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文哥兒也順手取了把摺扇拿在手頭把玩,扇上的詩畫都是他自己題畫的,一看就不怎麼值錢,不過他自己自我感覺良好。既然是微服出行,當然別整太貴重的行頭!

  何況你要是弄什麼象牙、白玉當扇骨,再配個價值連城的扇墜,別人只會笑你庸俗。真正的風雅讀書人,就要用不值錢的毛竹扇子!

  四人相當低調地結伴出遊。

  應天府中處處都能感受到繁榮的江南氣象,一路上朱厚照都忍不住左顧右盼,叫人一看就知道他是個外來的。京師雖然也很熱鬧,可那與江南的熱鬧又不太一樣,連街上的叫賣聲都大不相同。

  朱厚照時常會被路上的雜耍和彈唱吸引。

  文哥兒也不催他快些走,還跟著他一起駐足觀看,不時還買些零嘴解解饞。沒辦法,報恩寺遠在聚寶門外,他們想去報恩寺就得穿過最繁華的十里秦淮!

  路過文廟一帶,文哥兒興致勃勃地說道:「聽說秦淮這邊每年端午都會有燈船看,到時候我們也可以來看看。」

  應天府這邊的夜禁並不算特別嚴格,入夜後仍可以出門遊玩,直至二更天才會有五城兵馬司的人巡邏清場。到時候看完燈船正好可以回去睡覺!

  朱厚照自然樂滋滋地同意了,反正南京這邊沒人能管著他。連最愛對東宮指指點點的馬文升馬尚書都不在這兒,舒坦!

  一行人邊走邊討論還有什麼值得玩的好去處,不知不覺便走到了聚寶門外。外頭就是外秦淮河了,比起商戶林立的內秦淮河,城外的視野要開闊許多,遠遠便能瞧見舟來船往的報恩寺碼頭。

  既然都來到了目的地,當然要先登上著名的報恩寺塔看看秦淮全景。

  報恩塔乃是永樂年間建造的,塔中有數不清的金剛佛像金身,均以琉璃磚砌成。每逢天日高霽的好時節,塔頂常有異光出現,宛如祥煙繚繞、久久不散。

  據說明初各國使者來南京朝貢,都要相約去圍觀這座報恩塔,直夸這是別處沒有的牛逼建築!

  當年朱棣造塔時還命人把所有琉璃磚都燒了一式三份,每塊琉璃磚都有兩份備份被編號儲藏起來,以確保任何一塊磚石毀壞都能原樣補上。

  可見朱棣造起奇觀來是非常認真的!

  文哥兒仗著自己在南京國子監打聽了許多金陵往事,現學現賣地給朱厚照介紹起他們太宗皇帝是如何造塔的,那語氣聽起來一點都不像剛知曉這些內容。

  行至報恩塔下,文哥兒才明白這座赫赫有名的九層高塔為什麼屢現祥光。

  看看這塔上又是金子又是五色琉璃,陽光好的時候能不亮到晃眼嗎?

  一行人登塔遠眺,城裡城外的熱鬧盡收眼底。

  登高望遠總是特別有成就感!

  等他們快快活活地把報恩寺和雨花台都逛完了,日頭都已經往西邊走了。他們沿著河岸溜達,很快跟著幾個讀書人找到了停泊在附近的書船。

  那是艘蘇州來的書船,當頭擺著本月蘇州各書坊印刷的新書,裡頭也有一些舊書可供翻閱和選購。可惜這些書船主人也是很精明的,真正的精品都會留給相熟的藏書家,每每尋到難得的孤本都會先把船開到這些人的家門口推銷。

  畢竟比起來自己親自逛書船的窮書生,還是這些藏書家出得起價!

  所以想要一睹真正的絕版好書,還是得去拜訪各地藏書家。

  楊慎也是頭一次見識江南的書船,只覺看什麼都新鮮得緊,忍不住從擺著新書的書架看到擺著老書的書架。等發現這艘書船上竟還有文哥兒的《飲食詩話》,楊慎樂不可支地拿去給文哥兒看:「瞧瞧這是什麼!」

  文哥兒轉頭一看,頓時有些沉默。

  怎麼回事?

  這裝幀,這排版,不太對勁啊!

  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盜印?!

  都說江南養著全國大半刻工,現在看起來還真是那麼一回事。這不,人手都多到能幹起盜版行業來了!

  朱厚照見他們師兄弟湊一起說話,也好奇地跑過來看他們在聊什麼。得知文哥兒許多年前寫的《飲食詩話》居然有人盜印,他樂滋滋地跑去取了一本準備買回去看看和正版有什麼不同。

  文哥兒:「…………」

  當著作者本人的面支持盜印,你可真是個好學生!

  不過就如今這版權意識,真有人盜刻作者也無可奈何,文哥兒沒太在意這事兒,也挑揀了幾本感興趣的新書準備買回去看看。

  見其他人都還在挑書,他還順嘴和書船主人聊了起來。

  主要是想從行家嘴裡了解一下金陵和蘇州有什麼有名的書坊以及藏書家,回頭他們好去找書或借書。

  書船主人見他年紀小,談吐與相貌又頗不凡,怎麼看都不像是同行來打探消息的,便大方地把自己了解的情況都給文哥兒講了。

  雖然金陵這邊藏書、刻書的人家也不少,可不管數量還是品質都還有待提升,要找藏書家裡真正的「巨富」還得是去蘇州。

  那邊有不少名家不僅搜羅了許多絕版好書,還會自己摹刻與編校,簡直是精品遍地走!

  文哥兒全都記在小本本上。

  蘇州他老熟悉了,當年他可是跟著吳寬在那邊待了好久的,也跟著文徵明他們拜訪過當地的藏書家。難怪那會兒他就覺得書多到看不完,敢情是一開始就掉書窩裡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