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對著文哥兒手指所在的地方認真辨認了一下有些猶豫地伸手指向江南那一帶說道:「這是我們南直隸和你們浙江?」

  雖然文哥兒這圖畫得有點簡略不過他們大明沿海的輪廓還是畫得比別處細緻的文徵明略一轉換便認出了江浙一帶的長江出海口。

  文哥兒連連點頭,表示就是這樣沒錯。包圍著凹進去這一塊的就是松江府、嘉興府、杭州府以及他們紹興府和隔壁寧波府了!

  因為他上次曾經回去暢遊江南所以這邊的海岸線還是畫得比較明晰的。其他地方他沒去實地走過,畫起來就沒有這麼細緻了!

  而且真畫得鉅細靡遺反而不好解釋。

  文哥兒開啟忽悠模式,跟文徵明說起自己曾在宮中趁著教導太子的機會遍閱群書許多外人無法借閱的書籍和輿圖他都有幸一觀,所以才想弄出這麼一個教具來。

  古代輿圖大多屬於機密文件外人私自繪製有可能會被當做細作逮起來治罪,所以他畫的不是真的輿圖,只是借這個球展示一下自己閱讀中秘諸書的所得而已。

  文哥兒就從盤古開天闢地開始掰扯起來。

  天地本來是混沌一片,盤古一斧頭把天地劈開才有了如今的人間。

  所以吧天地本來嚴絲合縫地合在一起如果天被劈成圓的地應該也是圓的不然合不上啊!

  如果嫌棄盤古太遠咱也可以看看近的,東漢張衡離我們夠近了吧只有區區一千多年!

  他發明的渾天儀雖然咱看不到了不過改進過的渾儀還是沿用至今。

  這理論要是不對歷代朝廷能沿用一千多年?

  《後漢書》記載了張衡給渾天儀寫的使用說明書原文是這樣說的:「渾天如雞子,天體圓如彈丸,地如雞中黃,孤居於內。」

  看到沒有,我們的天就像個雞蛋,地呢,就像是雞蛋里的蛋黃。

  你見過方形的蛋黃嗎?

  沒見過吧?所以天是卵圓形的,地也是卵圓形的。

  這是大家自古以來都懂的道理!

  文哥兒還拿起自己手頭的地球儀給大夥展示起來。

  看到這些藍藍的區域沒有,這就是張衡所說的「天表里有水」。

  在「表」一般是水汽,在「里」就會落到地面匯成我們的江河湖海了。

  還有什麼天體自轉引起晝夜交替、什麼黃赤交角變化帶來四季變換,這些在渾天說裡面或多或少都有解釋。

  《禮記正義》是《禮》經必考的古註疏之一,作注者鄭玄採納的正是渾天說的說法。除了鄭玄和張衡以外,漢代許多學者(諸如揚雄、蔡邕、陸績、王肅等人)也都認可這一說法。

  所以這事兒不僅投入實踐中(比如欽天監的渾儀),載入史冊里,甚至還被寫進科舉必備教材裡頭,以證明它有多可靠了!

  別看有的老儒嘴裡念叨著什麼「天圓地方」,平時用的還是基於渾天說編出來的大統歷。

  要知道按照最初的記載,春秋時期曾子他們討論「天道曰圓,地道曰方」的時候就已經指出來了,這個天圓地方指的不是形狀。

  曾子當時就表示,如果天是圓的地是方的,四角就蓋不住了啊(如誠天圓而地方,則是四角之不揜也)!

  人家孔聖人原話說的是「天道曰圓,地道曰方」,由始至終講的都是「道」!

  那些覺得天圓地方說的是天地形狀的傢伙,一準是沒好好讀書,半桶水晃蕩得震天響!

  所以我們住在一個球上,這是古來有之的認知,絕對不是他王十歲在瞎扯!

  至於上頭這些陸地,他就是隨便發揮一下想像力而已,僅供參考。

  畢竟這些個大洋也太寬了,不安排點陸地給航海者歇歇腳多不好?以後要是能去實地走走,咱再慢慢修正其中的謬誤也不遲。

  你看這個教具多好玩,不要在意這點小事!

  咱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嘛!

  哪怕這兩個月來已經接受過王派「關學」的洗禮,文徵明等人還是聽得暈乎乎的。

  ……聽起來好像沒什麼不對?

  這一趟西北之行,讓他們感覺好像重讀了無數經籍史書似的。你永遠不知道文哥兒下一刻會冒出什麼新鮮說法來,並告訴你這種說法古來有之!

  有時候你都不知道他是從哪個犄角旮旯把那些觀點翻出來的。

  經過他那麼歸納總結(並且暗中刪刪改改),什麼事給人一種「聖人聽了都說好」的奇異感覺。

  文徵明想起文哥兒說要把地球儀當教具,不由提醒了一句,說是開國之初規定民間不許私自學天文學。他這個又是天文又是黃赤交角的,怕是不能在社學裡面講。

  欽天監是會選拔專門的天文生的,民間要是有人私自學習的話後果很嚴重,情節輕些的流放去戍邊,情節重些的直接處死。

  這些年雖然已經解禁了不少,不過有心人要拿這些事做文章會挺麻煩。文哥兒自己當然是不會因為這點小事挨罰的,可他們要是罰底下的學生的話文哥兒豈不是會格外難受?

  所以這東西他們這些庶吉士內部學學就得了,暫且不要傳授給西北這些小孩兒。他們現在主要學的還是啟蒙內容,沒必要直接躍進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文哥兒聽文徵明這麼一勸,也想起來有那麼一條百年前立下的禁令。他親手做完地球儀後興頭也過去了,說道:「那好吧,我先收起來,回京以後再給先生他們看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