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文哥兒道:「別瞧不起人了,我幹活可比你熟練!」他不免又吹噓起自己在西北夯土築牆的經歷來說軍戶們可都把他們夯出來的土牆叫進士牆。

  李兆先調侃道:「你才十來歲怎麼就開始想當年了?」

  文哥兒覺得也有道理人不能總是吹噓以前的豐功偉績。他麻溜說道:「一會我就讓你們看看我運起灰來有多厲害!」

  眾人都哈哈大笑。

  有這麼多人陪著,文哥兒自然是高興的也沒拒絕他們同行而是邊跟他們往城門方向走邊給他們唱起自己昨晚現學的《沽美酒》。

  這散曲寫得就很有意思,說的是人做官的時候想悠閒度日,可以悠閒度日的時候又想做官那叫一個糾結。只能告訴自己,你看看多少人當官後遭遇坎坷、災難連連?咱還是學陶淵明歸園田居吧!

  文哥兒正跟親朋好友分享著自己十分喜愛的散曲就聽到個熟悉的聲音從邊上響起:「你這唱得不太對吧?」

  文哥兒聞言轉頭一看,不是王九思他們又是誰?

  他覺得王九思的音樂造詣比自己高多了,王九思說唱得不對,那肯定是不對。

  文哥兒見他們打扮和王守仁幾人差不多便知曉他們也要跟自己出城運灰去。他沒說太多客氣話直接跟王九思討教起《沽美酒》該怎麼唱才對順便嘀咕幾句佀鍾實在太小氣了居然連首曲兒都不肯教他唱!

  眾人:「…………」

  是你太奇怪了吧!

  哪有才剛在上朝時起了衝突過後還跑去找人討教怎麼練嗓兒的?!

  人家難道還會把法子教給你,讓你練出一把好嗓門繼續舌戰群雄嗎?

  戴銑和顧潛也來了他們已經進了都察院不過他們作為御史資歷尚淺還沒資格在上朝時噴人只能寫寫奏本彈劾一下朝臣。

  文哥兒被都察院前輩參了一本才挨的罰,他們兩個御史本不該來的。可今兒是休沐日,他們不是作為御史來的,是作為朋友來的。

  如果文哥兒當真有什麼行差踏錯的地方,他們肯定也會捋起袖子狠狠噴文哥兒一把。

  但文哥兒在東宮摸會魚對他們來說不是什麼大事。

  因為他們很清楚文哥兒沒耽擱手頭的工作。

  誰平時沒個停下來喘口氣的空檔?就算文哥兒能一天到晚全神貫注去幹活,太子也不可能永遠乖乖坐在那兒跟著干。

  一行人越往城門走,聲勢越浩大,弄得有些認出了文哥兒的百姓都忍不住追問:「小先生你上哪去呢?」

  文哥兒沒好意思說自己挨了罰,只說他們出城有點事。

  只不過鄰裡間也有消息靈通的,沒過多久便有不少人知道文哥兒被彈劾的事,馬上打發自家的小輩跟著出城去幫忙。

  左右這些混帳小子休沐在家也是無所事事,還不如讓他們跟著去沾點神童氣。

  等到大隊人馬浩浩蕩蕩穿過街巷、路過佀鍾佀御史家門口的時候,光是說話聲就跟雷鳴似的嗡嗡響。

  有從人見了,進去跟佀鍾說了一嘴,說那陣勢喲,可嚇人了,人從街頭連到街尾,根本望不到頭的!

  佀鍾:「…………」

  這傢伙到底是誰家僕從?!

  為什麼把外頭的情形講得這麼活靈活現?

  想到文哥兒在京師有多得人心,佀鍾皺起了眉。這樣被捧著長大的小孩兒,以後當真能做個好官嗎?

  這麼一想,他又覺得自己彈劾得沒錯。

  哪怕只是犯了小錯,他作為御史也不該視而不見。

  須知千里之堤往往毀於蟻穴!

  外頭的動靜過了好一會才止歇,等外面徹底安靜下來,佀鍾把伺候的人都打發出去,一個人坐在案前凝神思索有什麼建議是可以提的。

  他官路坎坷得很,去過的地方多不勝數,了解過的民生民情也不少,心裡分明有著千言萬語,能說出來的卻寥寥無幾。不是他不想說或不敢說,而是就這麼說出來皇帝和內閣也不會聽。

  只能先把這些東西寫下來。

  另一邊,文哥兒跟王九思討教完《沽美酒》的唱法,才發現身後多了許多或熟悉或陌生的傢伙。

  這些人什麼時候跟出城來的?!

  文哥兒很是吃驚地跑過去挨個問他們怎麼回事,他們有的說是朋友就該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有的說自己不來要挨打,反正態度都是我來都來了肯定不可能就這麼回去!

  文哥兒開始犯愁:「我們這樣很像是去砸場子的。」

  眾人笑道:「都走到這兒了,總不能讓我們白跑一趟吧?」

  瞧他們說得,今天似乎真的要把灰石場那邊的灰石全挖出來運走才算有收穫!

  來都來了,也沒必要趕人走。

  文哥兒大手一揮,雄赳赳氣昂昂地說道:「那我們走,今兒就把朝廷的灰石場搬空!」

  眾人欣然響應。

  王守儉覺得自己來得有點多餘,等會怕是連塊灰石都分不到。

  他這個弟弟啊,從小就這麼討人喜歡,長大後也沒變!

  王守仁倒是很喜歡這種熱鬧,跟大夥有說有笑地前往灰石場,甚至還湊熱鬧跟著文哥兒學了幾句《沽美酒》。

  一群人參差不齊地瞎哼哼了一路,恰好趕在朝陽初升的時候抵達灰石場。

  那邊的看守果然被這浩浩蕩蕩的一大隊人馬給嚇住了。

  等弄清楚是怎麼一回事,看守忙苦笑道:「便是諸位老爺不來,我們也不可能讓小神童累著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