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沒等朱祐樘猶豫出結果來,南京戶部尚書王軾也代表南京諸官上書說明這個計劃,在奏本上言明已經有不少人主動來諮詢此事,如果朝廷同意的話應該真的能把南京皇城修復完畢!

  與其讓南京皇城就這麼荒敗下去,倒不如成全江南百姓(富賈)的拳拳之心!

  事實上明代對商賈還是很友好的,商賈子弟只要自己不從商便可以參加科舉,實在沒天分的還可以走捷徑弄個虛銜,比如主動捐款建設家鄉建設大明什麼的。

  徐經的祖父就曾經因為是積極給朝廷送錢的納稅大戶而榮獲中書舍人的職務,江湖人稱「金中書」。

  何景明這個官二代老老實實考中進士被授予的也不過是這一職位。

  頂多是買來的「金中書」永遠沒法升官而已。

  當然,像徐家這麼有錢的也是少數。不過哪怕錢沒有多到驚動朝廷中樞,在家鄉之中捐捐款納納銀也能獲得許多優待,要不到了大明怎麼員外遍地走?

  都是捐款捐出來的。

  所以明代商賈日子過得頗為滋潤,大多都不害怕跟官府打交道,反而經常拉官員喝酒聊天勾勾搭搭。要是官員跟他們關係好了,他們也會齊心協力給官員送政績,以期能達成合作共贏的圓滿結局。

  這些彎彎繞繞朱祐樘不清楚,謝遷他們心裡卻門兒清,所以他們見到這個重修南京皇城的計劃反而沒多驚訝。

  都是地方建設常用的老把戲而已,頂多只是重修南京皇城需要耗費更多的人力物力以及時間。

  按南京那邊遞過來的計劃先是讓他們配合江南文化展修個展館,這個展館建在鄰近雞鳴寺的方位,離國子監不算太遠,開放日可以直接讓國子監的監生們過去幫忙維護。反正這些地方空著也是空著,索性好好利用起來!

  接著就按照招標結果排期修復皇宮了,他們還準備等到明年元宵在展館外架一座能掛千盞燈的巨大燈架!

  等到千燈齊明之日,所有人都能欣賞到由這些花燈連成的江山圖。

  要是有人消極怠工,到時候他們負責的區域就只能遺憾地暫不亮燈了,抓緊時間籌錢僱人爭取能在後年把你的燈亮起來吧!

  謝遷三人:?????

  這奏本給他們的感覺那是越看越熟悉,每個字仿佛都要跳起來表示「我,王小文,人在江南,知道你們最近沒事幹,特地給你們找事來啦」。

  李東陽看完南京來的奏本後樂道:「看起來很有意思,要不到時候我也挑個日子過去走走。」

  這樣的文化盛會,不能去見識一下實在可惜了。

  重修南京皇宮這樣的大事,朝廷派個閣臣過去跟進不過分吧?

  謝遷說道:「你過去走走,活全留給我們干?」

  李東陽道:「最近不是太平無事嗎?哪有多少活要干。」

  謝遷呵呵冷笑。

  劉健沒插話,只是忍不住多看了李東陽一眼,疑心文哥兒是不是拜了李東陽當老師才愛到處瞎跑。

  看人謝遷就穩重多了,哪裡會像李東陽這樣什麼熱鬧都想湊?

  如果李東陽知道劉健的想法一定會替自己喊冤:那小子自己從會走路起就靠自己兩條小短腿跑遍長安街了,能怪到他這個三先生頭上嗎?絕對是他天生的,以及他爹給慣的!

  既然兩邊都知曉了南京那邊的事,君臣間自然少不了聚一起開個小會。

  順便還捎帶上戶部尚書佀鍾。

  既然南京那邊拍胸脯保證不花國庫錢,佀鍾對這件事也沒太大意見,只是這樣大的事他覺得光靠他們十三歲的太子可能鎮不住,還需要朝廷派人過去坐鎮,省得出了什麼么蛾子把好事變壞事。

  李東陽一聽,直呼這話對頭。

  只要朝廷有需要,我李西涯義不容辭!

  佀鍾:「……」

  謝遷:「……」

  劉健:「……」

  謝遷只當沒聽見李東陽的話,建議道:「我覺得可以讓介夫過去。太子去了南京那麼久功課也不知有沒有落下,介夫過去正好可以考校一二。」

  介夫指的是楊廷和。

  從前李東陽就對文哥兒那些圖表報告敬謝不敏,要李東陽過去他估計光跟人喝酒以及詩文唱和去了,誰不知道他是什麼德行?!

  在場的人之中估計只有朱祐樘真心信了李東陽是要為朝廷分憂。

  佀鍾也頗認可楊廷和在經濟方面的才能,畢竟戶部現在用的很多圖表技巧都是楊廷和培訓出來的。只是楊廷和官位不算太高,過去也不知能不能鎮住場子。

  李東陽繼續自動請纓:「那就讓介夫先過去一趟,我等八月再親自去看看。」

  現在過去也沒什麼意思,各種活動都還在籌備中,根本沒什麼熱鬧可以湊。

  讓楊廷和先過去更好,楊廷和把活都幹了,他過去就可以啥都不干純玩了!

  見李東陽興致這麼高,謝遷便沒再攔著。隨他去吧!

  朱祐樘對此也沒有意見,讓人擬旨命楊廷和出差去。

  人在家中坐活從天上來的楊廷和:?????

  作者有話說:

  文崽:鄭重聲明,我沒想禍害任何人

  *

  註:

  ①丞相取充位,天下事皆決於湯:出自《史記》

  ②「金中書」:參考明人筆記《寓圃雜記》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