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人心隔肚皮!

  朱厚照哪裡會考慮這麼多,他看完信就興沖沖地問楊廷和他們知不知道怎麼搞外貿。

  考慮到自己從小玩《絲綢之路》和《大運河》都會輸得老慘,所以朱厚照他決定聽從文哥兒的建議,遇到事情多問問別人的意見。

  一個腦殼幹不了的事,很多個腦殼一定可以干好!

  作者有話說:

  豬崽:小腦殼,大聰明!

  文崽:?

  文崽:對對,你是大聰明!

  註:

  ①弘治年間國庫存銀數據:參考論文《1550-1830 年中國白銀流入及其影響》

  國庫只剩一百萬看起來有點慘(?)

  私庫據說也被揮霍到只剩祖宗的十分之一

  看起來一個個的,只會敗家,不會賺錢……(或者很會賺錢地把錢都賺到自己家了)

  第361章

  詹事府算是太子未來的班底同時也是太子的智囊團,哪怕後來轉任其他職位,也算是有「故人」的情分在。

  哪怕作奸犯科,也能看在這個情分上面從輕處理。

  比如程敏政曾經被人彈劾回家好幾年不僅當時被朱祐樘選擇從輕處置現在還回來官復原職了。

  都是因為當初他曾經在東宮給還是太子的朱祐樘講學!

  既然太子有了求知慾楊廷和當然不會放棄這樣的機會,當即給朱厚照講了一下現在的外貿情況。

  他們現在的外貿主要是走朝貢路子不願意向大明朝貢的國家會被列入拒絕往來名單市舶司恕不接待!

  而且哪怕勉為其難接待了你,市舶司對這些貢舶的抽分也很隨心所欲,十抽二十抽三都是特別仁慈的做法了狠起來甚至能來個十抽五,直接拿走你船上一半的貨物。

  什麼?你不想給?那你的朝貢資格沒了!

  這抽分能有多少送到朝廷手裡那還真不一定。

  由於大明朝廷對外貿這事兒不屑一顧(甚至打心裡認為鄭和下西洋是虧本買賣),底下人怎麼幹基本大家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關鍵是吧,哪怕走完了這些吃拿卡要的重重險阻,你想要帶點大明商品回去也得看朝廷心情如何。

  因為這可是朝貢只有帶賞賜走的哪有帶著幾大船貨物走的?不像樣!

  我大明朝廷會跟你行這種商賈之事嗎?

  絕對不可能!

  那太掉份了!

  所以說明朝的海貿就是你過來朝貢市舶司檢驗過後覺得符合朝貢要求才給你放行並且由朝廷花大價錢買下來這些奢侈品給皇室以及權貴們自己享用。

  這花大價錢購買的過程也不叫花錢,叫賞賜。

  賞賜的東西從白銀寶鈔到布匹器具一應俱全裡頭的實物全都是對外邦來說十分稀罕的貨物。

  所以哪怕市舶司那邊要設關卡搞貪污朝貢貿易對進貢者來說仍是獲利巨大值得他們豁出臉喊大明一聲爸爸天天喊都行!

  既然別人賺到了,那麼對大明來說這買賣到底是虧是賺就很明白了。

  純虧!

  從未見過如此倒貼錢的貿易行為!

  這一點老丘在《大學衍義補》里也批評過,說是朝貢貿易於朝廷無益,我們大可以開放海上貿易,用海外的物產來供養中土。

  可惜這老丘寫書話多且散,無論大事小事他都要長篇大論地分析幾句建議幾句,估計沒人會看!

  由於大明朝廷只允許搞朝貢貿易,許多想要獲得大明商品的傢伙見實在走不通官方貿易這條路了,只好把目光投向走私。

  沿海地區的官員與鄉紳豪強一看,你們想花錢啊,我手頭正好有貨,一拍即合!

  於是源源不斷的白銀流入沿海諸多鄉紳豪強的錢袋子裡面,他們出手十分闊綽,兼併了更多的土地,生產更多的商品,搞更多的出口貿易。

  跟官方搞朝貢貿易有什麼意思,跟我們自由貿易要什麼有什麼,而且沒有朝廷這個中間商賺差價!

  到了嘉靖年間,沿海走私的規模越來越大,葡萄牙海商甚至直接在沿海的雙嶼島建立了貿易港,光明正大地跟浙江一帶眉來眼去。

  當時那位嘉靖帝對這種情況的應對方法是,派人出海把葡萄牙當時的據點雙嶼港一舉搗毀,並且徹底關閉大明僅有的三處市舶司。

  弘治一朝封閉嘉峪關,嘉靖一朝撤銷市舶司,先後斷絕了與外邦貿易往來的陸路與水路,從此大明徹底被關在了航海時代的大門外。

  與此同時,歐洲諸多國家正猖狂地進行著各種方式的對外擴張,派遣他們的海盜艦隊全球各地到處斂財占地,誰搶回的金銀財寶最多,誰占領的土地最遼闊,就可以擁有由他們的國王或者女王封賜的爵位。

  面對這樣名利雙收的誘惑,無數歐洲人宛如聞到血腥味的鯊魚般湧向全球各地。

  明中後期沿海地區倭寇、海盜格外猖獗,很大程度上正是因為那些獵犬般的傢伙逐利而來卻不得其門而入。

  得不到就動手搶!

  武力叩門向來是他們的傳統技藝。

  現在情況略好一些,因為王守仁第一次出關讓關外七衛支棱了一回,齊心協力打得土魯番灰頭土臉認錯。

  既然哈密衛的問題解決了,朝廷關於關閉嘉峪關的決定自然是還沒執行就收回了。

  目前的三處市舶司雖然還是只接受朝貢貿易,沒能起什麼大作用,不過至少還沒真正撤銷,縫縫補補說不準還能用。




章節目錄