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最後這人還深入八卦了一下,說謝遷非常討厭程敏政(曾經舉報他賄賂太監李廣),王華(大力宣揚他泄題)和閔圭(都察院一把手)又是謝遷同鄉,三個人打配合羅織罪名把程敏政摁死在舞弊案上。御史華昶只是是小嘍囉,真正的背後黑手是內閣大佬謝遷!!

  嘖嘖!

  整個過程寫得活靈活現!

  有些牛逼大佬他不愛說話,他只暗搓搓把你寫進史書里!

  王鏊是你嗎王鏊!(bushi

  -

  文崽:震驚!舞弊案黑手竟是我岳父和我親爹!!

  -

  上點《明實錄》里的原文(因為懶得加標點所以懶得加標點):【初瀚欲攘取內閣之位乃嗾同鄉監生江瑢奏內閣大學士劉徤李東陽既而恐謀泄遂倡言瑢與學士程敏政善且奏詞決非瑢所能而奏中排抑勝己一言又實敏政平日心事以此激當道之怒而敏政之獄自是始矣敏政既死瀚果自禮部改詹事代其位後瀚家人忽晨見敏政入翰室又數見怪異因憂悸成疾踰年瀚竟死由是人始知敏政之死有自也已是時劉徤當國既偏溺於恚怒莫之能辯適大學士謝遷又素憾敏政嘗發其交通太監李廣營謀入閣之私而諭德王華亦銜敏政嘗揚其主考賣題事又都御史閔圭與遷華皆同鄉乃囑圭及科道數輩內外併力交攻羅織成獄而華曰永之甘心鷹犬者又不足責也顧當時劉徤謝[遷]徒知殺人滅口以避禍曾不思虧損國體淪喪士氣以玷科日其為盛時風化之累有非細故者比此皆始於瀚爭奪名位一念之私以誤之也】

  第401章

  事實上雖然很多庶吉士想選考御史最終去留還是由吏部和各個衙署商量著決定,都察院就那麼多個位置,不可能你說要來就給你來。

  要是在職官員敢這麼一窩蜂選考都察院,回頭說不準就得去排隊等缺了。只要是好差事朝廷多得是等著補位的人。

  可庶吉士不一樣庶吉士是朝廷花大力氣選拔\出來的優秀人才職務安排自然是要比較慎重的,要麼留在京中各衙署當京官要麼安排去各地的布政使司(開局就是省級地方官)。

  所以麼吏部這邊也很照顧他們的意願,既然這麼多人想選考御史,那就都察院先選一輪剩下的再另作安排。

  都察院算是頭一回享受這樣的好待遇,一時也不知是欣慰好還是欣慰好。

  御史其實也算是好差使要是能考入都察院後競爭到巡按御史的職位,到了地方上走到哪都是要被人捧著的。

  但御史在京中就不那麼好過了,朝中隨便哪個都不是你能得罪的人,而你要乾的卻又是天天都要得罪人的活。

  你要是真是個逮著誰噴誰的愣頭青沒幾天你就下詔獄待著去了。

  其實下詔獄也不是什麼大事在朝為官的誰沒去過幾遭啊出來還不都厚著臉皮繼續干自己的活。要是想法能再升華一下思路再放寬一點不少人進去了還覺得自己是不畏權貴呢。

  關鍵是你進去了還能出來,那才有意義。

  你要是直接出不來了或者被攆出都察院流放去偏遠之地那你詔獄算是白進了廷杖也算是白挨了!

  於是很多御史也得拜個山頭兩邊時常默契地打打配合:你想對誰下手只管交給我開噴但是我是在為你衝鋒陷陣,事後不管成不成你都不能不管我對吧?

  配合次數多了,對撈關係也就牢靠了。

  身居高位者愛惜後輩義務撈人的當然也是有的,不過這種情況下人家撈你是情分,人家不撈你你也不好說什麼,給不了人安全感。

  所以說吧,沒點情懷的人當御史容易變成禍害和走狗,全是情懷的人當御史則容易把自己賠進去,絕對不是許多年輕人的首選崗位。

  都察院過去也是不選年輕人的,年齡必須在三十歲以上,最好能有兩任地方官經驗。

  庶吉士入都察院是極少有的情況。

  左都御史閔圭也沒有破格挑走太多庶吉士,一輪考核下來最終留下的只有戴銑和顧潛。

  王九思和文徵明都被留在翰林院熬資歷。

  其他人各有各的前程。

  眼看馬上又有熟人要去外地赴任了,文哥兒很有點激動,把人都找齊了一起來校對新報第二期的稿子,算是他們這批庶吉士在京師的最後一次團建了!

  王九思等人:「…………」

  也只有文哥兒幹得出這樣的事。

  他們能怎麼辦,只能跟著幹活了。

  想到戴銑和顧潛初步實現了自己的御史夢想,文哥兒毅然給他們分了兩篇最長的文章,讓他們對其中的內容以及標點符號進行校正。

  標點符號這玩意古來有之,句讀更是讀書人的入門學問,只是在標點符號的用法上沒有個統一的說法,一般只是用來給初學者起簡單的斷句輔助作用。

  文哥兒這些年不管是寫信還是修書都有意識地規範標點符號的使用,新報創立之初更是直接確立了標點符號使用標準。

  可惜目前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掌握這套標準,所以他們《新報》的校編團隊會需要對最終刊出的稿件進行統一更正。

  對這一點,王鏊一開始是有點異議的。他覺得句讀應當是讀書人基本能力,讓他們自己斷句不就好了?

  這就是王鏊他們這些科班人士的自傲了,要知道坊間那些話本小說可是已經能熟練運用標點符號的!

  雖然標點符號類型還挺單調,但人家至少照顧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感受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