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哪怕朱厚照是個比尋常小孩聰明的娃兒,也不代表著他願意聽長篇大論的西北苦狀。跟他講這些東西就得摻在有趣的東西里講,叫他不知不覺便看了進去。

  文哥兒很快寫好給朱厚照的長信,再陸續拆其他人的信並寫回信。

  唯獨老丘和楊廷和的信不太好辦,他倆學習能力太強,才被他忽悠了幾封信就開始反客為主給他們出題了。

  老丘還好,就是探討點理論上的問題,文哥兒應對起來還不算難。

  楊廷和這人就太過分了,他不知從哪弄來地方上的數據出題給文哥兒做,什麼經濟學材料分析題算是給他玩明白了。

  文哥兒看著看著就想起當初跟著錢福他們被楊廷和用統計學折磨的恐懼。

  秉承著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想法,文哥兒把題目摘錄出來去跟王九思他們探討。

  堂堂庶吉士,怎麼能連點經濟學材料分析題都不會做?

  現在不多多練習,以後你們碰上真正的難題該怎麼解決呢?!

  來吧,一起共享我們的智慧吧!

  王九思等人:?????

  娘啊,兒想你了,要不我辭官回家去!

  說實話,沒考上進士之前,大家一顆心都是火熱火熱的,感覺只要考上進士,日子就好過了。

  他們這二十個庶吉士,一開始也並不是所有人都是真心想跟過來,只是大半人都要跟著文哥兒走,他們不跟著似乎不太好,最終還是咬咬牙跟上來了。

  來到甘州的日子更是清苦得很,沒有京師的繁華熱鬧,沒有能吃得盡興的酒樓飯館,只有干不完的活。

  什麼燒水劈柴下地餵雞,什麼教書育人宣傳培訓,他們都已經十分熟練。

  要是叫他們家裡人知道他們這兩個多月過的是什麼日子,不知得多心疼!

  可惜這裡沒有他們家裡人在,都是同齡人住一塊,他們想喊苦喊累都得擔心會不會被旁人恥笑。

  這不就是鍛鍊出來嗎?

  也不知是怎麼回事,這樣的日子過久了,莫名感覺一鍋燉的野菜粗糧都能入口了,幫忙干點力所能及的農活也不覺得累了。

  他們一個個常年伏案苦讀的文弱書生,如今把體魄都鍛鍊得頗為強健!

  現在他們每天去田裡看幾眼長勢良好的土豆苗,再輪流去社學上幾堂課,總感覺心裡頭有種說不出的成就感。

  只是對於苦讀了十幾二十年聖賢書的讀書人來說,從零開始學算學經濟學什麼的著實有那麼一點難度。

  專業不對口啊!

  偏偏文哥兒這麼熱情,他們也不太好意思拒絕,只能跟文哥兒一起討論學習楊廷和給的材料分析題。

  想要文哥兒一樣跟楊廷和他們這些官場前輩打好關係,總不能永遠只跟在文哥兒屁股後面去拜訪吧?

  分析和計算而已嘛,他們學就是了!

  事實上文哥兒也不是摁頭然後所有人一起學的。

  經過將近一年的相處,他大致已經基本摸清了這批同年的喜好與天賦,實在學不來的他也不會逼著對方硬學,有興趣的話旁聽一下就可以了。

  文哥兒拿著楊廷和的信禍害了一圈,十分地心滿意足,把大家討論內容給歸納總結出來寫成回信寄回京師去。

  雖然文哥兒這個當哥哥的很講義氣地沒有揭穿王守儉他們的,可京師那邊還是很快東窗事發了。

  因為楊姨娘發現小兒子手頭居然有錢!

  相比於王守儉和讓姐兒的守口如瓶,這王小四有了錢就開始買吃的買喝的買玩的,根本藏不住!

  這小孩哪裡來的錢?

  當父母的,最擔心的就是自己孩子學壞。

  楊姨娘問來問去都沒能追問出結果來,最後都氣急敗壞地抄起雞毛撣子了,才從王小四口裡得知三個小的都幹了什麼事。

  這可不是小事啊,哪怕是文哥兒點子這麼多,賺的錢大多數時候也是入公帳的,這三個小孩兒居然敢偷偷出書偷偷拿錢!

  楊姨娘得知事情還涉及讓姐兒,眼前頓時有些發黑。她趕忙找到趙氏,與她說了這件事。

  趙氏沒想到讓姐兒居然能在她眼皮底下藏錢,第一時間把人找過來盤問。

  讓姐兒老老實實承認了,又補充道:「我沒有亂花,我想存點銀錢,下次哥哥要花的時候我能借他!」

  上次文哥兒沒錢置辦官服跟謝家兄妹倆借,一直叫讓姐兒耿耿於懷,她們自己的哥哥,她們卻幫不上忙!

  這次他們兄弟姐妹三個湊在文哥兒住處那邊密謀出書,她是負責整理故事的,二哥是負責作畫的,四哥則是負責研研墨跑跑腿望望風這些雜活。她們憑本事賺了錢,下次就可以幫上三哥忙啦!

  聽著女兒的話,趙氏心中一軟,哪裡還責怪得起來。

  只是王華那邊……

  趙氏叮囑讓姐兒這幾天別往王華跟前湊,晚上自己跟王華說了這件事。

  王華:?????

  王華:!!!!!

  震驚,我竟不止有兩個坑貨兒子!

  我一共有五個坑貨兒女!!!

  你們要幫自家兄弟,你們就禍害親爹?

  孝悌孝悌,你們是不要孝只要悌是吧?

  作者有話說:

  王華:震驚!大明最大冤種竟是我自己!

  註:

  ①蚳醢(音chihai):古人說是蜉蝣子,也就是大螞蟻的白卵,後來又叫蟻子醬……聽著怪可愛的(就是不太敢吃)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