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作者有話說:

  文崽:老師欺負學生不是天經地義的嗎?

  李東陽:沒錯

  第425章

  說是造大船其實船不算特別大,都是沿海運糧用的遮洋船。數量也不算特別多,只由南京造了五十艘海運試航到天津港。

  一來是大明初期瘋狂造船和瘋狂建城,適合造大船的大樹基本都被砍光了想多造海船不容易想造真正的「大明寶船」更不容易。

  二來是朝廷大部分運輸職能還是要靠運河來完成只有幾個月的枯水期需要靠海運來補充。對於喜歡穩健發育的大明人來說,肯花上好些年磨磨蹭蹭造出五十艘海運船已經很難得了。

  要不是單獨出航更危險他們估計會造個十艘八艘意思意思。

  至於海貿什麼的朝廷一時半會還沒這種打算。

  要知道明代只在浙江、福建、廣州設立市舶司,市舶司官員還選拔十分隨意,大部分是舉人和監生里出身偶爾來個進士出身的,那肯定是犯錯被貶的官員無疑。

  光是從市舶司負責人的選拔上看就可以看出這個機構有多不受重視了。而這一機構之所以不受重視,很大一部分原因又得追溯到永樂大帝所說的「我泱泱大明對於賺外邦錢財這種事沒興趣」,對往來的貢舶一度是不徵收關稅的。

  古代皇帝大多都有這麼一種奇怪的想法,收你稅是重視你不收你稅是看不起你!連赫赫有名的永樂大帝都逃不出這種觀念。

  難怪有的外國商賈為了搶納貢名額直接打起來搶到這樣的好機會不得樂得合不攏嘴?

  人傻錢多速來!

  丘濬就曾在《大學衍義補》里對此指指點點說是本朝市舶司徒有其名,沒有實行抽分之法純粹是想藉此「懷柔遠人」對大明一點好處都沒有。還不如恢復前朝的互市之法!

  哪怕丘濬入閣後極力推銷自己的想法落實起來還是阻礙重重磨蹭了這麼多年才摳摳搜搜地造出五十艘只適合近海航行的遮洋船來試航。

  要知道海運未罷之前,一個登州衛都得配一百艘海運船。

  道阻且長啊!

  不管怎麼說,能開個頭也是樁好事。

  一得到南京那邊遞來的消息,文哥兒一行人便出發前往天津衛,等著迎接這批新海船的到來。

  哪怕只是去天津衛,也夠文哥兒快活挺久了。天津衛離得這般近,他這次順便摸個底,下次約新社成員過來玩耍,多發展一個休沐日出門散心的好去處!

  他們這些年輕人就應該多出門走走,多看看各地風土人情,爭取深入挖掘各地的美景與美食!

  像他老師李東陽就很敬業,得知天津衛城翻修後親自去走了一趟,不僅寫了篇《天津衛城修造記》,還連寫八首《天津八景》,一口氣給自己觀察到的天津景觀起了諸如「安西煙樹」「淀南和風」「海門夜月」之類的好聽名字。

  實際上就是「你瞧瞧天津這樹」「你瞧瞧天津這風」「你瞧瞧天津這月亮」。

  偏偏人西涯學士就是能挨個起名並賦詩一首!

  後世旅遊業不請他李西涯當顧問著實可惜了!

  既然美景差不多都讓他老師吹噓完了,他這個當學生的只能勉為其難去吹噓一下好吃的了!

  一路上,文哥兒沒少和費宏他們聊起李東陽走到哪都盡職盡責留下讚美詩篇的做法,表示咱這些晚輩合該向前輩學習,可不能一代不如一代!

  等咱到了天津,先隔空和幾首《天津八景》,再自行挖掘新鮮角度創作新詩,不能白跑這一趟!

  費宏:「……」

  靳貴:「……」

  王慎辭啊王慎辭,你不愧是李東陽的學生。

  就你老師那沉迷寫詩的勁頭,是我們能效仿得來的嗎?

  不過作為大明文人,寫起詩來那是一點都不虛的,實在沒靈感了大可把唐詩拿出來拆解拆解組裝成具有個人特色的新詩!

  讀書人的事能叫抄嗎?這叫用典,這叫景慕詩壇前輩!

  這次同行的還有唐寅他們這批庶吉士,也是文哥兒極力攛掇李東陽說該讓庶吉士們出來放放風,李東陽才把他們添進隨行名單裡頭。

  左右只是往船上多塞二十幾人的事。

  唐寅聽了文哥兒的提議,也摩拳擦掌地和倫文敘約定起來:「上次我們對對子都沒對出高低來,不如我們到了天津衛後到處走走,多寫幾副對子讓天津百姓看看更喜歡誰的。」

  倫文敘與唐寅向來臭味相投,聞言自是一口應下。

  到底都是意氣滿腔的年輕人,絕不會認為自己會輸給別人乃至於前輩,一時間每個人都踴躍討論起怎麼用自己擅長的方式給天津衛留下自己的印記。

  文哥兒見狀倍感欣慰。

  每一屆庶吉士都很好帶(好禍害)!

  作為大明最優秀(從科舉脫穎而出)的一群讀書人,他們應該努力深耕每座城市,爭取為自己到過的每個地方都留下自己的佳作。寫得多了,說不準會有那麼幾首足以流傳到後世的名篇呢!

  就算沒有,也算是趁這機會練練筆了。

  海船抵港得是第二天的事,一群年輕人浩浩蕩蕩地抵達天津衛,便開始循著李東陽的《天津八景》開始東遊西走。

  文哥兒跑得最積極,也最容易和大夥走散,路上但凡聞著點什麼香味他人就沒了。等唐寅他們回頭去找,一準能在某個小吃攤或者小吃鋪子面前瞧見他守在那兒等吃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