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王華語重心長地說道:「你們年紀也不小了,凡事須得三思而後行。」

  文哥兒忍不住辯駁道:「孔聖人說三思太磨唧了,想兩次就可以了!」

  三思而後行說的是一個叫季文子的魯國貴族做事十分小心,凡事都要把利害得失算得清清楚楚再行動。孔子聽說以後當場對此人的行為進行銳評:「再,斯可矣(想兩次就得了)。」

  看吧,這個季文子為人過分謹慎,孔子都看不下去啦!

  說明咱做事不能太計較得失,擼起袖子就是干!

  孔聖人與你同在,沖鴨!

  王守仁聽得直點頭:「沒錯,我平生最討厭磨磨唧唧的人了,咱要向孔聖人看齊!」

  王華:「…………」

  父子三人進行了一番親切友好的交流,最終三個人的腿腳得到了充分的鍛鍊。

  很不錯,又是父慈子孝的一天!

  翌日文哥兒悉心在同僚之間進行調研,從他們手頭收穫了一串長長的書單,又去找吳寬他們打聽南直隸有什麼能人異士值得登門拜訪虛心求教,爭取能做出一個不至於讓自己難以接受又能讓謝遷滿意的學習計劃。

  一交流他才發現費宏他們這些卷王即使高中這麼多年仍然不忘繼續學習,推薦書單那叫一個長。

  本來文哥兒還疑心他們是在誆他,暗搓搓挑了幾本書上的內容試探費卷卷。

  結果人家不僅對內容熟悉無比,還能講出深刻的個人理解。

  對此文哥兒只有一個想法:對不起,打擾了。

  不思進取的人竟只有我自己!

  可惡啊!

  怎麼會有人既有著過人的天賦又有著過人的努力!

  光是想想就讓人渾身難受。

  臨近過年,佀鍾和馬文升等人確實回過味來,琢磨出太子想南巡必然有文哥兒的手筆在。別看這小子年紀小,對太子的影響力可不小,太子各種突如其來的想法少不了他在背後攛掇。

  若不是劉健平時不見外客,他們都要去劉健面前告上一狀了:小小年紀就敢胡作非為,以後還得了?!

  事實上劉健也並非不知情,畢竟謝遷逮文哥兒到內閣的時候也沒瞞著他,不過他對於太子要南巡之事也不算太反感。他們這一代人的責任是盡心盡力輔佐朱祐樘,至於輔佐太子估計就得看文哥兒他們這批人了,現在文哥兒把太子教得越聰明,以後要應對太子的朝臣不還是文哥兒他們自己?

  愛去便去吧,也叫太子了解一下江南真正的情況,省得以後被那些南方官員給忽悠瘸了。

  就是不知道文哥兒這個算是浙江官員嫡系的存在,會不會在太子面前來個欺上瞞下?

  劉健心中有諸多考慮,面上卻沒有顯露分毫。即便他平日裡不參與朝堂上那些紛紛擾擾,也是個實打實的北方官員,對謝遷他們這群愛聯合行事的傢伙多少還是帶著點意見的。

  文哥兒對眾人明里暗裡的想法不太了解,也不太感興趣。運河要開春才正式復航,他們一時半會沒法出發,所以他有充足的時間來寫自己的養豬計劃以及個人提升方案。

  南京皇宮裡也有文淵閣,他們過去那邊也可以輕鬆找到想看的書。實在不行,他們還可以去拜訪當地藏書家!

  反正吧,書是管夠的。

  文哥兒悉心安排完長長的學習計劃,還帶去和朱厚照共享了一番:你以為出去玩就不用讀書了嗎?看看我們此去南京充實的學習安排吧!就算我爹他們有別的差使在身上,沒法和我們一起去南京,南京也有個單獨的翰林院喲!

  我跟你講,我的鄉試座師楊碧川就在那邊當掌院!

  再苦不能苦太子!

  老師絕對管夠!

  朱厚照:?????

  朱厚照沒想到時隔多年,自己還能被文哥兒這麼安排。很有點小時候文哥兒忽悠他去把《大明律》倒背如流的味道了!

  要不是後來聽王鏊他們循序漸進地講了幾年課,他都不曉得正常小孩是不用在五六歲的時候就讀這麼多書的。也就文哥兒這傢伙自己從小什麼書都讀,才整天面不改色地忽悠他看這看那!

  更過分的是,這傢伙還要讓李東陽他們寫詩誇他,每次都把他誇得忘乎所以,看得更加起勁!

  回想起來,他都覺得自己傻乎乎的!

  現在文哥兒居然又給他制定這麼龐大一個學習計劃,朱厚照直覺覺得裡頭有詐。

  文哥兒見朱厚照一臉警惕,只覺豬崽大了,不好忽悠了。真是懷念小時候那個甭管忽悠他做什麼他都照單全收的小豬崽子!

  文哥兒就和朱厚照感慨了一下費宏他們有多卷。

  你看看人費宏,不僅早早中了狀元,還堅持進行自我提升,看啥書都認真無比。你可是儲君,以後當了皇帝面對的就是這樣的臣子,你難道一點緊迫感都沒有?以後你怎麼玩得過這個費卷卷喲!

  朱厚照一聽,頓時真有了點緊迫感。

  不僅費宏這個人那什麼……那什麼卷,文哥兒這人也很卷!文哥兒制定的這個學習計劃明顯不僅是給他用的,文哥兒自己也準備把整個書單通讀一遍。

  要是文哥兒全讀完了,他卻沒有讀過,以後豈不是會被文哥兒忽悠了去?!

  學,必須學!

  作者有話說:

  *

  註:

  ①三思而後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