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頁
趙澤瑾冷哼了一聲:「大啟的大帥用得是神鬼莫測、護國安民的排兵布陣之法,這些猴戲,呵,實在不必你看,免得髒了眼。」
現在趙澤瑜對他哥前一世稱帝後有沒有被大臣們套過麻袋感到十分好奇,他哥這嘴這也是太過不留情面了些,也不知這些心高氣傲的大人們……
趙澤瑜還沒想完,四周看看,沒看到跪伏著的這些位中有對陛下怒目而視的,只看到了一個個恨不得鑽進地里去的。
趙澤瑜:「……」
算了,打擾了,看來都是尊嚴誠可貴,生命價更高的,倒顯得他哥和他十分大張旗鼓,欺凌弱小。
他聳聳肩:「既然如此,那臣弟也沒什麼興趣看了。不過既然諸位肱骨們這般想為皇兄放鬆,甚至不惜在朝會之上為皇兄表演猴戲,臣弟記得皇兄這幾日因凍災使百姓傷亡、還有傷農耕而憂心忡忡,諸位打人者半以皇兄之憂為憂,想必定會願意毀家紓難、為我大啟百姓現出一份力量,不是嗎?」
這一日,大啟朝堂又一次被一開口便將朝臣的錢袋子搜刮乾淨的噩夢統治,而當事人則飄然離去,只留下了令人肝膽俱裂的傳說。
這一日,安王收穫了陛下昭告天下的回護、陛下收穫了豐盈了不少的國庫,只有沒事閒得亂揮筆桿的大人們收穫了付諸東流。
哦,對了,還有太學,陛下命令事關開始修撰《安王破燕傳》,並要求太學學生必得背誦精通,這都是後話了。
宴安元年,新皇登基大典之上,一同封后,允諾本朝皇后可不遵「後宮不得干政」一說,同時立一歲長子為太子,賜五歲長女封號為慧昭公主,又當場細數安親王四年來戰功赫赫、一平北燕多少年間帶給大啟的疆土之患,只差封個話本中的一字並肩王了。
不過可能是考慮到諸位臣子亂蹦的眼珠子,也可能是怕這位置太過招搖,據說旨意都快發到中書了,又被陛下追回了,總算險而又險地讓滿朝文武將心放回了肚子中。
麻木的好處便是不論日後陛下如何炫耀他的弟弟,他們都可以以一雙強悍的耳朵和一個強大的心臟聽完,不至於當場暈厥。
這位宴安帝登基後許多政令都踩在了祖宗之法的臉面上,讓許多臣子們幾乎要每日以頭搶地。
譬如說後宮可以干政,譬如說對安王明晃晃的偏愛,譬如說讓太子八歲理政,再譬如說下令對士農工商不合理的等級制度改革,再譬如說多興兵戈,間接推動了工部兵械的發展……
後人對宴安帝評價,聖明有之,殘暴有之,不遵禮法有之,但無一能否認大啟在宴安帝在位期間達到了空前絕後的大一統,大啟北收北燕,南定南祁,東平倭寇,西方來朝,萬國臣服。
其中無數新奇大膽的改革令大啟始終立於不敗之地,無數俊秀人物鬥豔爭輝,卻都蓋不住其中一位的風頭。
他是炙手可熱的安親王,手中權力恩寵乃是歷朝歷代親王中最大的,大啟朝臣時刻擔心他要反,後世學子看其傳記時時刻擔心他功高震主會不得好死,可宴安帝和這位安親王竟當真奇蹟般地一生兄友弟恭。
這位安親王本身履歷相當傳奇,他終身未娶,十六歲任定北軍元帥,不過四年蕩平北燕,於宴安帝登基時將北燕疆土奉上。次年,他與當朝皇后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平定南祁,再度震驚朝野。
而後他天南地北地遊歷,下南洋,走西洋……興高采烈地在西洋剛剛有侵犯大啟意思的時候打到了他們家門口,也不知這位煞星是遊歷還是挑釁去了。而且安親王還把宴安帝、皇后、公主和二皇子也拐出去了一年,只留太子監國,據說那時太子日日都十分悲憤。
就這般野得似乎這個世界都裝不下他似的野了有十來年,他回朝後整理自身遊歷筆錄,著書《安遊記》,流傳後世。
據說,安王殿下傳世的除了有此遊記還有數十篇書信詞賦,還有些頗為流傳的小曲小調,就是不大能登得上大雅之堂,但也不過是據傳而已,並未載入史冊。
在那個只有趙澤瑜知曉的第一世中,趙澤瑾在被老皇帝處死前曾有三個願望。
一願四海昇平,百姓富足,人人安居樂業,不受戰事侵擾。
二願能往海外一游,親自丈量天地之廣。
三願能和妻兒還有小瑜親人相伴,幸福一生。
第一世一願成,第二世二願達,第三世終於三願俱全。
作者有話要說: 到這裡正文就結束了。
最開始的靈感來源於我突然想若是當年二鳳在玄武門事變時若是沒能下定決心,是不是中國歷史上就會少了這樣濃墨重彩的一個時代,其實澤瑾的定型比小瑜要早,小瑜最初的人物設定想了幾天,才定下來他殉道者的基調,他沒有澤瑾那麼遊刃有餘,本身所求只是自由,但他卻每一次都做到了為四海昇平奠基,本身是帶著悲□□彩的,因為還是想有個he才有這個三世設定。
這是我寫的第一篇長文,我也寫不出細綱,除了幾個點基本都是我坐到電腦前才開始想要寫什麼,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而且也比較囉嗦,明明我最初定的是四十多萬字,愣生生寫到了快八十萬字,感謝每一個追文小夥伴的陪伴和包容
現在趙澤瑜對他哥前一世稱帝後有沒有被大臣們套過麻袋感到十分好奇,他哥這嘴這也是太過不留情面了些,也不知這些心高氣傲的大人們……
趙澤瑜還沒想完,四周看看,沒看到跪伏著的這些位中有對陛下怒目而視的,只看到了一個個恨不得鑽進地里去的。
趙澤瑜:「……」
算了,打擾了,看來都是尊嚴誠可貴,生命價更高的,倒顯得他哥和他十分大張旗鼓,欺凌弱小。
他聳聳肩:「既然如此,那臣弟也沒什麼興趣看了。不過既然諸位肱骨們這般想為皇兄放鬆,甚至不惜在朝會之上為皇兄表演猴戲,臣弟記得皇兄這幾日因凍災使百姓傷亡、還有傷農耕而憂心忡忡,諸位打人者半以皇兄之憂為憂,想必定會願意毀家紓難、為我大啟百姓現出一份力量,不是嗎?」
這一日,大啟朝堂又一次被一開口便將朝臣的錢袋子搜刮乾淨的噩夢統治,而當事人則飄然離去,只留下了令人肝膽俱裂的傳說。
這一日,安王收穫了陛下昭告天下的回護、陛下收穫了豐盈了不少的國庫,只有沒事閒得亂揮筆桿的大人們收穫了付諸東流。
哦,對了,還有太學,陛下命令事關開始修撰《安王破燕傳》,並要求太學學生必得背誦精通,這都是後話了。
宴安元年,新皇登基大典之上,一同封后,允諾本朝皇后可不遵「後宮不得干政」一說,同時立一歲長子為太子,賜五歲長女封號為慧昭公主,又當場細數安親王四年來戰功赫赫、一平北燕多少年間帶給大啟的疆土之患,只差封個話本中的一字並肩王了。
不過可能是考慮到諸位臣子亂蹦的眼珠子,也可能是怕這位置太過招搖,據說旨意都快發到中書了,又被陛下追回了,總算險而又險地讓滿朝文武將心放回了肚子中。
麻木的好處便是不論日後陛下如何炫耀他的弟弟,他們都可以以一雙強悍的耳朵和一個強大的心臟聽完,不至於當場暈厥。
這位宴安帝登基後許多政令都踩在了祖宗之法的臉面上,讓許多臣子們幾乎要每日以頭搶地。
譬如說後宮可以干政,譬如說對安王明晃晃的偏愛,譬如說讓太子八歲理政,再譬如說下令對士農工商不合理的等級制度改革,再譬如說多興兵戈,間接推動了工部兵械的發展……
後人對宴安帝評價,聖明有之,殘暴有之,不遵禮法有之,但無一能否認大啟在宴安帝在位期間達到了空前絕後的大一統,大啟北收北燕,南定南祁,東平倭寇,西方來朝,萬國臣服。
其中無數新奇大膽的改革令大啟始終立於不敗之地,無數俊秀人物鬥豔爭輝,卻都蓋不住其中一位的風頭。
他是炙手可熱的安親王,手中權力恩寵乃是歷朝歷代親王中最大的,大啟朝臣時刻擔心他要反,後世學子看其傳記時時刻擔心他功高震主會不得好死,可宴安帝和這位安親王竟當真奇蹟般地一生兄友弟恭。
這位安親王本身履歷相當傳奇,他終身未娶,十六歲任定北軍元帥,不過四年蕩平北燕,於宴安帝登基時將北燕疆土奉上。次年,他與當朝皇后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平定南祁,再度震驚朝野。
而後他天南地北地遊歷,下南洋,走西洋……興高采烈地在西洋剛剛有侵犯大啟意思的時候打到了他們家門口,也不知這位煞星是遊歷還是挑釁去了。而且安親王還把宴安帝、皇后、公主和二皇子也拐出去了一年,只留太子監國,據說那時太子日日都十分悲憤。
就這般野得似乎這個世界都裝不下他似的野了有十來年,他回朝後整理自身遊歷筆錄,著書《安遊記》,流傳後世。
據說,安王殿下傳世的除了有此遊記還有數十篇書信詞賦,還有些頗為流傳的小曲小調,就是不大能登得上大雅之堂,但也不過是據傳而已,並未載入史冊。
在那個只有趙澤瑜知曉的第一世中,趙澤瑾在被老皇帝處死前曾有三個願望。
一願四海昇平,百姓富足,人人安居樂業,不受戰事侵擾。
二願能往海外一游,親自丈量天地之廣。
三願能和妻兒還有小瑜親人相伴,幸福一生。
第一世一願成,第二世二願達,第三世終於三願俱全。
作者有話要說: 到這裡正文就結束了。
最開始的靈感來源於我突然想若是當年二鳳在玄武門事變時若是沒能下定決心,是不是中國歷史上就會少了這樣濃墨重彩的一個時代,其實澤瑾的定型比小瑜要早,小瑜最初的人物設定想了幾天,才定下來他殉道者的基調,他沒有澤瑾那麼遊刃有餘,本身所求只是自由,但他卻每一次都做到了為四海昇平奠基,本身是帶著悲□□彩的,因為還是想有個he才有這個三世設定。
這是我寫的第一篇長文,我也寫不出細綱,除了幾個點基本都是我坐到電腦前才開始想要寫什麼,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而且也比較囉嗦,明明我最初定的是四十多萬字,愣生生寫到了快八十萬字,感謝每一個追文小夥伴的陪伴和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