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幾個人邊吃吃喝喝邊聊著天,一頓飯很快就被解決完了。精力再充沛的人一整天跑下來還是累得不輕,文哥兒便沒有再挑燈寫信,而是早早睡下。

  許是文哥兒掰扯出來的說法還算有效,朱厚照第二天倒沒攔著文哥兒往外跑。

  早在出發之前,文哥兒就和費宏做好此行的規劃,現在太子在南京這邊的講學安排儼然已經步入正軌,他們便正式按照提交給內閣的計劃把任務分到每個人頭上,每位庶吉士都得負責收集和整理日後可能會用到的諸多材料。

  江南一帶不像是陝西行都司那種連行政機構都沒設立的軍事化管理地區,這裡的每一個縣幾乎都有著深厚的底蘊,他們這些官場新丁哪怕只是到地方上借縣誌讀一讀都能獲益匪淺。

  楊慎雖不是庶吉士,對這個集體採風行動也很感興趣。他還提出自己來負責一個專題:收集古今風謠。

  風謠也就是民間歌謠,古書之中對此多有記載。

  既然他們都到百姓個個都愛唱一嗓子的江南來了,他當然得趁此機會好好到民間走訪一下,多多收集百姓愛唱的歌兒!

  文哥兒咂摸著「古今風謠」這個詞兒,總覺得有點熟悉,似乎在哪裡聽過。

  可惜他扒拉了半天自己的記憶也沒琢磨出個所以然來。

  不過文哥兒也覺得楊慎這個選題怪有意思的,馬上鼓勵道:「你抓緊收集和整理,回頭要是湊出本書稿來了,咱就去蘇州看看他們那邊的書坊是不是真的很厲害!」說著他興致勃勃地拉著楊慎殷殷叮囑,讓他要是找到有意思的風謠記得學學怎麼唱,回頭可以教他!

  當然,他要是在尋訪路上遇到了,也會收集起來一併交給楊慎整理成集。

  楊慎本來就是很有主意的人,得了文哥兒的贊同自是摩拳擦掌地準備開干。

  一行人分頭把應天府周圍走了幾天,每天都能帶回許多新鮮見聞給大夥分享。

  遇到特別值得一去的地方更是會直接記下來,回頭力邀朱厚照這位太子一起過去玩,並由庶吉士們負責寫詩文記錄朱厚照的遊玩過程和遊玩體驗。要是有格外欣賞的手藝人或者店鋪主人,他們都不吝於幫對方題字寫對聯。

  因著朱厚照都是微服出行,所以許多人是聽到別人的討論後才後知後覺得知太子來過自己店裡。

  懂得做生意的商戶都開始賣力吹噓起來,直說自己店裡的東西得了太子的誇獎!

  轉眼到了休沐日,文哥兒約來的人都齊聚南京國子監,正好他們手頭積攢了一堆搜羅來的各類資料,來的人便自然成了現成的苦力——來都來了,一起幹活吧!

  新社成員們:「…………」

  敢情你把我們喊過來,就是想使喚我們幫忙整理這些材料!

  文哥兒便給他們說起吳寬一直惦記著寫《蘇州志》的事。

  一個有責任感的讀書人怎麼可能不關心自己的家鄉?我們現在多積攢些資料,以後吳寬他們這些前輩著手寫方志的時候便能貢獻自己的力量。

  難道你們就不想參與嗎!

  什麼?你不是蘇州人?那還有《金陵志》《揚州志》《杭州志》等等,哪怕是一個縣也會擁有自己的縣誌!

  萬一千百年後有好事者拿你來瞎編故事,你的子孫後代或者你同鄉的子孫後代也可以扒拉出縣誌來表示你不是那樣的人,你有過被記入縣誌的了不起的一生!

  聽文哥兒都開始拿千百年後的評議來鼓吹新社成員積極參與本次江南採風行動,張靈忍不住說道:「估計好事者最愛拿你來編故事,你以後可得好好修你們的《餘姚縣誌》。」

  眾人聽了都哈哈直笑。

  就是這個理,要說有好事者編故事,怎麼都得先編文哥兒才是。畢竟古往今來也沒出多少個三元及第,九歲便三元及第的神童狀元更是絕無僅有,想來後世人肯定不會放過文哥兒的。

  文哥兒一臉控訴地看向張靈,沒想到突然拆自己台的居然是張靈這傢伙。

  聽張靈這麼一說,他赫然發現自己確實很容易被好事者找上!

  文哥兒覺得自己要督促楊慎抓緊把《古今風謠》整理出來,早點出書揚名天下,不能只有他一個人當靶子!

  楊小慎啊楊小慎,你不能再偷懶下去了!

  接收到文哥兒關懷目光的楊慎:「…………」

  你這麼看我有什麼用?難道你以為我出名了,他們拿我編故事的時候就不帶上你了嗎?別太看不起自己了,面對現實吧王十六!!!

  到底都是意氣風發的年輕人,誰都不相信自己一輩子都將碌碌無為,所以幫著歸類整理了一天資料後也捋起袖子加入到採風隊伍之中,約定好每逢休沐日便過來分享自己本旬的收穫。

  這種熱烈的氛圍也感染了南京國子監的生員,他們雖然不能到處跑,但可以借閱國子監的藏書了解典籍掌故。

  反正干就是了!

  眾人花了大半個月把整個應天府都跑了一遍。興許是因為他們不會隨便插手地方上的事,所以地方官都很樂於接待他們。

  唯一美中不足的可能是他們走到哪都是一片熱鬧又太平的祥和景象。

  這大抵是跟著太子出行的結果。

  大家都知曉太子在南京,而且還裝成尋常少年郎愛到處跑,怎麼都得把治下的腌臢事給藏起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