀元,在翰林院的時候比他還高了一階,但因為裕王謀反案中沒站到宏景帝以及太子的這一邊,幾個月前被貶成了從七品的小縣縣令。沒有大功勞的話,他以後是不能回京的了。

  同樣的情況還有這一屆的探花張元蒲。

  他沒有站錯隊,但受岳父王尚書站錯隊的影響,這次散館後雖然成功留京,還跟許淙一樣進了戶部,但官職卻降到了七品。

  鄒東家並不知道許淙在短時間裡想到了這麼多,他樂呵呵地招呼許淙進屋,然後就取出了一個熟悉的木匣子。

  「這是去年下半年的分潤,一共四千八百兩!」

  第159章

  在翰林院的那一年多時間裡,許淙一共畫了一十八本畫冊,而其中的七本是在去年上半年畫的,所以下半年賣出去後,便分到了眼前的這四千八百兩。

  對於這個數目,許淙還是挺滿意的。

  他翻開匣子裡的帳本粗略看了一下,發現貢獻出這四千八百兩利潤的並不僅僅是新畫的七本,還有之前畫的那十一本,甚至已經完結了的《科舉記》這次也還分了五十多兩,新畫的七本其實只賺了三千多兩,單均比之前略低。

  這並不是因為他畫得不好,導致銷量有所下降,而是市場已經接近飽和了。

  看得起畫冊的人就那麼多,而他還一個月畫一本,所以除了忠實讀者之外,其他人不會每一本都買,這也就導致了他到手的分成有所下降。

  這也在許淙的意料之中。

  他將帳本遞給青木核對,然後對鄒東家道:「戶部不比翰林院清閒,所以我今年不會像之前一樣每個月畫一本了。」

  「唔,以後估計一年就畫三五本吧,到時候我讓青木送來。」

  聽到這話後鄒東家雖然有些失望,但還是表示了理解,拱了拱手道:「好說好說,那在下就先祝淙少爺前程似錦了。」

  「正好今日淙少爺你來了,在下正有一事要尋你商量呢。」

  許淙好奇詢問,「是什麼事?」

  在他的印象當中,自己和鄒東家除了畫冊之外並沒有什麼事需要溝通,畢竟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環境,兩人都相差很大,沒有什麼共同語言。

  而關於正在連載的這兩套畫冊,這麼多年過去早已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流程,他只需要畫好一本就讓人拿過來就行。

  在這樣的情形下,許淙沒想出來對方有什麼是需要和他商量的。

  聽到許淙的話後,鄒東家哈哈笑了起來。

  「不知淙少爺可還記得,你第一次進京的時候,曾有個戲班子的班主將《科舉記》的前面幾冊買了下來,排成了戲?」

  「我要說的便是這件事。」

  接下來鄒東家便詳細地解釋了起來。

  據他所說,當年那個買下了《科舉記》縣試到院試三本畫冊的戲班子班主,後來排出戲來後演得也算不錯,雖未爆火,但也有了固定的受眾。

  最起碼他們戲班子被請到富貴人家裡面表演的時候,這齣由《科舉記》改編而來的戲就很受那些年長的夫人們喜歡。如果這些人家裡恰好有讀書人,而那個時候又是縣試、府試以及鄉試、會試等時候,那就更受歡迎了。這裡面的道理就和家裡的老太太過壽,小輩們常點『麻姑獻桃』這齣戲一樣,為了添一些喜氣。

  而這齣戲之所以沒有大火,那位班主覺得是因為主人公只考中了秀才,沒有演到最激動人心的『考狀元』部分。

  聽到這裡,許淙有些明白了。

  鄒東家說的這位班主他還有些印象,那是他考中秀才後第一次來京城時候的事了,當年這位班主來找他談合作的時候,《科舉記》的第五本許淙還沒有全部畫完,卡在了許大林最後的院試名次上了。

  他還記得那位班主當時就說希望許大林能夠考中院試第一,並且最後能考中狀元。還說希望把後面的部分也交給他來排的話,不會讓許淙失望云云。

  但遺憾的是,許淙後面忙著學習,很久沒畫了,所以這件事就不了了之。沒想到這麼多年過去了,那位班主還念念不忘。

  他沒記錯的話,王老夫人挺喜歡這齣戲的。

  所以許淙想了想道:「你的意思是,這位班主現在想要把《科舉記》的後面幾本也買下來,好排成一出從考秀才到考狀元的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