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看看這題頭的「新報」二字那可是當今聖上御筆親題的!

  御筆親題的字你不得買一份收藏在家裡?!

  還有這創刊語乃是大學士李東陽寫的。西涯學士新作你都不讀,你還想讀什麼?不知道人西涯學士算是當今文壇領袖嗎?便是你高中進士接下來想考庶吉士留翰林院還是得看他的意思!

  買,必須買!

  讓我看看哪個讀書人手頭沒有新報!

  這你都沒買著,還是趕早回家種地去吧別想在京師混下去了。

  對朝中百官來說,這更是一項再輕微不過的支出。都當京官了不至於連這點錢都掏不出來。

  哪怕自己懶得看,買給家中子侄長長見識也是好的。這些文章可是詹事府把過關的,詹事府那可是狀元探花扎堆的地方,能入他們眼的文章能差到哪兒去?

  總比讓他們去看那些個閒書好!

  比起這些官場中人和准官場中人的考量前去聽報的百姓們反應就更直接了:「別念前頭那些有的沒有的再給我們念念那個《笑林》別人講根本講不清楚咱想聽聽報紙上是怎麼說的!」

  所謂的《笑林》就是笑話專欄。自古以來愛戲謔的文人都不少,魏晉時期便有人編纂了兩卷《笑林》收集了不少文縐縐的笑話隋唐時期也有《啟顏錄》《諧噱錄》到了宋代印刷業飛速發展更是湧現了一大批笑話文集。

  光是熱心群眾編的各種東坡笑話就出了好幾本!

  據傳明末歷史同人小說寫手馮夢龍讀完這些東坡笑話集後如獲至寶,興致盎然地將那些段子統統編進自己書里!

  所以說,笑話自古以來就是人們茶餘飯後必備的樂子。

  有不少人就是聽別人說起新報上有個笑林專欄,才特意跑過來讓讀報人給他們念的。那些轉述的傢伙不是詞不達意就是自己先笑場,他們還是來聽原汁原味的好!

  有人愛聽《笑林》,也有人愛聽《小說》,這兩個欄目都被安排在最後一版,是文哥兒暗搓搓表示這地方空著浪費,印大家的文章又不太尊重,不如選些輕鬆有趣的內容來填充。

  如果前幾期來不及面向大眾徵集符合條件的稿件,他可以提供一些雅俗共享的笑話和短篇小說!反正他一天到晚都得編故事哄小孩,別的不多,這種喜聞樂見的故事最多了。

  王鏊他們討論過後也覺得末版這種地方可以放點不那么正經的東西,讀書人也是要放鬆的嘛。

  就像文哥兒說的那樣,他們要是能在內容上照顧到大部分人的需求,還愁京師不能做到人手一份報紙嗎?

  先把京師那些個大戶兜里的錢給掏出來!

  至於京師以外的地方,那得慢慢來才行。

  得知京師百姓格外喜愛《笑林》和《小說》兩個欄目,紛紛期盼下一期趕緊把文哥兒的小說給連載完(哪怕是短篇小說,目前的報紙版面也不可能印完全文),再給他們來點新鮮的笑話。

  可惡,還得等下旬才有新的印出來,為什麼不能天天出!

  對於這些老百姓們喜聞樂見的內容,朝中不少老臣看到都是直皺眉的。尤其是馬文升,他讀了那《笑林》中的兩則笑話,只覺有辱斯文,怎麼連這種東西都能印出來廣為流傳?

  他覺得前頭那些內容都是極好,自己讀後覺得值回了報紙錢,唯獨最後一版印的這些內容叫他很看不上眼。

  馬文升是這麼想的,第二天見到文哥兒也是這麼說的。他知道文哥兒是新報的主要負責人,也知道這最後一版的內容是他塞進去的,見著人後不免要勸說幾句。

  朝廷出人出錢費那麼大功夫才弄出來的報紙,豈能憑你一己喜好添上這些亂七八糟的玩意?

  馬文升都七十出頭了,且又是私底下來勸告他,文哥兒聽後也沒有氣惱,而是認真朝馬文升解釋道:「下官刊登這類文章到新報上並不是為了個人喜好,而是為了讓更多人養成讀報的習慣。他們一開始可能看不懂前頭的內容,等他們知道得多了,覺出好處來了,自然便會關注整份報刊都寫了什麼。」

  馬文升對此說法不甚贊同。

  尋常百姓平日裡只管好好幹活就是了,要他們關注這些做什麼?

  文哥兒看出馬文升的想法,接著說道:「您是覺得目不識丁的百姓比讀書知禮的百姓更好管束嗎?」

  馬文升噎住。

  他祖上也不是讀書知禮的人家,到他這一代才出了個進士。

  他為官數十年,有二三十年都在邊關巡看,比誰都清楚底下的人有多難管。

  朝廷禁止對外販售的農具糧食等物,在邊關經常被走私到外頭去,做這些買賣的都是當地的百姓。他們不懂什麼家國大事,只知道這樣做能過上好日子。

  朝廷沒能讓他們過上好日子,還不興他們自己想辦法嗎?

  對這些人而言,便是再來一次南宋那樣的元朝大軍南下也沒什麼大不了,興許他們還能因此過上好日子哩!

  他們一群吃不飽穿不暖的窮漢,有什麼好操心的?

  馬文升道:「想要人人都讀書知禮哪有那麼容易?何況即便看似讀書知禮了,你也不知他們內里是什麼個想法,自古以來可沒少負心背義的讀書人。」

  文哥兒道:「世間哪有容易的事?我們能先做一點便先做一點,做不了的留待後人去做也無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