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豐熙從外表上看要比唐寅他們略遜一籌走得快了甚至還有點跛足。本來他的策論當屬全場第一可是因為儀表上略有缺失所以與狀元之位失之交臂。

  唐寅的殿試文章也寫得讓朱祐樘拍案叫絕,可是在朱祐樘想點他為狀元的時候又被人勸下了說的是唐寅此人此前放蕩不羈毫無顧忌地眠花宿柳曾經被提學御史否決鄉試資格。若是讓他當了狀元怕是會助長朝野的不正之風。

  你朝廷難道是在鼓勵讀書人流連花街柳巷終日尋歡作樂?

  徐溥這個南直隸出身的首輔親自出言勸阻,認為應該打磨打磨這個後輩再重用,朱祐樘權衡之下便把唐寅放到了探花的位置上。

  最後朱祐樘在前十的文章中挑中了倫文敘,這位考生出身貧寒卻好學不倦,又來自百年來從未出過狀元的廣東,相比於文教極盛的浙江和南直隸,選他當狀元更能激勵天下學子。

  何況看倫文敘的文章,他絕對也是才思敏捷的人才。

  所以眾考生聽到的就是現在這個排名。

  整個擬定排名的過程與文哥兒猜測的差不離。

  不過朱祐樘很愛惜豐熙和唐伯虎的才華,特賜他們榜眼和探花本來沒法擁有的冠帶袍服。

  這可是一次性多送兩套冠服!

  老朱家難得的大方!

  場中的唐寅等人聽了自然也激動地謝恩。

  唐寅本來是想拿狀元的,可是聽過狀元和榜眼的文章後覺得他們也頗有才華,加上他這兩天不知怎地老做夢夢見自己捲入舞弊案後半生潦倒,如今得了個探花竟也覺得挺開心的。

  狀元雖好,探花也不差!

  王鏊這位前輩都只是探花來著,回頭他們走出去可就是蘇州兩探花了!

  科舉考的只是時文,以後他們誰成就更大還未可知!

  唐寅一臉的春風得意。

  三百名身穿進士服的考生們很快呼啦啦地被禮部尚書引著去看榜。

  徐經和馬理殿試都發揮得不錯,居然比會試時排名考前許多,尤其是徐經,今年二甲一共九十五人,而他剛好就踩在九十八名!

  九十八名!

  再掉一名,他可就是同進士了!

  那可就成了「如夫人」啦!

  看到這險之又險的排名,徐經直接在榜下哭了出來。

  爹啊,祖父啊,孩兒考上進士了!

  當初他祖父以書法入中書科,熬了三年得了個中書舍人,結果被人嘲笑是靠錢砸來的官職,一直被調侃為「金中書」。

  他父親從小才名遠揚,發憤圖強要參加科舉一雪祖父之恥,鄉試考了第三。

  那可是應天府的第三名啊!

  他祖父和他父親都喜不自勝,沒想到第二年他父親會試落第,備戰二試期間過於用功熬盡了心血,人直接沒了。

  他祖父也隨之撒手人寰。

  徐經小小年紀就沒了兩位至親,下場考試之前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只求能完成徐父他們的心愿考上進士。

  他天資不如父親,所以下場應試之前一直都在埋頭苦讀,直至前幾年一試不利之後才開始砸錢結交錢福、唐寅他們這些聲名在外的才子,希望能得到他們的點撥(或者通過他們接觸更多才子與貴人)。

  現在他不僅考過了會試,還險險地得了個進士出身!

  這可是他父親到死都心心念念要考上的進士!

  延續了三代人的心愿終於由他這個孫兒實現了。

  徐經很沒形象地嗚嗚直哭。

  弄得別人都想在這個大喜的日子痛哭一場了。

  對他們這些考生來說,在這張薄薄的黃榜上看到自己名字的一剎那,代表著他們十幾二十年的努力終於有了結果,也代表著他們背後的家庭終於否極泰來。

  身上承載著幾代人希望的又豈止徐經一個?

  許多人的處境甚至比徐經更加煎熬,因為徐經家中有家財萬貫、奴僕如雲,唯一的痛苦只是被人嘲笑「以財買官」罷了。更多的人考上舉人前可能是全家人節衣縮食、砸鍋賣鐵擠出點錢來供他們讀書!

  只要是有點兒羞恥心的人,便會為此感到焦急和慚愧,恨不能一下場就金榜題名,早些讓家裡人脫離這種困苦。

  看到有人直接嚎哭出聲,周圍也沒人嘲笑。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這便是有那麼多人擠科舉獨木橋的原因所在!

  接下來幾天屬於新科進士們狂歡的日子,不僅有諸多儀式等著他們走,還有一本《進士錄》要編。上次文哥兒他們弄出來《進士錄》至今仍有許多人求購,唐寅覺得文哥兒他們有的,他們也要有。

  文哥兒那屆有文徵明、祝允明,他們也不差啊,當他唐大才子唐探花不存在的嗎?

  經過一通熱絡的聯合活動之後,唐寅與同年們的關係也拉近了不少。他和倫文敘更是格外投契,兩人在酒桌上一對起對子來就沒別人什麼事了,充分詮釋了什麼叫做「沒完沒了」。

  比起一拍即合的唐寅和倫文敘,榜眼豐熙性情倒是比較含蓄。

  他在傳臚大典後便去登門拜訪了謝遷他們這些浙江前輩。

  豐熙祖上也出過官,他祖父豐慶曾是個頗有廉名的布政使,算是一個圈子裡的人。

  謝遷頗看好這個後輩,與他好好聊了一會才笑著說道:「你性情沉穩,入了翰林院記得幫我們多看著文哥兒一點,他年紀小,行事難免有不周全之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